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不是百萬富翁,要在這里炫一下富,以博得那些有傍大款之癖的異性的回眸;當然也算不上窮光蛋,要在這兒哭一聲窮,以求得熟悉與不熟悉者的資助。我只不過是想對這工資之外的、牽涉到我的榮譽的、難說幾年才能拿到一次的、跟我的工作能力有關更跟我的運氣有關的這么點額外收入發點兒感慨,畢竟再有機會拿獎金又須假以時日。
要說我們這點獎金還真是來之不易。首先,我們這些當教師的依法都享受到了“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工資平均水平”的待遇,并且已經領取了績效工資。而按規定享受績效工資的人員是不得再在工資之外領取獎金、補助的。但本地行政領導很是為教師著想,舍得在教育上投資,故我所在學校在發放教師績效工資之后,這獎金制度并未取締,不過校長告誡:這也是拿一年算一年。第二,獎金并非平均攤派每個教師都能領上一份,而是只有高三初三這些畢業年級老師才有資格得到(當然一些“教學骨干”、“把關教師”可以連續作戰在中考高考第一線,而實績平平者終其一生可能連畢業班的門都摸不上。本人介于兩者之間,基本屬于“循環作業人員”,兩三年一般會攤上一次獲獎機會)。更重要的一點:就算你任教的是畢業班,但如果你達不到學校制定的獎勵標準(比如你班上有一兩個同學表現失常未能考取二本以上學校,或是無人考取北大清華)你照樣獎金寥寥甚至分文皆無。所以,別看到人家得了獎你眼紅,真正讓你上,你未必就能有所斬獲。此可謂:撼山易,撼校長錢袋子難。
我所在的是一所新辦學校,但學校甫一誕生便在高位運作。這多少得益于我們學校的獎勵制度。雖說那些精神獎勵(特別是國表彰、省表彰之類的高層次獎項)基本與普通教師無緣,但物質獎勵向來都是面對畢業班的一線教師,而且是實打實的。譬如說這高三畢業班教師獎勵條例,訂得就挺有誘惑力。像全班學生考取二本以上高校,每位任課老師獎勵1萬;每一名學生考取北大清華,每位任課老師獎勵1萬,如果學生考分超出北大清華投檔線,每高出1分再獎勵1千,且上不封頂;每獲得一個市級狀元,班級每位任課老師獎勵1萬,獲得省級狀元每位教師獎勵2萬(當然,如果一個班級有一兩名學生滑出了二本線,那獎金就整個泡湯)。這點彩頭可能令國企老總們齒冷,但對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年薪水也就4萬上下的工薪族來說還是有著巨大的促動力的。一些實績上佳長年奮戰在高三的同事從學校這兒得到的銀子一般總是基礎年級教師的雙倍,至于因名氣響了蜂擁而至的補課生暗地里給他們奉上了多少束脩這里就不妄談了。一句話,學校沒有虧待畢業班教師。
細心一點的人可能已經看出,我們學校對狀元、對清華北大情有獨鐘。事實上時下哪所高中不是這樣啊(不出狀元,不出北大清華學生,你這學校又如何出人頭地?),只不過咱這新辦學校更刻意了些。常言道:獎勵是工作的指揮棒。大家心里頭都有一條原則:抓兩頭,放中間。上面這一頭抓好了,出狀元,出北大清華學生,出“萬元戶”,誰也松懈不得;下面這一頭抓不好,出兩個落榜生,你一切的努力都付之東流。至于中等學生,用我們某位同仁的話來說就是“考上南大與南工有多大區別?”——的確,物質決定意識,獎金上沒區別,人們看法上也就沒了區別。所以大家80%的精力差不多都花在了這20%的學生身上。
最終效果還是不錯,尤以文科班最輝煌。當然這首先得益于我們學校的生源調度——本省教育改革,總分只算語數外,對此研究不透的學校喜歡將那些數學強的學生動員上理科,而我們學校卻將幾個奧數獲獎者分進了文科班,兵書上叫田忌賽馬!你想語文外語都是一些不容易拉分的科目,而數學一旦高分得手還不在文科生中鶴立雞群?結果文科班考取一個市狀元(全省第十一)最終進了清華,還有3名同學也通過自主招生、小語種提前招生等渠道進了北大。最終核定獎金數,文科班老師進賬都在6萬上下,創本校獎金新紀錄。
至于本人所教班級,保住了一頭,另一頭小有閃失,獎金不足2萬。可氣的是一名學生置清華鼎鼎大名于不顧,選擇了復旦他認為最好的系科,讓我們的獎金瞬間縮水。其實錢不錢的都是小事,學生那頭也還說得過去,大多都進了自己喜歡的學校,但與如日中天的文科班相比,我深感辜負了學校的重托,未能更多地為學校增色。重振雄風只能期待來年了。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中部)
責任編輯 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