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之后,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依憑學生的答題情況,從個人的視角分析學生的達標情況和試卷的命題情況。通過了解試卷中各個題目的得失分情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及傾向性問題,在講評試卷時重點分析和強調糾正。從而把準學生新的學習起點與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調適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長期以來,考試之后做試卷分析都是執教老師的職責和專利。可一次偶然的經歷。卻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多年教學工作中約定俗成的做法。
期終考試過后,同事的孩子嘉文跑進辦公室來玩,她看到我正在看試卷分析,連忙喊了起來:“張叔叔,把我們班語文老師寫的試卷分析給我看看,行嗎?”我笑著把那份試卷分析遞給她。她認真地看了起來。看著看著,她撇撇嘴,自言自語地說:“哼,才不是呢。”我感到奇怪,連忙問她:“你們老師寫得不好嗎?”“嗯!”她歪著脖子做出不屑的樣子:“老師寫的分析是編的。這次考試題,出得一點也不好。”于是,我問:“嘉文,你能寫寫這次考試的情況分析嗎?”她很自信地答應了,并且向我要了一張試卷。嘉文走后,我仔細地看了這位老師的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試題難易適度,覆蓋面比較廣,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便于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能力發展狀況……第1題“看拼音,寫詞語”,學生做得比較好,全班只有兩名同學失分,一個是因為他寫錯了字,另一個是拼讀有誤,個別輔導;第2題到第4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分為辨字組詞、成語積累和運用、按要求寫句子三項內容,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出題形式活潑,本題的學生得分率達到了90%:第5題是整理排序題,部分學生因語感問題排錯導致失分,今后要加強指導與此類題型的訓練……
這位老師的試卷分析從試卷的難易程度、存在的問題到學生的答卷情況、及格率等方面,寫得詳盡細致,我并沒有看出有什么地方不對。
第二天,嘉文果然把她寫的“試卷分析”交給了我:
這次考試試題出得非常不好,我班的尹文、華勝、王樂樂、郭紫萱等好多同學都這樣認為。
第1至4題: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已經很熟練了,看拼音寫字詞、組詞都是一年級小學生做的,還考我們這樣的題,太沒有意思了。還有成語題,我們平時都練爛了,還考呀?讓我們按要求寫句子還不錯,我的讀書筆記上記了好多,愿意寫哪一句就寫哪一句。
第5題:排序題。老師也講了“三步走”,可我就怕這種題型,總是找不到感覺。
第6題:我們不喜歡這一題。在上課時,課內閱讀題我們都做過了,沒意思。課外閱讀讓我們寫主要內容,我認為寫得不錯了,可是還被扣掉了3分。我班有6名同學都說這一題扣分冤枉,大家認為閱卷老師做的答案可能錯了。
第7題:讓我們寫一件高興的事,有些同學很納悶,那件事對于他們而言就很開心嘛!怎么就無緣無故地扣了5分,也不知道老師看沒看。
“火藥味”“不滿言論”充斥著整個“試卷分析”,老師眼中“難易適度”的好試題,在學生的眼中卻成了“沒意思”“出得不好”的試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多年來,一直讓老師寫試卷分析的做法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嘉文的語文老師站在了教師的立場上,從教師的“教”出發,靠一種估計、推斷來分析,在嘉文看來“凈是編的”,這也難怪嘉文說老師“寫得不好”:而嘉文是以答卷者的身份來寫“試卷分析”的,她的“試卷分析”流露…了一種挑戰、一種叛逆,而這卻正是最真實的、最具生命力的思想流露。
讓學生也寫試卷分析,可以真實地了解學生對教學評價的意見和建議。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固然可以通過平時的師生交流來了解,但是考試后讓學生以寫試卷分析的形式同老師交流,肯定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話語方便。讓學生把自己考試成績的好壞與平時教師的教學聯系起來,讓以前想不起的話或者找不到的感覺,在試卷分析中噴涌出來,很有意義。老師什么地方教得好,教學中還存在什么問題,學生會說得很真實而具體。學生的這些心里話,無疑會促進教師以后的教學,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由此看來,讓學生也寫試卷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學生,全面展示學生自我,是針對性地改進教學的有意義的嘗試,這不正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和學生立場的很好體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