現在的家庭結構比較特殊,因年輕的父母工作大多較忙,所以孩子一般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這對孩子有益處,但弊端也不少。其中主要一點就是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太少,按照幼兒成長規律,父母的愛和關注對孩子成長尤其重要。所以,從親子角度講,家長應經常參與幼兒園的家園活動,使自己的孩子獲得因受到關注而產生的自信和良好心態,彌補家長因與孩子疏遠而造成的傷害。
我們幼兒園每學期一次的“半日天放”,就是很好的一項家園活動,它架起了父母通向孩子心靈的橋梁。有的父母因工作忙,認為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不去參加活動,而對于孩子來說,這可是件盼望已久的事。讓孩子失望,就是對孩子極大的傷害。
半日開放,其實就是父母親到幼兒園觀看并參與到孩子中間,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體會集體生活中帶給他們的快樂。看似簡單,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班有一位叫亮亮的小男孩,他是一位比較頑皮的孩子,總是以“害”人為樂。平時都是爺爺奶奶接送,很少看到父母來園。半日開放這一天,他父親送他來園,亮亮特別高興,我都被他興奮的樣子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蹲下來說:“亮,今天可神氣了,爸爸陪著你上課、做游戲,表現一定很棒!”亮亮說:“那當然,我是小小男子漢。”可剛坐下,他爸爸就接到一個電話,對我說:“老師,我有點事先走一下,等會兒來接亮亮。”說完,轉身就走了。亮亮發現爸爸留下他就走了,“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淚水立刻掛滿了他那胖乎乎的小臉。我急忙抱著亮亮說:“亮亮乖,爸爸有點事,一會兒就回來。”亮亮說:“別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在,就我沒爸爸媽媽陪,他們都壞,我再也不理他們了。”說完也不哭了,話也不說了,我逗他勸他,用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都沒用。于是我給他爸爸打電話,把亮亮的表現以及他的行為可能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傷害說清楚,他開始認為老師小題大做,孩子進了園,就應該是老師的事了,父母親只管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在我耐心的勸說下,亮亮父親終于在活動之前趕到,亮亮看到爸爸卻不理他,拖著老師的手不放,說:“我不要你了,你壞。”亮亮的爸爸這才感到自己的行為真的傷害了孩子。看到別的孩子與家人親情相融,沉浸在互動的親子活動中時,他后悔了,立刻向亮亮道歉。不一會兒,亮亮露出了笑臉,愉快地投入到游戲中去了。接下來,平時的調皮搗蛋勁沒有了,學習變得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多次舉手回答問題。動手操作時,亮亮把自己要表現的東西用彩筆畫出來,而爸爸就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圖畫的內容,并寫在亮亮的圖畫紙上,交給老師。整個活動過程就像亮亮自己所說的,真是一位小小男子漢。通過這次活動,他的父親體會到了孩子需要關愛,不能因為自己的事而剝奪孩子享受快樂和愛心的權利。臨走時亮亮的父親對我說:“真得感謝老師,讓我和孩子有了這樣一次快樂學習與溝通的好機會,以后我會經常和孩子親近,抽時間陪兒子一起玩耍,以前太忽視兒子的學前教育了。”我聽后感到欣慰,我們的活動有成效,我們的工作沒白做,如果家長都能這樣想,那該多好哇。
活動后,我拿起家長的反饋意見和建議仔細閱讀,高興的是家長一致認為這樣的家園聯合、親子活動應多舉行,它不光教孩子學本領,也讓我們家長學到了知識。其中一位家長寫道:“孩子的一次家園活動,可能沒有我的工作重要,但是,我可以多一些時間,讓孩子體會到我陪伴他的樂趣。生命的樂趣來源于需要與被需要,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而不忽視,滿足孩子的合理愿望而不放縱。我們如能做到這一點,就有資格做好孩子的榜樣,就不必擔心孩子長大后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被社會所唾棄的人。我真得非常感謝幼兒園給我們帶來這樣好的教育機會,讓我更理智更好地愛我的孩子。”我真為有這樣的家長感到驕傲,也為孩子感到自豪。
通過這樣的家園活動,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彼此之間的親情是多么的重要,使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認為幼兒教育只限于幼兒園,只是老師的責任,不再把物質需求擺在首位,而是認識到教育好孩子才是真正目的。
雖然家園活動只是我們幼兒園教學的一個特色教育,但無論從家長、老師還是孩子的角度講,它無疑是一種很有成效的育兒方式,它所產生的啟發和感觸遠遠超過這個活動本身。讓我們幼教工作者與家長們共同攜起手來,在這座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建構的平臺上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邁向更好的明天吧!
(作者單位:江西省樟樹市幼兒園)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