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在炎熱的夏季,給我們送來了滿眼清涼的風景:呵,滿眼的“活潑潑的水”,讓我們無牽無掛,淋漓盡致,似乎有了風行水上的舒暢;滿眼的“清冷秀逸的水草”,讓我們從心底冉冉升起一輪明月,似乎有了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的醇醪……
滿眼的風景,就是滿眼的情,那是“一人一竿的閑情”,那是“逝去的閑情”最終歸于心的真情,那是在“電影一天天變老”中年輕的心慢慢放松重新獲得的更為深刻的激情;我們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而不變的是對教育的情懷,我們在廉價的衣物中擁有真正的愛,由此而“安守樸素,獨自沉歡”……
就這樣,那滿眼的風景里滲著滿懷的情,那滿懷的情里有滿眼的風景。這景、這情,《江蘇教育》叫做優雅的閑情。閑情一旦優雅起來,就幻為人的優雅的生活,進而幻為人的優雅的氣質。
于是,優雅的閑情成為江蘇教育人的一種追求,這種追求成為蘇派生長與發展的滋養和氣質特征:教育就在生活中,氣質就在優雅中。蘇派名師的字典里,不僅寫上“溫馨的親情”,也不僅要寫上“美麗的愛情”,還應寫上“優雅的閑情”。這一切,似乎都和教育無關,似乎都和教育的意義相去較遠,其實不然。親情、愛情,還有閑情,與教育有著內在的自然的邏輯關聯。也許,不談教育,恰恰是最深刻的教育,不談怎么當教師,恰恰是教師最好的專業成長方式。這樣的主題和方式才是優雅的,才最能觸動教師的心靈,也是最有深度的。
一、優雅閑情的美好意蘊:過一種優雅的非職場的生活
人總是要生活。可是,究竟什么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我們常感困惑。這很正常,因為,人生是個謎,生活之謎常常很難解。優雅的閑情卻在幫助我們解開這個謎。
盧梭講過這樣的話:人來到世上,實際上獲得了兩次出生的機會,一次讓我們獲得了生存,第二次讓我們擁有了生活。生存是物質性的,幾乎是技術性的,它不可能優雅;而生活卻是有無限意義的,它內涵更為豐富,它可能是優雅的。這第二次出生,實質是文化中的誕生,是生存向著生活的演進與提升。在演進與提升的過程中,生活變得豐富起來,深刻起來,優雅起來。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優雅的閑情來自對生活意義的認知與提升,來自文化對生活意義的豐盈。可以十分肯定地說,離開文化就無優雅可言。
優雅的閑情,還涉及到更深層次的人生意義。《古麗雅的道路》中這樣說:人的一生不能只是冒煙,而應燃起熊熊的火焰。可以這么理解,只是冒煙的人生充其量是生存,而燃起熊熊火焰的人生才會是生活。就在熊熊的火光中,人生的意義閃亮,人生的光彩閃亮。但是熊熊的火焰,絕不只是指生活的轟轟烈烈,火焰也可以溫情,也可以充滿敬意,也許“優雅”的火焰才會更有魅力;一味的轟轟烈烈,倒可能會失缺應有的美麗與精彩。
優雅的閑情是另一種生活的享受。蒙田就這么認定:“把享受生活的恩惠作為生活的目的。……我贊賞那些具有多樣性格的人,這種人既能夠張也能夠弛,既能夠上也能夠隨遇而安,不管命運把他擺放在什么地方;他可以和他的鄰居聊他的房子,他的狩獵情況,以及他和別人的糾紛,也能夠興致勃勃地和一個木匠或園丁論天氣……”這是悠閑的生活,透溢著優雅的閑情——這就是享受生活的多樣性,享受生活給予的恩惠。
我們要關注的這種優雅的閑情,往往是在教師非職場的生活中。非職場的生活是教師生活須臾不可離的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非職場生活會影響職場生活。遺憾的是,我們的生活框架里常常缺失非職場生活,因而缺失了豐富、多彩和優雅。
還是記住一位教授的話吧:“一個失去優雅的國度,無論她的人民多么富足,卻免不了總帶著俗陋、野蠻的氣息……”還是記住一位小說家的話吧:是死還是活,不是問題,怎么活才是問題;怎么活也不是問題,怎么活得像人才是問題;活得像人也不是問題,怎么活得像自己才是問題。怎么活得像人、像自己?答案是兩個字:優雅。
二、優雅閑情的本義與深意:詩意的勞動、心靈的自由散步
閑情,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空閑”,也不是“窮閑”,更不是無所事事的“游手好閑”。討論與追求優雅的閑情要回到其本真的意義上去,進而探尋其深意。
其一,優雅的閑情是心靈的自由。泰戈爾寫過這樣兩句詩:“不要試圖去填滿生命的空白,因為,音樂就來自那空白的深處。”生命是短暫的,短暫的生命過于擁擠。你看,我們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作上和喧鬧的市場上,太熱心做事和交際。所以,周國平說,人的一生應當有一點無聊,而且人生難得無聊,人在空地上只思走出,“走啊走,縱然走不出無聊,走本身卻不無聊,留下了一串串深沉的腳印”。據說,湘西鳳凰城有一茶館,茶館里擺著兩張椅子,一張椅子上寫著:“請留步,坐下歇會兒,好讓靈魂跟上”;另一張椅子上寫著:“老公、老婆寄存處,免費。”幽默和調侃,但不乏深刻。楊霞說得好:“幾年來,大大小小的事填滿了生命的空白。……窮忙與瞎忙中,累與不累,都在重復地進行著。”因此,“閑情是混亂之中的領悟,是矛盾之后的釋然,是回憶之余的感念……閑情是心底冉冉升起的那輪明月。”顧文艷說得好:“給心靈放個假吧,我們可以慢下腳步,看看一路風景。”這樣,詩意、創造,就來自那空白的深處。
其二,優雅的閑情是用詩意的眼光觀照生活。當你用詩意的目光去觀察、審視平凡、瑣碎、繁雜的生活的時候,就會在平凡中發現意義,在瑣碎中透視生活完整的圖景,在繁雜中體驗鮮活和創造的沖動。荷爾德林詩云:“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這塊大地上。”何為詩意的棲居?海德格爾的解釋是:“人被允許抽身而出,透過艱辛,仰望神明。”這就是跨越,“人之為人,就僅僅在于他始終處于這一跨越之境中”。不難理解,優雅的閑情,是另一種勞動,這是詩意的勞動;是另一種創造,是跨越的創造;是人的一種形象,是具有內在尺度的神明的形象。這是一種詩意的目光,用這種詩意的目光去觀照生活和世界,當然會優雅起來、高尚起來。
其三,優雅的閑情是一種美學散步和精神的閑逛。人認識社會、認識事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理性的方式,講邏輯,下定義,求嚴謹;另一種是感性的方式,即用想象的方式,運用比喻尤其是隱喻。雨果把想象比作“偉大的潛水者”,并且十分肯定地說:“想象就是深度。”由此,想起了美學家宗白華,他創立了散步美學。散步,是生活的方式,也是研究的方式,其間充滿著審美意義;散步,自由自在,用心靈去體驗,這是生命的自由;散步,用詩的眼睛去發現,用詩意去表達,這是生命的感悟。人的確要散步,優雅的閑情正是在散步中生發的。從另一角度說,人需要閑逛,這是精神的閑逛。在閑逛中,無拘無束的心靈敞開了,精神獲得解放了,思想把我們帶到了無限大、無限遠的地方去了。
三、優雅閑情之于教師發展的意義:在成長的方式中注入優雅
寫這些評述文字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寫水寫花,寫電影寫品茶,寫釣魚寫昆曲,寫古詩寫風景,即寫閑情,怎不直接寫教育呢?難道教師就要追求這樣的閑情嗎?顯然,這一問題背后的潛臺詞是:閑情究竟要不要講述教育的意義?究竟要不要觸及教師成長的方式?
不覺想起了杜威,杜威強調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中,意思是目的不是附加的,目的也應隱蔽起來。他又說,教育即生活;陶行知進一步說,生活即教育。他們都在傳達一個理念:意義就在生活中。如果,過于強化教育的目的意義,就有可能使目的意義刻板、僵化,使生活本身喪失光彩和魅力,也必然缺失優雅。
其實,休閑本身就是學習,就是接受教育。而且,休閑的方式更具廣闊和深邃的意義。因為,這是詩意的勞動。
休閑也不僅僅屬于某一類人,即絕不是說退休的人才有休閑,才有優雅的閑情。不是的,只不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休閑方式。蒙田就這么認為:“讓年輕人去玩刀劍、駿馬、狼牙棒、網球、游泳和賽跑吧,把他們的那些丟棄不要的骰子和骨牌留給我們老年人。”不同的休閑方式有不同的優雅,而不同的優雅都會影響人的心靈,影響人的發展。這些都是另一種勞動:詩意的勞作。
不過,休閑的方式也可以與教育發生聯系,與教師的成長產生關聯。陳芳的“一人一竿一閑情”道出的正是這種竿、魚、釣與人的關系:兒時,釣得一份親情和鄉情;少女,釣得一絲自得、一點自憐、一份自在;而今,釣得一份兒童情結一種教育的啟發。即使是正兒八經地讀書、思考、研究、寫作,也應該讓它們優雅起來、詩意起來。凌龍華正是這么去演繹的:我曾用三個詞總結過我的教育生涯——讀書、教書、寫書;也曾化用一個詩句來表達 我的書生意氣——“沒有什么比自由的閱讀與自由的表達,更能把人帶向遠方……”
有一個身體哲學,我沒有專門研究過,但我執著地認為,這是個重要的命題和思想。休閑的生活,優雅的閑情,用身體哲學的觀點去檢視,我以為就是用身體去經歷、去體驗、去思想,就是放松自己的神經,讓身體獲得解放,讓思想獲得解放,而教師一旦獲得解放,創造力就會生長起來、成長起來。優雅的閑情,是讓我們回到現代都市的田園去,回到心靈的田園。在心靈的田園里,有一種詩意的勞動,在這詩意的勞動中,生發出優雅的閑情。閑情不閑,在不閑的閑情中,教師的專業成長、名師的發展,悄悄地,向上,向上。這是多好的姿態啊!
(作者系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