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理
(四川省廣元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廣元 628017)
場地選擇是養(yǎng)殖生產的關鍵之一,場地選擇的正確與否,是肉雞放養(yǎng)成功的關鍵。應選擇遠離住宅區(qū)、工礦區(qū)和主干道路,環(huán)境僻靜,地勢平坦的地方建場。土質以砂壤土為佳,應建在向陽的南坡上,雞舍既不能建在山頂,也不能建在山谷低洼處,如建在山頂,晝夜溫差太大,不利于雞舍保溫;建在低洼山谷,地面潮濕,氣流不暢,污濁空氣難以擴散,夏季悶熱,冬季氣溫較低。所以養(yǎng)殖場地要選擇靠近果園或山坡,水源方便的地方。雞場用水比較多,每只成年雞每天的飲水量平均為350 mL,在炎熱的夏季,飲水量增加,一般雞場的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是雞飲水量的2~3倍。因此,雞場必須要有可靠、充足的水源,并且位置適宜、水質良好、便于取用和防護,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飲水器補充飲水,應勤換水,保持飲水干凈。
規(guī)劃布局以有利于防疫、排污和生活為原則。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應嚴格分開,并相隔一定距離,生活區(qū)應設置在雞場之外,即使是個體小型養(yǎng)雞場也應堅持這一原則。在雞場生產區(qū)內,應按規(guī)模大小、飼養(yǎng)批次將雞群分成多個放養(yǎng)小區(qū),區(qū)與區(qū)或每群之間應有一定的隔離距離并配套建設焚燒爐或尸體處理坑,及時處理病雞。
在雞病防治工作中,要始終把消毒放在重要位置。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雛雞入舍前,整個飼養(yǎng)期,出欄后的消毒工作。雛雞入舍前,雞舍及器具應嚴格沖洗、消毒。整個飼養(yǎng)期間要掌握三個要點:雞舍門口要設消毒池,并經常更換消毒水。喂雞前,要更換工作服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時要堅持對雞舍內外實行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每周2次,雞群發(fā)病時增加消毒次數;出欄后要及時清理雞舍內外的雞糞,對雞舍內外器具進行徹底清掃、沖洗、消毒。空舍和環(huán)境消毒可用2%~3%的燒堿溶液潑灑或噴霧,能夠密閉的雞舍還要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薰蒸,用量為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5 mL、高錳酸鉀12.5 g。肉雞出售后,雞舍要立即除糞,清洗、消毒,空置2周以上才能進雞。
防疫是肉雞飼養(yǎng)管理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肉雞用疫苗免疫傳染病的種類較多,如新城疫、傳支、法氏囊、禽流感、雞痘等十幾種,要做好防疫工作,就必須選“GMP”生產廠家生產的疫苗保證疫苗質量,科學地安排接種時間,根據適合當地疫情的免疫程序,嚴格接種好疫苗。
山地放養(yǎng)肉雞的場地因范圍大加之樹、草、泥土影響,無法經濟、方便的徹底清除雞糞和脫落的羽毛,無法進行全面徹底消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新城疫病毒、球蟲卵囊等病原微生物殘留較多。“全進全出”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其主要內容是:將放養(yǎng)場地區(qū)隔為多個小群場地,每個小群場地之間間隔50~100m以上,各個小群場地設置圍欄,不同批次雞不混群飼養(yǎng),不同大小群雞不混群飼養(yǎng);不同小群場地的用具不混用;一個小群場地的雞銷售完后,噴灑消毒液進行消毒,閑置一月以上,通過太陽(紫外線)反復自然消毒,最大限度確保場地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