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開始的1942年說過,我們黨的歷史上有過兩個生動活潑時期,一個是五四運動到大革命,一個是遵義會議到現(xiàn)在。他說的生動活潑局面,主要就是指有一定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
第一個時期的總書記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他嚴格遵守每年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制度。按黨章規(guī)定,代表大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有權制定黨的政策路線,改選黨的中央領導。不僅在大會期間,就是平時,黨也讓黨員享受到應有的知情權、發(fā)言權和選舉權,可以公開討論黨的方針政策,批評黨的各級領導。如果沒有共產國際的約束和干涉,這一時期的民主制度與民主生活還會更加健康和更加活躍。
第二個時期的總書記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分子張聞天。他更是盡最大力氣發(fā)揚黨內民主。雖然在他的任內因故沒能開成黨的七大,但他卻以分別召開蘇區(qū)和白區(qū)黨的代表大會作了彌補。特別是在實際工作中,他堅持真正民主的集體領導,一切重要問題由會議討論決定,絕不個人說了算。所以在他履行總書記職責的四年(1935-1938)中,中央各種形式的會議就開了137次。
此后,特別是經(jīng)過延安整風,黨中央的會議就大為減少了,以致1931年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召開的黨的七大,1939年各地已陸續(xù)選出代表(這也是我入黨73年來唯一一次參加直接選舉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但卻沒有按期開會,而是讓聚集延安的代表進黨校,參加整風,又開了近一年的七中全會,直到1945年才開成七大。這已多少有點不正常。而七大后過了11年(七大黨章規(guī)定為3年),直到1956年才開八大。八大到九大,又隔了11年。只是九大到十大卻只隔4年。那是因為這兩次會的重點都是要在黨章中確定林彪的地位。九大黨章規(guī)定林彪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密戰(zhàn)友和接班人。但是,這種提法在林彪出逃后不能不從黨章中去掉了。所以才不得不破例(因九大通過的黨章規(guī)定每5年舉行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十大。對黨的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代表大會尚且如此隨意,其他各種會議就更不在話下了。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做出了實行民主的承諾。人們都記得,1945年毛澤東和黃炎培有著名的延安“窯洞對”。毛主席答應,執(zhí)政后要走民主的道路,讓人民監(jiān)督政府。同年他在答復路透社記者甘貝爾的提問時說得更明確。他說,“‘自由民主的中國’將是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選舉所產生,并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它將實現(xiàn)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和羅斯福的四大自由(按即:言論和表達的自由、信仰上帝的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免于恐懼的自由)?!?/p>
我們黨一直批評國民黨的一個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的專制制度。抗戰(zhàn)期間我們要求國民黨實行憲政,并于1940年2月成立了延安各界憲政促進會。我就親耳聽到毛澤東在會上批評蔣介石是掛憲政的羊頭,賣一黨專政的狗肉。還說國民黨頑固派是《封神演義》上的申公豹,走路只知道后退,所以我們要促進他向前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年周年紀念,明年又要召開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由黨中央帶頭,發(fā)動全黨同志,認真總結一下黨在民主問題上的經(jīng)驗教訓,履行以往在實行民主憲政問題上的承諾,把真正的黨內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起來。
在我看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積累了許多寶貴經(jīng)驗,也有不少沉痛教訓。而最大的教訓,就是沒有解決好黨的民主化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有兩個。
一是沒有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這里說的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是指它的后期。因為按照恩格斯的說明,馬克思主義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以《共產黨宣言》、《法蘭西階級斗爭》、《哥達綱領批判》三大名篇為代表,堅持共產主義理念,主張暴力奪取政權。對于這樣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用一句著名的話給否定掉了,這就是他說的,“我只知道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另據(jù)恩格斯的解釋,后期的馬克思主義不再堅持共產主義理念與目標,主張和平過渡和實行社會民主主義。歐洲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就是根據(jù)這一理論建立起來的。這一階段的代表作是恩格斯的《(法蘭西階級斗爭)導言》(其中明確宣示放棄共產主義理念??上Я袑幧皼]能看到這一重要文獻。)。后來以列寧為代表的“左”派從第二國際分裂出來,恢復了共產主義的理念和目標,組建了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馬、恩的建黨思想和列寧的建黨思想的最大區(qū)別,不僅表現(xiàn)在放棄還是堅持共產主義理念,更重要的還是馬、恩主張民主;列寧強調集中。延安整風文獻中,有一篇得到毛澤東高度贊賞的劉少奇《論黨內斗爭》,在強調中國建黨特點時也正好說明了這兩個問題。他說的第一個特點是,中國黨“從一開始就是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之下,照著列寧的原則去進行建設”的;“第二,中國黨從開始到現(xiàn)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沒有受到歐洲社會民主黨第二國際的影響?!?/p>
中國黨沒能解決好民主問題的第二個原因,是受兩千年皇權專制主義傳統(tǒng)的影響。從建黨一直到取得政權,中國都處在農業(yè)社會,黨的基礎在農村,絕大多數(shù)黨員也是農民。而中國的農民,同馬克思在《法蘭西階級斗爭》中描寫的法國農民一樣:他們的生產落后,思想保守,留戀過去,缺乏自信,崇拜英雄,寄希望于清官和好皇帝。這些特點正好成了制造個人崇拜和實行專制主義的基礎。1942年開展的整風運動,不再強調黨內民主,只有“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中央書記處實行主席有“最后決定之權”。黨內干部的任免,基本上也由上級黨委決定,既不經(jīng)過民主手續(xù)產生候選人和實行真正的差額選舉,更沒有自由討論和個人競選,即使舉行選舉也只能流于形式。
時間過去了好幾十年,中國的工業(yè)化已經(jīng)完成,經(jīng)驗教訓已經(jīng)清楚,現(xiàn)在應該是我們兌現(xiàn)民主承諾,認真實行憲政的時候了。為此,在當前就要先做一些實事,如:提高普通黨員的權利;降低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權力;實現(xiàn)十三大提出的黨政分開;禁止個人崇拜和肅清其以往的流毒;黨的各級干部每年向各自任職范圍(區(qū)向全區(qū),縣向全縣,省向全省,中央向全國)公布擁有的財產和家庭情況;制定法規(guī)和采取行政措施,有效地抑制成為當前民主化最大障礙的權貴階層和利益集團,嚴禁其滋長,等等。不采取實際行動落實對民主問題的承諾,講的再多再好也都是空話,只能損害和喪失黨在群眾中的誠信。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