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普遍感受到了新課程理念給歷史課堂帶來的新氣象,但新問題、新困惑也隨之產生。
一 如何改變學生對歷史課缺乏興趣問題
教學實踐中,高一年級很多新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歷史學科的社會地位有關,學生認為歷史課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視。另一方面是初中歷史教學帶來的遺留問題和負面影響,許多學生歷史知識貧乏,對課堂教學所涉及的問題一無所知,無法解答,逐漸喪失了學好歷史學科的興趣和信心。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學生,分析學情,采取措施改變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偏見及錯誤觀念,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意義,激發學生參與歷史課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上好高一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即導言課,解決學生的思想偏見。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親和的形象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喜歡上你的課。
二 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實施新課改的理念
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探討,問題解答都很難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有時還會出現因討論、合作耽誤課時的情況。究其原因,初中開課不全,中考歷史又是開卷,許多學生對歷史課缺少興趣,導致通史知識儲備少,學科思維缺乏鍛煉,在課堂上對所要解決的學科問題無從下手。
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認真研究新教材,科學處理新教材,努力構建既符合課標要求,又適合學生實際的歷史教學內容體系。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性處理,或刪、或補、或改,使其生動、活潑,合情合理,切實可行。如必修1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教學,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第一,課前可以讓學生先搜集有關南昌起義和紅軍長征的資料(史料、圖片或者音像資料),對這兩個歷史事件先有基本的了解,為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這兩個內容做好準備。第二,“工農武裝割據”是教學難點,教材中敘述內容較少,學生理解有困難。教師可以利用工農武裝割據示意圖及毛澤東關于武裝割據的相關論述講解,運用圖示法讓學生理解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的關系。第三,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意義先讓學生自主總結,然后通過師生討論,幫助學生理解遵義會議的重要意義。第四,本課的作業可以靈活設計,結合近幾年的“紅色旅游”熱潮,讓學生結合本課內容,寫一篇關于井岡山、瑞金或者遵義的紅色歷史的相關介紹。
三 如何處理學生通史知識普遍欠缺問題
以前在高三專題復習時才開始進行專題教學,學生已經有較系統的通史知識框架。現在高一開展模塊教學,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并沒有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的歷史知識都了解很少,很少有學生已經具備較系統的通史知識框架,更談不上從橫向思維向縱向思維,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發展。
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增大學習信息量,加強對相關聯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快餐式解讀。第二,激發學習主動性。教師可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書籍,如名人傳記、重大歷史事件紀實,人類文明史等讓學生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熏陶學生的人文素養,以便理解高中知識,建立專題模塊學習的基礎。第三,提高教師影響力。重新建構教師的能力和專業發展方向。模塊專題教學要求歷史教師不僅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把通史知識與專題模塊教學恰當結合的能力,熟練運用多媒體的能力以及科學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等。所以,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鉆研學科知識,不斷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才能勝任新課程教學。
四 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
歷史教學中要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等的能力。新課程教學不再視知識為確定的、獨立于認知者的一個目標,而是視其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
在有限的課時內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關鍵是,第一,明確自主學習的具體任務。課堂上教師要學會科學地“偷懶”,讓學生眼口手腦并舉,給他們一個實踐的平臺。課余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讓學生自主完成。第二,采用現代化媒體組織教學。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復原崢嶸歲月,還原歷史事件,投射歷史人物英姿,讓課堂更加生動直觀,讓學生參與意識更強。第三,設計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歷史教學中還可能遇到更多的問題和困惑,提高新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仍任重道遠,需要歷史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