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徐祥蓮,劉紹少
(南昌市血站a.檢驗科;b.獻血服務科;c.血液供應科,南昌330000)
艾滋病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是我國重點控制的乙類傳染病。艾滋病病毒(HIV)的傳播,已引起了全世界對血液和血液制品安全的廣泛重視,H IV通過血液及血制品的傳播概率幾乎達100%,醫院患者輸血感染H IV是普通人群感染艾滋病的一種高危途徑[1-2],密切關注無償獻血人群艾滋病抗體(抗-H IV)陽性率,切斷該傳播途徑已成為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工作。為保證臨床患者的輸血安全,預防艾滋病經血液傳播,南昌市血站嚴格按照衛生部有關規定對無償獻血者血液進行抗-H IV檢測。現將該站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無償獻血者107 915例的抗-H IV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在本站的南昌市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標本107 915份。獻血人員年齡、性別及職業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各年度無償獻血總人數、性別、年齡及職業分布情況
抗-H IV初篩檢測試劑分別由北京吉比愛與廈門英科新創公司生產,試劑均批檢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使用,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WB)確證試驗檢測試劑由新加坡GENELABS公司生產;RSP150全自動加樣儀由瑞士帝肯公司生產,FAM E24/20全自動酶免疫分析系統由瑞士哈美頓公司生產。
采用2種不同抗-H IV試劑(ELISA)分別對每份血樣品進行檢測,樣本OD值>Cutoff值為初篩有反應性。有反應性樣本再由2名不同工作人員分別用2種不同試劑進行雙孔復試,如任何一種試劑仍為有反應性,則判為抗-H IV初篩陽性,此樣本送至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HIV確認實驗室采用WB進行確認。
南昌市各年度無償獻血者H IV確認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9,P>0.05),見表2。107 915例無償獻血者共檢出HIV感染者11例,占0.010%,11例H IV感染者的一般情況調查見表3。

表2 南昌市2006年1月至 2010年12月無償獻血者抗-H IV陽性檢測結果

表3 11例H IV感染者的一般情況調查
從表2中可以看出,5年間抗-H IV陽性的無償獻血者無上升的趨勢。本市無償獻血者H IV的感染率為0.010%。11名H IV感染者全為男性,以在校大學生和自由職業者非本市的流動人口為主。他們的文化程度從初中到高中、大學直至研究生,其中4名為自由職業者,1名為公司職員,1名為企業工人,4名為在校大學生,1名為大學教師。11例H IV感染者中有1例伴HCV感染,4例伴梅毒(TP)感染。協同感染的可能原因:1)有著共同的傳播途徑,即體液傳播,易發生聯合感染[3-4];2)H IV感染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3)性傳播仍然是H IV傳播的主要途徑。H IV陽性者中年齡最小 19歲,最大44歲,平均年齡31.5歲,符合HIV感染者以青壯年為主的特點。近年來,我國H IV感染者和艾滋病有逐年增多趨勢,因此,預防H IV感染形勢嚴峻。H IV感染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經血液傳播,WHO統計,全球H IV感染中有5%~10%經血液傳播,而我國血液傳播率也很高[5]。因此,對采集的血液應進行嚴格的初復檢,并且初復檢一定要使用2個不同廠家生產的抗H IV試劑進行檢測,是杜絕HIV經輸血傳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是如果血液是已感染病毒的窗口期或抗體效價低于檢測閾值,即使對血液進行了各項檢測和結果準確,受血者仍有可能感染H IV[6],應引起采供血部門高度重視。
如何更有效的完全阻隔H IV經輸血傳播,采供血部門任務非常艱巨。一是血液檢測實驗室嚴格把好血液檢測關,嚴格遵守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選擇靈敏度好、特異性高的試劑檢測,尤其重視檢測過程的管理,做好質量控制,防止漏檢,嚴防陽性血液流入臨床。但是由于目前ELISA方法學的局限,即使第4代抗-H IV試劑有效的縮短了窗口期,但窗口期是目前檢測技術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為了盡量避免窗口期的血液流入臨床,采供血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1)嚴格遵循WHO提出的從低危人群中招募獻血者的原則,減少處于窗口期血液的風險,從源頭上保證輸血安全。2)建立與鞏固一支固定的無償獻血者隊伍。從表3可見,11例被確診H IV感染的獻血者除1例為2次以上獻血,其余均為初次獻血,初次獻血者對獻血知識的不了解,增加了實驗室檢測的風險。3)做好身份證核對工作并把好和細化體檢咨詢關。在咨詢工作中應使無償獻血者了解窗口期獻血對受血者所導致的危害,引導高危人群主動退出獻血行列,并做好保密性棄血工作。二是全社會應共同參與,綜合整治。由于H IV的感染人群從過去的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過渡,社會有關部門應加大艾滋病有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尤其針對大學校園開展關于性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的相關知識宣傳,提高市民的自我防護意識。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遏制艾滋病在我市的進一步流行與蔓延。
[1] 唐榮才,王銳,史廣耀.無償獻血與艾滋病防治[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57-158.
[2] 楊寶成,孔令魁,邵超鵬,等.2 597份臨床輸血病歷用血合理性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3):193-196.
[3] 張春濤,衛大英,李秀華,等.涼山州吸毒人群H IV和 HCV感染情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11):287-288.
[4] 馬建新,王江蓉,沈銀忠,等.上海地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J].微生物與感染,2006,1(4):207-210.
[5] Sloand E M,Pitt E,K lein H G.Safety of the b lood supply[J].JAMA,274(17):1368-1373.
[6] 葉萍,席惠君,李寧,等.大連地區臨床用血情況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5):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