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上手工DIY布套,緣起兩年前。侄女從日本旅游回來,送給我一只漂亮書套。水洗麻的面料,淺米的底色,上面有淡青色小花,合起來的搭扣上是一朵粉紅色小花。我把它套在英文語法辭典上,枯燥的書頓時溫柔俏皮起來。
10歲的女兒看見了,無比喜歡,央我轉送她。她用來包日記本,并由此激發了寫日記的興趣,真真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某個周末的午后,我閑來無事,找出玻璃杯,釅釅地泡上一杯茶,玻璃杯燙手。突然想到,如果給它做個套子,就不怕燙了。
去翻箱底,找出多年沒穿的碎花布長裙,沿著裙底剪一圈,做杯套的布有了。裙子從長變短,女兒看了說好,說留著明年夏天配衣裳穿。母女倆搬了坐墊盤腿坐下,有模有樣地開始做手工。
先用尺子測量杯子的長寬高,還有杯底面積,我想直接在布料上畫出來。女兒制止了,說,先在紙上試試,免得出錯。我贊揚她細心,女兒眼里亮晶晶的,閃著興奮。
剪剪縫縫,因為有了紙模子幫襯,杯套一次性縫成功了。我把橡皮筋縫在套口,正好緊緊勒住杯口,女兒也不遺余力地夸贊我的縫功好。
母女倆在彼此吹捧中大發興致,找來各式杯子、手機、遙控器,熱火朝天地做了一場。晚上老公回家,驚訝地看到茶幾上齊刷刷擺了一堆物什,杯子穿上了“衣服”,煙灰缸也被“打了包”。老公笑瞇瞇地說,行啊,家里顯得有人味兒多了!
我忍不住笑起來。老公是話里有話。我不很愛收拾房子,新房裝修時一切應用力求簡潔,整個家采用駝色系、直線條,沒任何多余裝飾,杯杯盞盞也藏在抽屜里,絕不外露。朋友來觀摩,我炫耀窗明幾凈。朋友猶豫地說:干凈是干凈,就是好像少了點人味兒,感覺跟家居店一樣。果然,干凈的房子住久了,總顯得家徒四壁,連冬天也比別人家顯得冷。
家人的喜歡像無形中的催化劑,我喜歡做布套的興致被培養得很徹底。專和女兒去逛了布匹市場,找那種外貿殘留布頭,麻料的、小碎花的、牛仔布面的、燈芯絨的。我還在旮旯角里淘到一塊一米多的粉紅金絲絨,女兒高興得不得了,嚷嚷著給她做小裙子,剩下的布料當然也沒浪費,我用來做成了筆記本套。
小樂趣慢慢衍生成必備休閑方式。每個周末,我和女兒都會把淘來的布料拼拼接接,先畫出草圖,設計出花形,做成各種各樣的布套。女兒每本書都被包上了漂亮的布套,我猜想,她在學校里一定受到女生的艷羨、男生的稱贊。我也樂得享受連帶功效:女兒被培養出溫柔細致,創意也越發有美感,比起花錢去學畫畫培養藝術細胞有效多了。
兩年來,我和女兒把手工布套運用到了家里的每個小角落。比如喝紅酒的高腳酒杯,我們用純白棉麻布料做了一套六個杯腳套,接口處用粉紅小碎花布包紐扣做搭扣,很是雅致,簡單的一杯水也顯得矜貴起來;比如水壺,我一直嫌壺上的青花不夠漂亮,女兒用一塊深綠色粗麻布料給它做了套子,近壺口處用紫紅的布做了收緊,綴上金色流蘇,光是擺在那里就顯得有情調;比如冰箱門把手,女兒說洗菜做飯時手油油地弄污了把手,就做了把手套,給廚房添了些許田園氣息……同樣的家居電器,以前冷冰冰的家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溫馨的氣息。
女兒常會把手工布套拿來送人,送給女友、老師,她說分享親手做的漂亮小玩意,特別有成就感。我當然也會時不時地給閨密們驚喜,一只獨一無二的手工化妝包,或是手機套,總讓我在女友中顯得特別而貼心。
放上好聽的輕音樂,老公在一邊喝茶看書,我和女兒一邊閑聊一邊做女紅———這是我們家的休閑常態。沒有喧嘩熱鬧,沒有精彩刺激,可是,所謂精致美好的日子,不就是從那些細小縫隙里滲透出的妥帖與舒服嗎?
(圖片由gettyimages提供編輯趙瑩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