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廣州 510060)
廣州亞運城主場館建(構)筑物放線測量技術應用實踐
王大鵬?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廣州 510060)
介紹了亞運城建(構)筑物的放線測量新技術應用,通過PDA的GZCORS放線測量集成技術投入,完成數據采集、放樣測量、成果整理與成果輸出,構成獨特的測量模式。
亞運城;放線測量;數據處理;現狀地形圖
廣州亞運城主場館建(構)筑物放線測量,包含2.73 km2內的254幢建筑物放線測量以及15.4 km里程的道路、河涌中(邊)線主點的放線測量任務,涵蓋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村、國際廣播中心、主新聞中心和亞運公園等建(構)筑物。針對亞運場館建筑界址較為空曠的特點,以廣州市連續運行衛星綜合服務系統(簡稱GZCORS)技術為首選,以基于PDA與GZCORS技術集成應用技術為基礎,實現以PDA為記錄器的放線測量數據采集、處理和成果編繪輸出,結合EPSW 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技術,完成放線測量成果的數據利用和地理信息動態更新,實現建設工程放線測量的技術轉型,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1 控制測量
廣州亞運城根據功能分區,如圖1所示,采用GZCORS-RTK技術布設控制點,如圖2所示,不再布設導線進行圖根控制。
以PDA為數據記錄器,通過與GPS RTK接收機的連接通訊,通過調制解調器“Enfora-GSM0110”解決PDA與GZCORS數據中心的GPRS通訊,現場實現與廣州市地方坐標和高程的批量轉換,在用戶端不附加任何設備的方式下,有效、安全、可靠地獲取廣州市三維定位。
通過PDA與全站儀的連接通訊,對GZCORS作業主要技術指標進行程序自動監控,檢測GZCORS的控制點兩測回測量較差、不同時段重復測量較差、控制點間邊長、角、高差較差、已知點測量較差,外業直接自動化檢測控制點精度。

圖1 亞運城功能分區圖

圖2 GZCORS-RTK控制點分布圖
2.2 放線測量
利用PDA電子記錄手簿,直接應用GZCORSRTK控制點導入、野外數據采集、導線點、碎部點計算,解析坐標和極坐標計算轉換,直接在PDA界面上指揮全站儀進行放線測量,放樁點直接從文本文件導入,相鄰點設站由程序自動比較檢核指標,現場測量生成存儲階段成果。
2.3 現狀地形圖測繪與成果整理入庫
利用PDA數據采集和繪圖功能的可視化界面切換,由放線測量轉入地形圖測繪功能,基于數據管理與質量控制管理,采集細部點可直接展點在繪圖界面上,外業連線編輯地形屬性信息,按照數據更新規則,PDA數據格式轉化為EPSW 2008地理信息技術處理模式,根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整理要求,統一界面實現放線測量區域地物、地貌更新,通過數據預入庫、數據入庫等操作,完成了數字化測圖、放樣統一PDA工作平臺,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測量數據的歸檔管理。
亞運城建(構)筑物放線測量采用PDA進行放線測量(如圖3所示)、數據采集與成果編繪統一于PDA繪圖界面(如圖4所示),現場直觀進行平面圖編繪。

圖3 放線測量界面

圖4 數據采集與繪圖界面
放線測量、數據采集功能界面隨時切換一步到位,現場直觀再現現有建筑的編繪情況,實時改正和更新地形數據。
內業通過EPSW 2008信息處理技術(如圖5所示)規模化整理,控制測量、數字地形圖測量、放線測量、數據采集、成圖編繪與入庫編輯等工序形成的每個作業方法、數據、屬性、圖形信息、要素等規劃信息提取齊全,完成現狀地形圖數據整理和編輯,滿足地形圖入庫的數據需求,實現建成區域1∶500數據地形動態更新。

圖5 EPSW數據整理平臺
PDA的前端數據處理和各工序成果表格存儲,通過內業數據處理平臺規模化和ISO標準化處理(如圖6所示),輸出各類歸檔成果(如圖7所示)。

圖6 內業計算機數據整理與成果輸出界面

圖7 電子表格輸出圖

圖8 雙平臺作業模式結構圖
PDA與EPSW 2008雙平臺的數據處理,構成基于PDA的GZCORS放線測量流程(如圖8所示),為亞運城建設工程放線測量提供測繪成果,滿足顧客需求。由EPSW 2008繪圖環境編輯,輸出放線測量成果及現狀地形圖。
廣州亞運城放線測量是基于PDA的GZCORS技術集成的大規模應用,通過EPSW 2008技術優化各工序和成果整理的高度自動化。本項目從控制測量、放線測量、現狀地形圖及動態更新全部采用新技術進行計算和數據處理、分析,通過事前控制,依托技術方案的制定、技術指導、實施監督,過程控制和精度指標落實,實現成果質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控制測量:控制點布設3個為1組,測回數≥2,歷元≥20。控制點互為通視,邊長控制在120 m以上。在6顆有效衛星狀態下作業,共布設489點,3點為1組共163組,點位較差中誤差最大±4.1 cm。通過檢測,控制點高程中誤差為±4.9 cm。不同時段重復檢測控制點平面中誤差為±2.2 cm,控制點高程較差中誤差為±3.5 cm,控制點間邊長檢測與坐標計算邊長的最大邊長較差為-2.9 cm,最弱邊相對誤差為1/5 261。
建(構)筑物放線測量:254幢建(構)筑物實放860個樁點,道路、河涌放線測量項目實放308個樁點,合1 168個樁點,實地放出并進行檢測驗樁,成果精度好,如表1所示。

放樁點坐標檢測精度統計表 表1
放樁點間邊長、間距檢測精度滿足設計要求,如表2所示。

放樁點邊長丈量精度統計表 表2
建(構)筑物平面位置關系圖:通過EPSW 2008信息工作平臺,編輯生成文本文件及圖形文件(建設工程放線測量平面位置關系圖),完成放線測量成果圖的編輯繪制。163幅放線測量平面位置關系圖技術含量高,優145幅,良8幅,采用PDA的GZCORS放線測量精度可靠,效率高,滿足用戶的需求。
亞運城放線測量項目,投入PDA與GZCORS技術的城市測量集成技術,效率高,在亞運城放線測量工期緊,建筑區域復雜,施工熱點多,控制點破壞頻繁的條件下,及時為建設單位提供優質服務,為亞運城建設的高標準的配套,加速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城市高速發展。亞運城放線測量工作,無疑為規劃中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后續地鐵建設提供放線測量技術經驗,基于PDA的GZCORS技術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可直接指導后續建設工程放線測量工作的開展與實施。
[1] 王大鵬,田澤海.基于GZCORS的PDA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研究[J].測繪科學,2009(10)(專刊):101~102
[2] 楊友生,李海軍.城市信息化測繪的實驗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09(6)
[3] 王磊,丘廣新,王大鵬.廣州市工程測繪數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測繪技術裝備,2007(3)
Guangzhou Asian Games Masters Stadiums Built(Structure) Line Technology Practice
Wang DaPeng
(Guangzhou design,urban planning,Guangzhou 510060,China)
Describes the Asian urban construction(structure)of the line of the new technologies,through PDA-GZCORS lin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DA-GZCORS lin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complete data collection,survey results,achievements and outputs,constitute a unique measurement mode.
Asian city;line;data processing;status of topographic maps
1672-8262(2011)01-145-03
P258
B
2010—06—07
王大鵬(1965—),男,高級工程師,從事工程測量新技術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