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的教育體系發展過程中,班主任處于十分特殊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又顯得更加更要,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關系到學生對周圍人際關系的處理,從而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一下如何構建和諧的班主任與學生關系。
一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概述
和諧,指事物之間的協調統一。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也就是師生之間形成一種成熟的師生關系,包括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及共同促進的關系,以班主任與學生的心理相容屬性為中心。建立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實際,在良好的教學工作基礎上實施班級的有效管理,構建適合班級發展的管理體系,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配合班主任的管理,積極進行自主管理。
二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的崗位認可度和接納度不高。根據調查顯示,50%的班主任對自身的工作崗位并不滿意,甚至存在厭惡和反感情緒。教師對崗位的認可程度及接納程度不高,勢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工作態度,直接對學生的教育和發展產生影響。教師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若是存在不情愿的現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班主任工作量較大,致使其很少有時間對自身工作進行思考,從而未對工作的切實價值有整體而具體的了解,也難以明確自身的班主任崗位價值應如何實現;其次,班主任的工資待遇不高,從而對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了影響。有些班主任的工作態度致使其很難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
2.班主任的教育觀念相對滯后。成績為首的觀念在小學班主任頭腦中還根深蒂固。一些班主任在培養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上存在偏見,過分重視學生成績,忽略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對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趨于單一化,沒有以學生的發展和個性特點為中心建立評價機制。同時,也未考慮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和發展,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班主任在教學中忽視中等學生,從而導致學生不均衡發展,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將步入僵局。
3.班主任缺少愛心和耐心。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特點,自控力及自制力較差,容易犯錯,并且容易犯重復性的錯誤。班主任若是缺乏耐心,采取不恰當的方式進行教育,則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部分班主任常把家長請到學校解決學生的問題,甚至有一些班主任對學生區別對待,致使部分學生受到不公平對待,引起學生不滿,導致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困難,對師生之間關系的發展不利。
三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
1.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的建立,應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在對小學生了解和發展的基礎之上,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小學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建構過程中,班主任要通過多種形式建立起與學生之間通暢的交流和溝通渠道。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應局限在課程教學中,還應通過各種形式了解學生的思想活動及學習狀況等,如通過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以真正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為出發點,營造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2.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不僅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還應在教學和與學生的交流中不斷發現學生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的行為若是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則容易引起學生對班主任的不滿,導致其產生反感和反抗情緒,造成師生之間關系的對立。
3.耐心引導學生。無論在何種學校,學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要使落后的學生有更大程度上的進步,擴展學生的發展空間,班主任應對學生的發展各要素進行權衡。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忽視學習導致成績水平不高,但成績并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應在管理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建立平等對待的教學和管理體系,在尊重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4.逐步加深師生感情。學生對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師生交往的不斷加深保持和發展,也可能逐漸淡化,其關鍵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質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學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與他們打成一片。年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與學生年齡差距小的優勢,想學生所想,與他們交上朋友。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