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每每吟誦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佳句,心中如飲醇醪,確有“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之感。那動蕩著細碎楝樹花影的村莊,那漾滿童趣充滿詩情的村小,那孕婦般豐饒身段的魯汀河,那清泠秀逸的水草和自由穿梭的游魚,那古樸小巧的竹樁碼頭,穿過歲月的河流,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搖曳在我心靈的湖面上。
喜歡聽譚晶的《夢水鄉(xiāng)》,動聽的歌聲再現了蘇中水鄉(xiāng)的旖旎風光,令幾多遠離村莊的游子望穿秋水、淚濕青衫。家鄉(xiāng)瓜藤般的河流是村姑肌膚上青細的血管,汩汩流淌著骨子里的嬌羞和嫵媚。河里的水草如俊俏女子的青絲,瀉著一股子風雅韻致,令人走進詩經時代,在淺淺的河邊采薇采葛,采擷鮮嫩明媚的青春,采擷風月無邊的風情。河水從上古流來,風乍起,河面泛起圈圈漣漪,如精致的蘇繡。水草在輕輕蕩漾,風中楊柳般輕盈。色澤嫩綠,鵝黃,水彩畫般明凈。淡藍的天空下,橫在河中的水草如蒼蒼蒹葭,虛實相映,如一幅寫意的山水畫,讓人于空靈中感到禪意。
我其實是一條水草,在鄉(xiāng)村教育的河流里搖曳、曼舞。
一個憂傷掛滿枝頭的秋日黃昏,我背著樸素的行囊,握著古典的竹笛,揣著普希金的詩集,告別心愛的老師和同學,走出師范學校的大門,躊躇滿志地踏上故土,踏進這所袖珍式的村小時,橘紅的夕陽正輕輕擦過烏桕林梢,滑向遠岸隨風搖曳的蒿草叢中。于是蒼黃的田埂上,我和校長背負行李的身影便被四合的暮色消融于潔白而紛揚的蘆花中了,消融于一幅淡雅靜謐的水墨畫中了。
村小前后三進,近十間教室,皆七架梁瓦屋,空磚砌成,大洋瓦苫頂,雜木屋梁。校園的操場上南北各立著一個木板籃球架,油漆剝落,如老人皺紋縱橫的臉。村小的大門是兩扇鐵門,鍍上銀漆,中間鑲嵌著兩顆醒目的五角星。正對大門有一甬道,直通里面青磚壘就的圓門,上書篆書“怡園”二字。里面花圃里長著幾莖清俊的翠竹,臨風颯颯有聲,如鶴鳴長空,平添一份古雅意蘊。園門中央植一棵高大粗壯的雪松,碗口粗細,蔚為大觀。雪松旁還長有幾棵廣玉蘭,開花時節(jié),樹上如棲息著無數只雪白的鴿子。
村小的每個角落都相機長著月季、梔子、黃楊、天竹等植物,送給人滿目滿心的蔥茜綠色,如同漫步于雨后的林蔭小道。廁所的墻上總有淘氣包用粉筆頭或禿毛筆寫著“打倒誰誰誰”的字樣,擦去了,過幾天,又有人寫上了。學校操場一角,砌著兩個水泥乒乓球臺,總有孩子你來我去地進行一場“鏖戰(zhàn)”。學校的圍墻上,有年邁的老師用魏碑寫的“求真、務實、勤奮、創(chuàng)新”的標語,掩映在綠樹中。
那個秋天,處處流瀉著成熟的風韻,而我卻有股莫名的激動與感傷。憂傷如一縷純凈的月光灑在我心靈的葉片間,夢想如露珠一樣豐潤而玲瓏。
仿佛一陣涼爽的秋風,抑或一股清新的山泉,我的到來給原本沉寂寥落的鄉(xiāng)村校園帶來一派生機。遠處村落里的高音喇叭傳來《渴望》中的主題曲,凄婉傷感,令人鼻酸。村小遠離都市的喧囂和繁華,到處彌漫著古樸與平和。鄉(xiāng)村的黃昏深深地攫住了我年輕的心,一種久違的田園親情與溫馨縈繞于胸。
月光皎潔的晚上,鄉(xiāng)親們送來自家田里的紅薯、青菜、生姜和蘿卜。我執(zhí)意要送他們,直到他們沿著碎磚鋪就的小路消隱在楝樹林或蘆竹叢中時,我才返回宿舍,枕著清涼的月色入眠。白天,孩子們圍著我問這問那,我被他們透明的淳樸和天真感動了,原先“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感傷也蕩然無存。我很快就融入到孩子們當中,他們野花般芬芳的土話和泥土般憨厚的微笑給我?guī)砹藷o限的快樂。面對這群正待雕琢的渾金璞玉,我油然而生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日子里,我沉浸在自己的豪邁和悲壯里。
春日里,油菜花黃得汪洋恣肆,如梵·高的油畫。我領著孩子們沿著長滿青草的田間小路來到田野深處,踏青,放風箏,速寫,放紙船,孩子們盡情地玩耍,快樂得像蝴蝶一樣翩躚飛舞。原野色彩純凈,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農人們躬下的脊背如橋,勞作的號子聲雄渾而悠遠。孩子們盡情地唱啊,跳啊,引得天上的流云駐足,引得農人們拄鋤凝望。清脆的柳笛聲隨著輕風吹過曠野,吹進年輕媽媽的心里。風箏在田野的上空飄呀飄,歡樂的心情在湛藍的天空上任意涂抹。魯汀河如出閣的新嫁娘,臉上涂滿了胭脂。這種景致,正合王維《渭川田家》的美妙意境。
殘陽如血,炊煙裊裊,村莊恰似一幅淡泊的水墨畫,靜謐安詳。我們沐浴在橙紅色的暮靄里。當圩堤上出現剪影般晚歸的農人和老水牛時,我們才依依不舍地走在歸校的土路上。一路上,我們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的田野》等歌兒,心兒隨著矮樹上蹦跳的鳥雀一起飛呀飛,直飛向落日的盡頭。
平時,我發(fā)揮書畫專長,出精致的黑板報,教學生吹笛子,讀書寫作,日子河水一樣平靜而充實。雖沒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浪漫,卻有“菜花香雜豆花香”的愜意和“蘭言竹笑石點頭”的雅致。
在學校里,我處處與人為善,追尋“雨細魚兒出,風輕燕子斜”的和諧氛圍,盡享工作和生活的快樂和詩意。我深知教師的幸福是平凡中現偉大的幸福,是給予中有收獲的幸福,是助人中有自助的幸福,是有限中有無限的幸福。我對領導懷有尊敬之心,對同事懷有親和之心,對學生懷有仁愛之心,在和諧、純潔、疏朗的氛圍中,我像一朵睡蓮,靜靜綻放,彌漫幽香。
我相信教育其實就是一座蓄滿鄉(xiāng)愁的村莊,從村莊里走出的人必定打上村莊的印記,在他們靈魂的版圖上必定留下平和、恬淡、堅韌、沉默、隱忍、堅毅、曠達的美麗符號。鄉(xiāng)村的美,教育的美,是秋風中悠然飛舞的落葉,是暮日里怡然墜落的紅柿。在鄉(xiāng)村,我靜靜地擷拾著幸福、擷拾著詩意、擷拾著心靈深處的夢想。
尋常的日子里,我總是喜歡聆聽印度的《悲涼笛聲》、范睿的塤曲《追夢》和二胡曲《睡蓮》及鋼琴曲《故鄉(xiāng)的原風景》,心中彌漫淡淡的憂傷,一種古典的詩意充盈著整個聽月齋。我如河水里紛披的龍須草,柔軟且溫情。
我喜歡選擇一個迷人的黃昏,蹲坐在村小西邊的小河邊吹笛子。
詩性的夕光淋在我身上,如敷了一層金粉。我搭起心愛的竹笛吹《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那如水般流暢的旋律立時回蕩在校園里。孩子們圍著我,側耳聆聽,清純的眸子里汪著一泓秋水。笛聲如一粒粒春天的種子,悄悄地播進他們稚嫩的心田里。笛聲伴著枝丫間婉轉的鳥鳴、若隱若現的雞鳴犬吠、孩子們銀鈴般的脆笑,在鄉(xiāng)村校園里縈回不散,和裊娜升騰的炊煙一起,和校園里濃郁的梔子花一起,澄亮了這黃昏水墨剪影般的校園。
我有時坐在教室里為孩子們傾情吹奏《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粗獷高亢的音符把大家一下子帶到雄渾樸茂的黃土高原。當我輕輕吹起《水鄉(xiāng)農家心里甜》《爺爺為我打月餅》《唱支山歌給黨聽》《少林寺》《上海灘》等曲子時,孩子們隨即亮開嗓門和唱起來。教室里的笛聲小白鴿一樣撲騰騰亂飛,鄉(xiāng)村的岑寂被撕開了一個閃亮的豁口。
每年深秋,孩子們就像一簇簇嘰嘰喳喳的小燕子,一群群翩躚起舞的小白鴿,一行行志向高遠的小天鵝,飛向廣袤的大地,飛向遙遠的天空,飛向美好的明天。和學生離別的時候,陽光很凄慘地灑進教室,我搭起心愛的竹笛,吹奏起《歌聲與微笑》:“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這歌聲,飛遍海角天涯飛遍海角天涯。明天明天這微笑,將是遍野春花將是遍野春花?!焙⒆觽兏崖曇草p輕地哼唱著,他們清純的眸子里有晶瑩的東西在閃亮,如清晨的露珠。
夜闌更久,細雨淅瀝,獨倚窗前,葳蕤的樹葉在燈光的映照下噙著點點晶瑩的淚滴。我鋪開粉紅色的信箋向心中的她傾訴自己的孤寂、理想和愛慕。在一個秋日的黃昏里,我和她相約于蘆花搖曳的圩堤上。殘陽如血,秋風似歌,我們相偎的身影凝固成一幅經典的油畫。
冬天,我會用熱水袋焐熱學生凍紅的小手;時時,我會彎下腰來,捋捋學生蓬亂的頭發(fā),拉拉學生卷起的衣角,摸摸學生臟兮兮的小手。開學時,我會幫學生包書皮;下雨時,我會幫學生借雨衣。放學后,我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目送著他們像音符一樣跳躍在瘦瘦的小路上。三尺講臺上,我是一棵會流淚的苦楝樹,為鳴囀的鳥兒舒展一片夏日的綠蔭。我們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心靈的交流、情感的對話、詩意的營造。我們一起走進鄉(xiāng)村的深處,吮吸鄉(xiāng)村的精髓,和鄉(xiāng)村一起成熟、豐滿。
我努力踐行鄉(xiāng)村教育的理想,讓教育回歸村莊,把學生放歸于沃土,放歸于青山綠水,放歸于生活的本真境地,讓學生在赤腳奔跑中釋放天性,在汗水淚水中喜怒哀樂,在對大自然的把玩體悟中增智益能。讓孩子們親近日漸遠去了的雞鳴犬吠、清風流水、蘆葦菖蒲,親近古樸的游戲、裊娜的炊煙、沉默的草堆、壙垠的田野,以及清明的祭掃、黃昏的家訪、春天的踏青、河邊的晨讀、淺灘的野炊、酷暑天的納涼、三九天的滑冰。
冬天的夜晚,大雪紛飛,整個大地慢慢沉寂下來,拭去白日的塵埃浮躁,在靜謐的燈光下,斜靠床頭,攬書一卷,信手翻來,興至而讀,興盡而止。此時之神思既可以囿于現實而遍觀世間百態(tài),也可以跨越千年,感受或清麗、或脫俗、或哲思的文字帶來的美麗,醉心于文學的廣袤深邃,我涵泳其中,飄飄然不知今夕何夕。
我有癖,好讀書,文史哲科,諸子百家;好書畫,真草隸篆,花鳥山水;好寫作,詩歌散文,論文隨筆。有時狃于習俗,有時標新立異,性喜探賾索隱,情寄山水田園。教學之余,我愛在庭院里,手捧慧書,聆聽大圣至賢們醍醐灌頂的教誨。我把平淡的生活涂抹得詩意盎然,時時銘記“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季節(jié)”。我向往古典詩詞描繪的那種寧靜致遠的境界,常常在夜闌更久、冷雨敲窗的靜夜走進大師們孤獨高傲的靈魂;常常在心浮氣躁時、傷感彷徨時讓皎潔如水的月光濾去沾滿心扉的塵滓。我如一尊佛,漸進禪境。
平素致力于語文教研,熱衷于鄉(xiāng)土創(chuàng)作,和鄉(xiāng)村一起明清麗質,和鄉(xiāng)村一樣寧靜安詳。課堂上我努力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妙語連珠的講解、別開生面的提問、精辟警策的點撥,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詩意的棲居地。以生活之筆寫文章,則文章里有樸實的泥土香味;以田園情結教書育人,則課堂上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清新如滴露的荷葉,樸實如淡雅的野菊。我像一只蠶,啃嚼著桑葉,結自己的繭,期待一朝破繭而出,完成生命的嬗變。
鄉(xiāng)村的水草柔嫩清香,像極了村里的姑娘媳婦。我那盛滿陽光和月光的村莊和村小被漫天的野草包圍著,村小端坐在綠色的草尖上。河里的水草有時無法與一場風纏綿,無法與一縷陽光溫存,但她心里是歡喜的,有明月的倒影,有群魚的唼喋,有青蛙的吶喊,有流云的徘徊,有楊柳的輕撫。水草們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自在妖嬈,點綴著村莊,點綴著心靈,點綴著溫澹的歲月。我是一條招搖的水草,清泠秀逸,靜處于鄉(xiāng)村的一泓秋水里,靜出一種空闊的境界。我澄澈著,靜默著,丈量著鄉(xiāng)村所有的歡樂和憂傷,懷揣著對鄉(xiāng)村教育的理想,我的內心充盈著溫馨和感動,風兒一樣,起伏連綿……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朱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