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語言理解的感知基礎

2011-04-24 02:52:36尚國文
外語學刊 2011年4期
關鍵詞:符號概念理論

尚國文

(新加坡國立大學,肯特崗117570)

1 引言

概念結構及其表征機制一直是認知心理學以及神經科學十分關注的課題,而感知經驗與概念結構之間的關系更是近些年來認知科學及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點。在這個問題上,結構和生成語言學派主張,認知與感知相互獨立,語言符號作為認知外化的形式,相對于事物本身而言是任意性的(Hockett 1958;Chomsky 1965)。而認知語言學派則認為,感知與認知是密不可分的,認知結構具有體驗性(embodiment),即概念的形成與組織是以人類自身的感知經驗為基礎的(Langacker 1987,2008;Lakoff&Johnson 1987,1999;Fauconnier 1997)。例如,Ungerer&Schmid(1996)在論述認知語言學的經驗觀(experiential view)時曾舉過一個例子:當被問及“什么是汽車”時,語言使用者不但會提到其外形像個盒子,有車輪、車門、車窗、方向盤、加速器、剎車、座位,靠引擎驅動等,還可能會提到其乘坐舒適、速度快、便捷,是獨立和社會地位的象征,甚至聯想到初戀、車禍等。他們認為,人們總是把自身對事物的主觀經驗(包括印象和聯想)加入到事物的描述當中,而不局限于客觀的描寫。也就是說,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概念化會影響語言的表達。然而,對于語言使用者的感知經驗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影響人們的認知和語言,作者卻語焉不詳。認知心理學家Barsalou(1999a:650)指出,認知語言學雖然通過經驗結構對語法和語義進行了解釋,但其解釋并未在認知和神經機制上得到清晰的反映。

本文通過認知心理學中的感知符號系統(perceptual symbol system)理論來考察感知信息對認知加工,尤其是語言理解的影響,探討語言理解的感知基礎問題,以期對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提供證據和借鑒。

2 感知與概念結構及其表征的關系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認知科學的主流學派大多都主張,感知信息與認知表征是相互獨立的:感知系統從環境中提取的信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轉化過程形成一種全新的表征形式,執行記憶、語言、思維等認知功能,因此,感知結構與認知表征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Fodor 1975)。這種知識結構的表征方式有兩個基本特征:非模態性和任意性(Barsalou 1999a;Barsalou,et al.1999)。非模態性(amodality)是指認知表征的內部結構與生成這些表征的感知信息是不相關的。例如,人們認知系統中對味覺的表達與人們味覺系統的感官體驗沒有關系,因此,人們對表示味覺的詞語如sour、bitter等的理解程度并不取決于感知經驗。任意性(arbitrariness)是指符號與其所指之間的關系是規約性的。如我們所理解的“椅子”的概念與其表征符號CHAIR之間沒有系統性的相似之處,兩者之間通常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指代關系(Saussure 2001)。然而,這種知識表征并未對感知狀態轉換成非模態符號的過程提出合理的解釋。更重要的是,該論點對于語言使用者在理解語言時大腦中出現的模擬現象(simulation)更加無所適從。例如,我們在描述某個物體或事件時,大腦中會出現該物體或事件的心理意象,仿佛我們正在現場觀察和經歷相關的情景。這種心理模擬對于主張認知表征自足性的研究者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受這些認知科學傳統的影響,語言學中的形式學派堅持語言系統的自足性,主張對語言的研究可以獨立于意義和功能來進行。他們從語言符號系統的內部入手,試圖通過語言的形式表達來探索人類大腦中普遍存在的語言機制的運作方式。然而,由于他們所總結出的規律以及提出的解釋缺乏心理現實性,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選擇跳出語言符號本身,從語言系統的外部制約因素來探索語言的功能和規律。

認知心理學家Barsalou及其合作者深刻反思了非模態認知表征的不足之處,并結合許多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提出感知符號系統理論,指出感知和認知的表征在本質上是相同的,認知與感知同時發揮功用而不能截然分開(Barsalou 1993,1997,1999a,1999b;Prinz& Barsalou 1997)。感知過程中的神經狀態被部分抽取并儲存起來發揮符號功能,這就是感知符號(perceptual symbol)。因此,人們對于言語理解中的信息的表征實質上是一種感知符號表征。認知的本質特征在于其感知性,二者具有共同的表征機制,其不同在于,認知加工進行的是離線操作,而感知加工則是在線操作,僅此而已。也就是說,認知加工運用儲存在記憶中的心理表征(概念)來操作,而不必每次接觸和加工某個特定現象時都進行實際的感知體驗過程。以“狗”的概念為例,人們在每一次具體感知實物“狗”的過程中,都會有意或無意地獲取某些感知信息,如大小、形狀、叫聲、與人的關系等,這些信息都會在人的記憶中留下印跡,成為認知系統的一部分。當“狗”的概念被提及時,這些儲存在記憶中的感知信息就會被激活,并進入認知操作過程。因此人們不必經歷對狗的實際感知也可以提取與之相同的信息。

可以看出,感知符號系統理論與認知語言學中的體驗觀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下面,我們將簡介該理論的基本假設,接著分析指出,該理論為認知語言學中的許多觀點提供了心理學依據,語言理解的各個層面都具有深刻的感知基礎。

3 感知符號系統的基本假設及其證據

Barsalou提出的感知符號表征理論是一套完整的知識表征體系。它的基本假設可以概括為6點:(1)感知符號是感知過程中神經激活狀態的紀錄;(2)感知符號是對感知經驗的圖式性表征而不是全部經驗;(3)感知符號是多模態的(multimodal),并具有生成能力;(4)感知符號具有模擬能力,相關的感知符號整合成模擬器以模擬體驗過程;(5)在模擬器中感知符號通過框架組織起來;(6)與模擬器相聯系的詞語控制模擬構建。下面作具體說明。

1)感知符號不同于現實圖片,也不是傳統理解中的心理形象或經歷在大腦中的存儲,而是感知過程中神經元狀態的記錄。感知符號與其產生時的感知狀態處于同一系統,具有相同的結構。例如,在感知中表征顏色的神經系統很大程度上在感知符號中也表征物體的顏色,這樣感知與認知就享有共同的表征系統。另外,在某種程度上,感知符號的結構與產生它的感知狀態是對應的。在感知過程中,大腦中感覺運動區域的神經元系統被激活,從被感知的事物或事件以及自身的感知覺獲取信息。在感知事物時,視覺系統中表征形狀、顏色、大小、邊界、質地、空間關系等的神經元得以激活并參與表征。與此類似,感知事件時,表征實體、運動、空間位置、時間位置等的神經元被激活。因此,表征事物和事件的感知符號是由感知過程中激活的神經元結構構成的。也就是說,感知符號是感知過程中神經激活狀態的紀錄。

2)感知符號是圖式性的。感知狀態包括兩個部分:對外界刺激無意識的神經表征和有選擇的意識經驗。大量感知符號集中起來就組成了認知表征。感知符號并不是記錄大腦全部的感知狀態,而只是包含感知狀態中的一小部分。感知符號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注意選擇機制聚焦感知狀態的某個方面,同時濾除其它的方面。例如,感知者在感知一系列事物時能夠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事物的形狀上而不去關注該事物的其他特征,也不關注其他的事物。第二步,存儲機制把選擇的信息轉入記憶中。感知狀態一旦產生,其中一些便通過選擇性注意被抽取出來并儲存在長時記憶中。在以后的激活中,這種感知記憶可起到符號作用以表征外界事物,并進入符號操作過程。以“椅子”這一概念為例,感知符號的形成過程可以用圖1表示(Barsalou 1999:578)。

圖1 感知符號系統

這里感知者通過選擇性注意把現實中的椅子在知覺-運動系統中激活的感知狀態(如椅背、椅面、椅腿、形狀、大小、顏色等)抽取出來,形成類似于心理意象的感知符號保存在長時記憶中。在以后的提取過程中,這種類比式的模態符號可以在記憶、語言、思想中發揮符號功能,指代外界的具體事物或進行運算操作。

3)感知符號是多模態的。感知符號的形成過程不僅可以在視覺系統中進行,也可以在其他4個感覺系統(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以及軀體感覺(proprioception)和內省(introspection)中進行。在這個意義上,感知符號包括了從任何層面的感知體驗中所提取的信息。例如,人們通過聽覺獲得日常生活中各種聲音的感知符號;通過觸覺獲得質地和溫度等感知符號;通過軀體感覺獲得手部運動和身體姿勢的感知符號。每一類符號分別存儲在大腦的不同區域,如視覺符號存儲在視覺區,聽覺符號存儲在聽覺區,軀體感覺符號存儲在運動區,等等。雖然意識在提取信息的初期是必要的,但隨著熟悉程度的增加,意識的作用會逐漸淡去。

4)感知符號在心理框架(mental frames)中組織起來。框架是為某個范疇構建具體模擬的綜合感知符號系統,用以表達各類范疇(如:生命體、物體、方位、現實事件、心理事件等)的復雜的概念結構,與由它產生的模擬共同組成模擬器(simulator)。

5)感知符號具有模擬能力。感知符號在長時記憶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組織成模擬器,使得認知系統可以在客體或事件不在場時構建類似于心理意象的模擬。感知符號整合而成的模擬器是該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功能上相當于一個概念系統,而生成的模擬就相當于概念化或概念理解。模擬是自上而下地激活感覺運動區域以重演感知經歷的過程。例如,在觀察一輛汽車時,觀察者從車的前部、后部、側部以及乘坐區、引擎、后備車廂等各個部分抽取出感知符號,根據其空間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以客體為核心的參照框架儲存在長時記憶中。這樣,認知系統就可以在汽車不在場的情況下根據感知記錄進行模擬,例如,我們可以想象和描述汽車的形象。對事件的模擬具有類似的過程,觀察者從事件中抽取感知符號并按照時間順序組織起來形成事件框架,此后感知者就可以對該事件進行模擬。例如,對于“往地板上釘釘子”這一事件,感知者需要把過程中的分事件信息(如垂直固定釘子;舉起錘子;錘子落下,釘子向地板內移動等)抽取并按順序保存起來,形成該事件的模擬器。如果聽到下面的句子:

①他在往地板上釘釘子。

感知者就可以根據儲存的“往地板上釘釘子”的事件模擬器來運行模擬,從而理解該句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模擬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而對事物或事件的模擬也不一定總是正確的。

6)人類的語言符號與其相關聯的感知符號共同產生,與模擬器相聯系的詞語控制模擬構建過程。與感知符號一樣,語言符號也是對被感知事物或事件的圖式記憶。當注意力集中于某些詞語時,從感知狀態中抽取的圖式記憶便會整合到模擬器中,并在此后對這些詞語的辨認、聯想以及生成語言的過程進行模擬。當分析文章中的句子時,表層的句法為建立感知模擬起到提示作用,人們可以根據文中的句子構建模擬,從而理解句子的語義;在語言表達時,構建的模擬可以激活相關的詞語和句式,這些詞語和句式可以使聽者產生相似的模擬,從而使聽者理解句子的意思。

總之,人類的認知系統從各種感知經驗中抽取具有符號意義的信息,這些信息符號相互關聯,形成系統或框架儲存在長時記憶中,而感知符號的實時模擬構成理解語言的基礎。

這種“概念結構及其表征以感知為基礎”的觀點可以從許多神經科學和心理學實驗中得到驗證。例如,Warrington& Shallice(1984)、Damasio& Damasio(1994)等發現,大腦負責某種感知信息的區域受到損傷時,思考和談論與此區域的感知經驗相關的概念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比如,當大腦中的感覺運動區域損傷時,思考和分辨與運動、身體經驗相關的概念范疇(如:工具)的能力也會受損。同樣,當大腦加工視覺感知的區域損傷時,處理與視覺經驗相關的概念范疇(如:鳥類范疇)的能力會受到影響。另外,近年來對大腦完好的受試者進行的神經影像研究取得了類似的發現(Pulvermüller 1999):受試者在執行“動物”這一概念任務時,其大腦中的視覺區域會高度激活;在執行“工具”這一概念任務時,大腦中負責運動和軀體感覺的區域會高度激活。這些實驗都表明,感知經驗對認知加工起到決定性作用。另外,Barsalou et al.(1999)設計了一系列心理學實驗來檢驗感知模擬在概念加工中的作用。例如,將受試者分成三組,要求他們口頭表述材料中的名詞(如:watermelon)或名詞詞組(如:smiling face)的特征。要求第一組受試者構建概念的形象并加以描述;第二組只要求列出此概念的典型特征;第三組則要求給出與此概念相關聯的詞語。結果發現,第二組和第一組受試者給出的概念特征類似,說明他們都運用感知模擬獲得概念所指的特征。而這兩組跟第三組受試者所給出的詞語相比差異很大,這是因為第三組受試者通過搜尋詞匯網絡而不是構建模擬來獲得特征。另外,Zwaan et al.(2002)通過實驗發現,當所提供的圖畫中物體的形狀與句子中隱含的物體形狀相符時,受試者對于兩個實驗問題(圖中物體在先前句子中提到過;為事物命名)的反應時間比不相符時更快(李瑞明等2004;Zwaan&Madden 2005)。這些都有力地說明,概念結構的表征與感知信息緊密相關,在語言處理過程中,相應的感知信息會得到激活并參與認知加工過程。

4 語言理解的感知基礎

以上我們簡要介紹了感知符號系統的基本理論框架。下面我們將討論這種概念表征方式對認知語言學解釋語言理解的過程有什么啟示意義。

4.1 語言理解的體驗基礎及百科知識性

前文指出,感知符號理論把語言理解與心理模擬等同起來,體現了語言意義的動態性和構建性。這種語言意義的豐富性與認知語言學中的經驗觀是相通的。在引言中,我們提到語言使用者描述“汽車”概念時會把與汽車相關聯的各種經驗表達出來。用感知符號理論來說,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對汽車的認知加工是以運行各種有關汽車的感知符號來實現的,而對汽車的特征描述也就是導出感知符號的過程。人們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往往會根據自身的視角和經驗對語言內容作出理解和判斷,但由于詞語在不同人的認知系統中與不同的感知符號相連接,所以人們聽到相同的內容也常常會作出不同的理解。因此對“汽車”的不同描述反映了感知者對現實中的汽車的感知經驗的痕跡,人們在執行描述概念的任務時,儲存在記憶中的感知經驗得到激活,正是這些感知符號的參與,人們的認知加工才能順利完成。如果碰到一個陌生的詞匯概念,我們也總是試圖通過某些線索進行模擬,如果難以有效模擬,我們就無法理解它的含義。

另外,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理解是一個意義構建的過程,語言表達為概念過程提供提示或線索,而語言使用者通過這些提示來激活百科語義知識,從而構建語言的意義(Turner 1991;Fauconnier 1997;Evans&Green 2006)。這種百科知識性的語義構建與Barsalou的感知符號理論中的語言處理過程是一致的:詞匯為構建感知模擬提供指引,而語言理解可以看做是構建感知模擬以表征意義的過程(Barsalou 1999a:605;Zwaan&Madden 2005)。例如:

②He passed the ball to me.

③I passed the ball to him.

在這兩個句子中,足球的內在屬性(如形狀)并沒有什么差別,唯一的不同是它的運動方向。但是“他”和“我”的動作方式不同:②中“他”用腳把力作用到球上,展示的是“踢”的動作;而“我”則不需要用太大力,身體呈現接球動作;③中兩個人的動作與②中的正好相反:他是“接”的姿勢,而我是“踢”的動作。只有對球的運動方向、雙方的動作方式進行這樣的模擬,我們才能正確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又例如:

④I kicked the stone away.

我們知道,是說話人的腳的前部,而不是身體的其它部位與石頭發生了接觸,使得石頭發生了移動。認知語言學認為,這種理解是與動詞kick相關的百科知識在起作用。實際上,這種理解仍然須要激活與“踢”這個動作相關的感知模擬,我們大腦中會形成“某人踢石頭”的心理意象。通過模擬我們會得出如下的理解:腳的前部對石頭施加了力,石頭在力的作用下飛出去,同時我們也可能進行推理,比如在反作用力的影響下,腳的前部可能會疼痛。

總之,認知語言學所倡導的語言理解中的經驗觀以及百科知識觀,都可以從認知心理學中找到相應的闡釋。語言理解就是模擬事件的體驗過程:語言符號會把感知者識解相關場景時的經驗痕跡激活并整合起來;句子理解的困難反映的是讀者或聽者沒有相關的經驗痕跡,并且不能進行相關模擬。

4.2 隱喻與抽象概念的理解

如何解釋抽象概念的理解過程一直是認知科學中的難題。許多認知語言學者(Lakoff&Johnson 1980;Lakoff 1987;Johnson 1987等)認為,像 TRUTH、NEGATION、ANGER這樣的抽象概念的表征主要是通過隱喻來實現的。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是人類思維以及概念化的基本方式,隱喻為抽象概念的表征提供以感知為基礎的解決方案(Lakoff&Johnson 1980;Johnson 1987)。例如,抽象概念ANGER可以通過“液體從容器中爆出”(liquid exploding from a container)這一具體事件概念來表征。然而,隱喻對抽象概念的表征并不充分。例如,僅僅知道情感概念“anger”像液體從容器中噴出一樣并不能幫助我們充分理解ANGER的內涵。

而感知符號理論則認為,抽象概念是通過相關的感知體驗直接表征和理解的。仍以ANGER為例,人們對“生氣”這個概念的直接知識來自于三個經驗來源:(1)對起始事件的評估,具體來說,就是對施事者目標受阻的感知;(2)對強烈的情感狀態的體驗;(3)行為反應,例如表達不滿、尋求報復、去除障礙物等(Stein&Levine 1990;Niedenthal et al.2005)。人們在體驗ANGER的這三個方面時,通過感知符號形成過程產生直接知識,即使有些時候人們會作隱喻性理解,這種理解仍可以看作是直接概念的闡釋和引申。例如:

⑤John exploded in anger.

人們可能不會激活“液體從容器中爆出”的概念知識,而是直接激活“生氣”行為的感知模擬。

Barsalou(1999a:600)指出,感知符號表征抽象概念需要三個核心機制:(1)抽象概念的框架建立在對事件順序的感知性模擬上;(2)選擇性注意凸顯事件的核心內容;(3)表征抽象概念的內省狀態。任何抽象概念都可以通過這三個機制直接表征。以TRUTH為例,它的核心意義是語言使用者構建內在模擬,并將其與感知的情景相比較得出一致結果。如果模擬與所感知的情景相吻合,此模擬就是對情景正確的識解,這時TRUTH的意義便得以體現。這種事件順序在多種場合反復進行,人的頭腦中就會形成TRUTH的模擬器,掌握了此抽象概念的意義。因此可以說,抽象概念并非真的抽象,所有的抽象概念都是情景化的(situated)(Barsalou 1999b:76),情景是抽象概念界定的核心。具體概念指代的是情景中明確的事物、動作、特性等,而抽象概念指代的是與時間分布相關的復雜的多模態的信息組構,二者都有內在的感知基礎。

可以看出,認知語言學中的具體概念的語義解釋可以從感知符號理論中得到呼應,而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來說,認知語言學則可以借鑒感知符號理論的論證方式,從而作出更加具有說服力的解釋。

4.3 范疇化及語篇意義的理解

認知語言學特別關注范疇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范疇以及基本層次范疇的問題(Lakoff 1987;Taylor 1995)。一個事物是否歸入某個范疇以及是否典型是由該事物含有的范疇共性特征的多少來決定的。而感知符號理論則嘗試從心理模擬的角度來解釋范疇化的方式。該理論認為,某個感知對象的范疇化取決于它能否激活該范疇的心理模擬。例如,用來對椅子進行范疇化的感知模擬大致類似于對現實中的椅子的實際感知。每個成功的范疇化都會儲存范疇化對象的模擬。如果此后碰到相同或高度相似的事物,由于感知狀態符合記憶中已有范疇的模擬,該事物就會被歸為范疇成員。相反,如果碰到的新事物不符合已存的模擬,大腦就會構建對此事物全新的模擬以確定其成員身份。例如,“Triangle”的模擬器是由三條首尾相接的線段組成的。與現實中遇到的三角圖形相符的模擬會儲存在模擬器中。對于那些高度相似的圖形來說,已存的模擬器使得范疇化迅速完成;而對于差異很大的圖形(比如有缺口的三角圖形),如果“Triangle”的模擬器能夠構建相應的模擬(增加缺口特征),則可以歸入此范疇。因此,通過模擬器我們能夠得到一個動態的概念化方式:如果某一范疇的模擬器能夠對被感知對象提供滿意的模擬,則這一對象屬于該范疇;相反,如果該模擬器不能夠作出滿意的模擬,則該對象不是這一范疇的成員。這種基于模擬的范疇化方式實際上也是認知語言學中確定范疇成員的基本方式,只是沒有這種提法罷了。例如,要確定“電話”是不是“家具”范疇中的成員,我們也會首先模擬各種常見家具的形象,然后再拿“電話”與它們相比較來看共性的多少。可以說,心理模擬是范疇化的認知基礎。

對客觀事物的范疇化為相關的范疇推理(categorical inference)提供了可能,這種推理對于語篇的理解至關重要。事物一旦被范疇化,與范疇相關聯的知識就為對象的結構、歷史發展和行為提供相關的預見。顯然,這不僅有助于后續情境中范疇成員的識別,而且通過模擬提供了相關的后續狀態。如例(4)中對于腳部疼痛的預期就是范疇推理的結果。模擬器中所包含的大量的關于范疇的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模擬超出事物的感知信息以外的信息。換言之,模擬器不僅能夠預見范疇成員未被感知到的狀態、結構和行為,也可以建議各種可行操作,而且還能為不在場的范疇成員提供相應的范疇推理。例如:

⑥ John switched on the computer,only to find that it didn’t work.

我們的computer的模擬器可能會模擬如下推論:John插上電腦電源并按下開機按鈕,電腦無法啟動,沒有出現開機畫面,沒有聽到開機音樂等。我們甚至可以從“it didn’t work”這一事件模擬器推論出John一定很沮喪等。這個例子表明,感知模擬為人們構建語篇意義的過程提供了很自然的解釋,而語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感知模擬。這種由模擬引導推理的論證方式為認知語言學解釋推理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持。

4.4 兒童語言習得的解釋

關于兒童語言習得的問題,感知符號理論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許多研究者指出兒童的語義架構在其語言產生之前就已經形成。如Mandler(1992)研究發現,兒童很早(差不多兩個月大時)就注意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及其空間布局,對于空間體驗的密切關注使得兒童能夠從相似的體驗中抽象出意義模式。兒童具有根據感知經驗來概念化周圍世界的能力,對周圍世界基本且重復出現的感知體驗構成了兒童語義架構的基礎。感知符號系統理論認為,兒童習得語言以及人類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根據感知經驗構建相應的模擬器(Barsalou 1999a)。在兒童時期,認知系統把大量資源用在為重要類型的客觀事物和事件發展模擬器。如果兒童個體對某類事物或事件的模擬達到文化環境可接受的程度時,就認知了此事物或事件。因此,兒童習得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構建模擬器的過程。這種觀點得到了一些心理學研究的支持。拿語音的習得來說,言語理解的肌動理論(motor theory of speech perception)認為,言語識別的對象是說話人的語音動作(Liberman et al.1967;Liberman& Mattingly 1989)。盡管人們實際發出的音在物理屬性上(音高、音強、音色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依然能夠正確識別各個音位(如區分bad與dad),這是因為每個音位的發音特征決定了從大腦輸送到聲道結構的動作指令是不變的。兒童在牙牙學語時從各個音位的感知中抽取發音部位的動作組合形成感知符號儲存在長時記憶中,而此后語音的范疇化就是激活相應的感知符號的過程。這樣兒童就習得了本族文化中的語音系統。因此,肌動理論是感知符號理論的有力的支持,兒童對于音位的范疇化的解讀正是通過感知符號系統的操作來完成的。認知語言學對于兒童語言習得的討論不多,感知符號理論對語言習得的闡釋也許可以啟發進一步的探討。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看到,感知符號理論與認知語言學在語言觀上是基本一致的,都強調語義的經驗性,語言理解離不開百科知識系統。而感知符號理論所倡導的語言理解中的動態模擬方式,為認知語言學中的范疇化、隱喻、抽象概念、語言習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以感知符號系統理論為指引,認知語言學者有可能提出更加符合心理現實性的語言理論,使該領域的研究更加深入。

5 結束語

以上我們討論了以感知符號的模擬為基礎的概念表征系統的結構及其操作方式,并闡述了該認知心理學理論對認知語言學中研究語言理解所帶來的啟示作用。我們看到,感知符號是認知的構成材料,能夠為感知對象生成無限的模擬。構建概念系統的過程也就是構建概念相關的模擬的過程,而概念的理解就是激活儲存的模擬器并形成模擬的過程。因此,不僅概念結構的形成是以感知經驗為基礎的,概念結構的認知表征也是感知性質的,感知模擬是語言理解的關鍵因素。這種理論觀點有助于認知和功能語言學者提出更加徹底的體驗觀,并以此來認識語義的形成過程以及語言理解的機制。

感知符號理論目前已經受到一些認知語言學者的關注。例如,美國的一些學者包括Benjamin Bergen、Nancy Chang等嘗試以感知符號系統為理論基礎來構建語法理論,他們稱之為體驗性構式語法(Embodied Construction Grammar)(Bergen&Chang 2005;Bergen 2007)。這種研究試圖設計一種形式化的語言來描寫人類交際話語中的構式,來體現語言理解中的心理模擬過程。他們的分析以認知語言學作為總體的理論框架,致力于把意義、語境、話語功能以及基本的認知機制(如隱喻和轉喻)完全整合到語法之中,通過形式化手段來表征大腦的信息加工(即感知模擬)過程。應該說這些研究是認知語言學與感知符號系統相結合的有益嘗試。

王瑞明莫 雷李 瑩.知識表征的新理論——知覺符號理論[J].心理科學,2005(3).

Barsalou,L.W.Flexibility,Structure,and Linguistic Vagary in Concepts:Manifestations of a Compositional System of Perceptual Symbols[A].In A.C.Collins,S.E.Gathercole& M.A.Conway(Eds.).Theories of Memories[C].Mahwah,NJ/London:Lawrence Erlbaum,1993.

Barsalou,L.W.Perceptual Symbol Systems[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99a.

Barsalou,L.W.Language Comprehension:Archival Memory or Preparation for Situated Action[J].Discourse Processes,1999b.

Barsalou,L.W.,Solomon,K.O.& Wu,L.L.Perceptual Simulation in Conceptual Tasks[A].In M.K.,Hiraga,C.Sinha & S.Wilcox(eds.).Cultural,Typological,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 Proceedings of the 4th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9.

Bergen,B.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Simulation Semantics[A].In M.Gonzalez-Marquez et al.(Eds.).Method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7.

Bergen,B.& Chang,N.Embodied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Simulation-based Language Understanding[A].In J.-O.?stman & M.Fried(Eds.).Construction Grammars:Cognitive Grounding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5.

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5.

Damasio,A.R.& Damasio,H.Cortical Systems for Retrieval of Concrete Knowledge:The Convergence Zone Framework[A].In C.Koch & J.L.Davis(eds.).Large-scale Neuronal Theories of the Brain[C].Cambridge,MA:MIT Press,1994.

Evans,V.& Green,M.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Fodor,J.The Language of Thought[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Hockett,C.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58.

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Lakoff,G & Johnson,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Langacker,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Langacker,R.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Liberman,A.M.,Cooper,F.S.& Shankweiler,D.P.Perception of the Speech Code[J].Psychological Review,1967.

Liberman,A.& Mattingly,I.A Specialization for Speech Perception[J].Science,1989.

Mandler,J.How to Build a Baby II.Conceptual Primitiv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2.

Niedenthal,P.,Barsalou,L.W.& Ric,F.Embodiment in the Acquisition and Use of Emotion Knowledge[A].In L.Barrett,P.Niedenthal& P.Winkielman(eds.).E-motion and Consciousness[C].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5.

Prinz,J.J.& Barsalou,L.W.Mundane Creativity in Perceptual Symbol Systems[A].In T.Ward,S.Smith&J.Vaid(Eds.).Creative thought:An Investigation of Conceptu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C].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

Pulvermüller,F.Words in the Brain’s Language[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99.

Saussure,F.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Stein,N.L.& Levine,L.J.Making Sense out of Emotion:The Representation and Use of Goal-structured Knowledge[A].In N.Stein,B.Leventhal& T.Trabasso(Eds.).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pproaches to E-motion[C].Mahwah,NJ/London:Lawrence Erlbaum,1990.

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Turner,M.Reading Minds:The Study of English in the Age of Cognitive Science[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

Ungerer,H.& Schmid,F.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6.

Warrington,E.K.& Shallice,T.Category-specific Semantic Impairments[J].Brain,1984.

Zwaan,R.A.,Stanfield,R.A.& Yaxley,R.H.Do Language Comprehenders Routinely Represent the Shapes of Objects?[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2.

Zwaan,R.A.& Madden,C.J.Embodied Sentence Construction[A].In D.Pecher& R.A.Zwaan(Eds.).Grounding Cognition[C].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猜你喜歡
符號概念理論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學符號,比多少
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符號的由來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日b视频|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久久国语对白| 久久黄色视频影|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 秋霞国产在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国产第三区|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91青青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小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制服丝袜 91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激情乱人伦| 91亚瑟视频|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色图另类|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爆操波多野结衣| 欧美午夜一区|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天天综合亚洲|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成人国产小视频|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欧美在线导航|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99在线小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欧美区一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91|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无码aaa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