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志,任永彬,秦 虹
(1.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彝族鄉人民政府,四川 石棉 625408;2.四川省石棉縣畜牧局,四川 石棉 625400)
石棉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貢嘎山南麓、大渡河中游,地處雅安市與涼山彝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處。
畜牧業是石棉縣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縣委、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對畜牧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支持畜牧業的發展,在全體畜牧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石棉縣畜牧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近幾年實施的標準化養羊小區建設,使民族地方畜牧業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對逐步改變民族地區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的問題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已建成標準化養羊小區8個,修建標準化樓式羊圈5880平方米,有147戶養羊戶的羊只進入小區飼養。在民族地區,種植業解決了肚子吃飽的問題,畜牧業則挑起了增收致富的大梁,畜牧業現金收入占到家庭總收入的80%以上,其中以牛羊收入為主要現金收入來源。
2.1 飼養畜禽品種繁多,養殖規模小,養殖水平落后 民族地區主要飼養有豬、牛、羊、雞等畜禽,規模較小且很分散,幾乎都以農戶家庭養殖為主,屬于家庭副業式養殖,采用傳統飼養方法,養殖業整體效益不高。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科技、文化相對落后,動物防疫、種草養畜、畜禽品種改良等畜牧科技推廣應用難,加上飼養管理技術滯后,造成畜禽出欄率、商品率低下,養殖效益遠遠落后于漢族地區。
2.2 中高山少數民族聚居區普遍存在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的問題 在中高山少數民族聚居區,彝族和藏族群眾普遍是在種玉米時將生豬圈養,到秋季收玉米后將生豬同牛羊一同進行混放混養。或者將房屋的底層用于關豬、牛、羊等牲畜,上邊一層住人,存在人畜混居情況。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造成人居環境較差,糞便滿地,臭氣熏天。夏天蒼蠅、蚊蟲肆虐;污水橫流,造成淺表水源污染,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嚴重惡化。
2.3 普遍存在防疫死角 石棉縣畜牧業以散養為主,存在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等問題,加上少數民族防疫意識不強,重大動物疫病已嚴重困擾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高山少數民族還普遍存在春季將牛放到較遠的高山,冬季才收回的習慣,有的甚至放養幾年后才收回,自己養了多少牛都不知道,根本就無法進行防疫。
2.4 資金投入不足,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建設亟待加強 石棉縣民族地區經濟不發達,農民相對貧困,對畜牧業生產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和生產水平的提高。由于少數民族居住在中高山,飼草飼料資源有限,加上種草養畜等畜牧科技推廣不夠,牲畜發展與草料供給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畜牧業的物質基礎發展后勁不足。同時少數民族思想文化相對落后,對新科技、新技術接受能力較差,加上政府對畜牧科技推廣工作的資金支持不足,農戶養殖技術水平難以提高,造成畜牧業養殖效益低下,很難適應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3.1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管理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民族地方畜牧業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促進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領導機構,進一步明確和落實責任,強化協調和管理,為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3.2 積極增加投入,強化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 多方籌集資金,增加對畜牧業生產的投入,為畜牧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強化畜牧業基礎建設。在發展思路上,要確定牛羊生產是主導產業,在政策引導和扶持上也要把資金重點投向牛羊生產。抓住新農村建設機遇,整合各類資金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各種技術培訓,大力推廣標準化養羊小區、養牛小區、草科雞養殖小區建設,逐步改變民族地區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的問題。
3.3 廣泛開展技術宣傳、培訓、指導和服務 在全縣范圍內加大對畜牧業的宣傳力度,全面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同時加大技術服務力度,強化推廣先進的畜牧業生產和管理技術,依靠科技發展畜牧業生產,提高生產水平和效益,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畜牧業的發展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本著合理布局,科學利用自然資源的方針,穩步發展畜禽產業,以草定畜,大力發展草食牲畜。在民族地區形成以牛羊發展為重點,生豬、家禽為輔的格局。畜牧科技人員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推進現代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3.4 強化民族地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實施科學養殖 政府要根據少數民族聚集區畜牧業特點,制定疫病防疫、防治方案,確保在大的疫情面前,臨危不亂,有應對地做好方案,努力把動物疫情消滅在萌芽狀態,把畜牧業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積極引導高山少數民族群眾進行科學養殖,大力宣傳無公害養殖畜禽,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推進民族地區畜牧業逐步向綠色安全型轉變。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大力建設標準化養羊小區、養牛小區、草科雞養殖小區,積極推進民族地區的現代畜牧業進程。
3.5 大力推進畜禽品種改良,推進石棉縣民族地區畜牧業向綠色優質型轉變 在生豬發展上推廣“土三元”雜交技術,抓好良種繁育,提高肉品品質、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養殖效益。在牛的品種改良上,推廣以高代西門塔爾雜交牛和本地牛雜交,羊業發展上推廣涼山48-50綿羊改良本地綿羊,波爾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引進金堂黑山羊、簡陽大耳羊、南江黃羊等地方良種,規范建設標準化養羊小區、養牛小區,建立自己的特色牛羊生產基地。
3.6 進一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以確保畜產品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為目的;以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以實現數量、質量和生態并重發展為重點;以提高畜牧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