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萬林 劉 陽
(西安理工大學 陜西 710048)
田徑運動是人類從走、跑、跳躍和投擲等勞動技能中發展起來的,是增強人民體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快樂體育、休閑體育的發展,高校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選項課的選課方式更加靈活,由于現在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害怕之苦,追求時尚,對新興的娛樂性項目產生極大的興趣,而厭惡那些技術性強、單調、枯燥的項目,因此田徑課逐漸被高校體育課距之門外。根據國家近幾年來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數據分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則呈連續下滑的趨勢,所以要改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及肥胖率提高的狀況,我們必須要大力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而田徑運動就是一種重要的鍛煉手段。本文對陜西省普通高校田徑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它的發展趨勢,更好的使田徑課程在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中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使大學生更加全面和諧的鍛煉自己,完善健康體質,激發他們對田徑課程的興趣和熱愛,同時也為我國普通高校構建新的田徑課程體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選取陜西省省部分高校教師及部分在校大學生為調研對象。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內容、目的和任務的需要,筆者廣泛查閱教育學、心理學、田徑運動方面的相關書籍和關于田徑教學改革的相關資料,并查閱了國家制訂的相關文件,初步明確國內外對此問題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為論文調研和撰寫提供理論上的依據和指導方法。
2.2.2、專家訪談法
針對論文中的一些關鍵問題,筆者對高校開設田徑必修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在高校中開設田徑必修課的重點和難點征詢有關專家的意見(專家為從事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的高校教師和社會體育工作者)。
2.2.3、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遵循社會科學設計調查問卷的原則和要求,在初步制定設計問卷的調查內容完畢后,廣泛征求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設計調查問卷。
2.2.4、實驗研究法
將西安理工大學田徑選項班學生與非田徑選項班學生教學前后的體質測試成績進行比較,并對2009年開設田徑必修課(下學期)與2009年不開設田徑必修課時期(上學期)學生體質測試成績進行比較。
2.2.5、數理統計法
采用社會科學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對調查、訪問及文獻搜集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通過問卷與訪談了解到陜西省37所高校田徑教學的情況:正常進行田徑教學的學校有7所,占18.9%,不進行田徑教學的學校30所,占81.1%。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省普通高校田徑教學正處于十分困難的境地,正常進行田徑教學的學校只有18.9%。根據作者對陜西省各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調查發現,在陜西省高校體育課程的開展內容比較豐富,包括球類、武術、拓展運動、體育舞蹈、游泳、田徑、健美、健美操、滑冰、貽拳道能等十大類、二十余項體育項目,和全國其它地區高校體育課程的開展基本保持一致,其中,跆拳道、拓展運動等個別項目成為全國少數在高校開展的體育課程項目。但在陜西省各高校體育課程中,目前開設田徑必修課程的學校己經很少了,僅有7所高校以體育選項課的形式開展,但是已經沒有專門的田徑課程。在調查中發現,公共體育課在2002年以前有很多學校把田徑課作為一門基礎課開設的,但是隨著體質測試內容的變化和“陽光體育”、“快樂體育”、“休閑體育”的深入,以學生為中心自主選課模式的發展,田徑課由于枯燥、乏味、缺少時尚元素而被學生逐漸冷落。長期下去對學生、學校體育乃至我國田徑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們應重新審視田徑課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從大局出發,充分認識田徑課的教育價值和現實價值,把田徑課重新納入到體育教學中來。
3.2.1、田徑選項課與非田徑選項課班級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比較分析

表1: 對照組實驗前、后體質測試成績比較

表2: 實驗組實驗前、后體質測試成績比較
從表1、表2把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習前、后體質測試成績比較可以看出,經過一個學期的專項運動技術的學習,田徑班的學生在學習后體質測試的各項指標除身高體重的指標沒有變化,其他指標都明顯的變化,其中以立定跳遠、臺階試驗和肺活量的增長最為顯著,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0.01),但是非田徑班的學生專項技術練習前后,體質測試的成績雖有一定的提高,但均沒有明顯的變化。說明其他項目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沒有田徑運動更為直接和有效。高校利用田徑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具有可行性。
3.2.2、開設田徑必修課時期與不開設田徑必修課的時期學生體質比較分析

表3: 2009級上、下學期測試班級學生測試成績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2009級經過一個學期的專項運動技術的學習,立定跳遠、臺階試驗、肺活量的增長及800米成績都有顯著變化,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0.01),說明通過田徑項目的鍛煉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具有更為直接和有效的效果,田徑課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其有重要的意義。
3.3.1、運用“多元”教學方法
傳統的田徑教學是以競技體育作為主導思想,構成了具有競技特點完整的結構體系,由于側重于技術的掌握,強調系統性的技術教學,這種較死板的田徑課結構顯得單調,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發展身心為主的教育目的,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F代教學方法在選用上,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注意多種方法的結合,穿插安排,配合使用,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將田徑教材的跑、跳、投項目結合在一起,構成活潑多樣的復合式田徑教學模式,變以學習技術為主發展學生身體素質,以健身發展身體素質學習田徑基本技術,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可進行綜合化方法即快速跑—跳遠——投擲三個教材組合成一個復合式教學結構。在三項教材組合中,其中一項為課的主教材,側重于基本技術、技能掌握,其余兩項為輔助教材,以發展身體練習為主。這樣的組合結構,學習內容,形式多樣,主次分明,有新鮮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也便于靈活掌握和運用,使教學內容之間巧妙轉換體現教學的連貫性,使其不斷發展和突破,符合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3.3.2、運用游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
快樂教學是體育素質教育的一大特點,學生對教材學習有興趣,才會感覺到快樂,就會主動去學習。而傳統田徑教材的單調動作的重復、量化的成績計量,學生在“教”與“學”的固定模式中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壓抑、束縛的田徑課,大多數學生提不起興趣。如果在田徑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游戲性質的田徑練習,其效果就會大為不同,學生在輕松愉快、愉悅身心的環境中游戲,不僅可以在娛樂中掌握一些田徑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發展身體素質,達到健身目的,也可以在游戲中體驗田徑練習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快速跑教學可以按跑專門練習——快速反應游戲——途中跑基本技術——各種快速跑游戲的順序進行教學,這樣安排游戲克服了田徑教材的枯燥乏味,又可使學生在娛樂游戲中掌握田徑基本技術、技能、發展身體素質、體驗樂趣,使身心都得到發展。
3.3.3、大力改革田徑教學的項目,以現代健身項目為趨勢
當前,普通高校田徑教學的項目主要采用競技運動跑、跳、投等技術性項目,由于這些項目技術難度較大,對學生身體條件要求較高,加之缺乏趣味性,使許多學生對田徑課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如果對這些項目進行適當改變,使其在保留原來項目主要特點的同時,難度大大降低,并增加一些趣味性,會使田徑課煥發新的生命力,如定向越野、障礙跑等就具有趣味性有能達到健身目的的項目改良。
3.3.4、在田徑課上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
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僅僅將田徑課局限在田徑場上的運動技能訓練,其實田徑教學也可以在室內開展,田徑文化、田徑運動知識的教學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大膽的在田徑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這對于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極其有益的。如室外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攝影設備將學生上課情況記錄下來,再把影像資料帶入室內課,讓學生觀看之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給予講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游戲是一種極為古老、極為普遍的活動,它是由人類自身的需要而引發的,是以人類自身為對象,滿足人類自身活動的需要,不產生物質產物的特殊活動。體育游戲是在游戲發展過程中派生出來的一個分支,它融體力發展、智力發展、身心娛樂為一體,既是游戲的組織部分,又與體育運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趣味田徑游戲是體育游戲的一部分,它是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它伴隨著人類學會獨立行走而出現,并隨著人們的使用而逐步演進,對進一步改革田徑教學,豐富教學形式,提高田徑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具有重要意義。
3.3.5、改革田徑教學的考核辦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現代學校體育要注重學生增進健康的近期效益,又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健康意識的長遠效益。改革后的田徑課考核辦法,不僅要評價學生對運動技術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做出正確的評價,特別應將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的提高幅度作為一項重要評價指標,以減輕身體素質較差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對田徑教學的興趣。
4.1、田徑教學是普通高校體育課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它對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培養學生良好的健身習慣,形成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等方面的作用是其它運動項目和身體素質練習所無法替代的,學校開展田徑運動都有其存在必要性。
4.2、當前普通高校田徑課程已經面臨十分尷尬的境地,調查的陜西高校中高校開設田徑必修課的學校及占領18.9%,但是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和教育價值是其他任何項目都無法取代的。
4.3、為充分發揮田徑教學的功能,必須對其進行全面改革,提高它的趣味性,使田徑教學成為學生喜歡的體育課程,開設田徑課能夠提高田徑設施的利用率,彌補目前因學生自覺參加課外活動較少運動強度不夠而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不足,使高校體育課真正達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標。
[1]王宗平,等.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走向[J].體育與科學,1999,2:54-58.
[2]龔暉暉.對南京大學學生體育項目選項情況的調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9,3:128-130.
[3]林萍仙.試論高校田徑教學改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1,17:107-110.
[4]馮曉勁.對普通高校田徑選項課教學現狀的思考及改革設想[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
[5]周俊平.“健康第一”與學校體育[J].體育學刊,2002,2:86-89.
[6]周輝.普通高校田徑課教學分析與探索[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3:30-31.
[7]俞峰.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及改革思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增刊:184-186.
[8]潘佐堅.大學生厭學體育課行為的歸因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