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河北省委宣傳部、保定市委和市政府舉辦了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新館啟新儀式。為此他們特邀了曾在冀中戰斗過的呂正操、程子華、黃敬以及左權等將領的后代,我有幸也在被邀請之列。
在參觀完新館之后的座談會上,我對縣市委的領導直言不諱地說:談地道戰不能忘記王夫。
抗戰初期王夫是蠡縣的縣委書記,是他最早發現了老百姓為躲避日本鬼子,將“蛤蟆蹲”發展為地道。王夫認為這種形式不僅可以藏身,還可以打擊敵人,于是在全縣推廣地道。開始還只是在野外挖個藏身洞,后發展到村里,并由一口發展到多口,由院院相通發展到街街相通,直到村村相通。地道也由單純的藏身發展到與地雷戰、掀簾戰結合起來,開始形成“戰”。當然它的主要功能首先還是保存自己。
蠡縣的經驗很快影響到周邊的縣,都開始挖起地道,特別是任丘縣,地道斗爭發展得比較突出??蛇@時他們的直接上級九地委書記吳立人卻認為是右傾,并匯報給了冀中區黨委組織部長劉亞球,將挖地道批評為“這是退卻主義,既然抗日就不怕犧牲!”緊接著就撤了王夫縣委書記的職,而把博野縣委書記王進學調來蠡縣接替他。(此事發生在1941年春末夏初。)
王進學到蠡縣后,根據吳立人的指示,把地道全部填埋了,還在群眾大會上代表縣委向群眾道歉,承認錯誤,并說這是“右傾退卻路線”,強調要和敵人拼命,提出每個人要一條槍兩個手榴彈的號召,敵人來了就打,到房上去打,子彈打完了就投手榴彈,手榴彈投完了就用房上的磚頭打擊敵人。在敵人面前不能落個“草雞毛”,怎么樣也不要鉆地道。同時,要縣、區領導機關都集中起來,隨時和敵人戰斗。
現實是不到半年的時間,也就是1941年10月17日,發生了震驚冀中的“齊家莊慘案”,蠡縣縣委機關被敵人來了個“一鍋端”??h大隊除了五六個輕傷員在中隊長谷振海帶領下突圍之外,全部壯烈犧牲,其中包括縣大隊副政委陳叔恒、大隊長丁硯田、政治處組織干事、保衛干事、宣教干事等等??h長王志遠、公安局長王勤、交通科長耿亞堂也都犧牲了。而縣委書記王進學則被子彈從眼里打入,從耳朵里鉆出,當時已死了過去,后經當地群眾搶救蘇醒過來,結果一只眼睛瞎了,一只耳朵聾了。
此事反映到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那里,針對領導機關內的不同意見,他親自帶領工作組來到蠡縣。經過實地的調查,他完全肯定了地道的作用,并向冀中區黨委做了匯報,由區黨委下文件在全區推廣,因而在整個冀中平原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地道戰。
然而王夫的境遇并沒有改變,此時他來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沒有人向他說起地道的事。此后又有一些冀中的同志來到延安學習和參加“七大”,聽他們議論說:中共中央把冀中的工作譽為“模范的抗日根據地”,他們向中央匯報的結論都是“哪個地區地道斗爭開展得好,哪個地區的形勢就好轉得快?!鄙踔吝€有曾在冀中任過領導的同志爭功的現象。王夫聽了之后,不禁在腦子里直打轉:不是說地道斗爭是“右傾”、是“退卻主義”嗎?
在此期間,一個來延安采訪的美國記者團聽說冀中地區這個消息后,對周恩來說:“你們抗日根據地的武裝斗爭發展到這種古今中外未曾有過的復雜程度國際上不知道,你們宣傳不出去。從世界各國的古代歷史上說還未有過。當前世界上只有蘇俄戰場上蘇后方游擊隊有地下活動,但因他們武器等條件優越,所以地下活動沒有這樣復雜。”周恩來聽了,說:“我們的根據地被日偽和國民黨反動派封鎖著,向外宣傳也是很困難的。”美國記者說:“我們替你們宣傳出去?!睅滋旌?,《解放日報》上刊出了美記者這篇文章,標題是《兩個冀中》,主要意思是說一個“地上”冀中,一個“地下”冀中。王夫當時看了這份報紙,對其中的一些提法還認為不那么切合實際。
地道斗爭的事一下子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有意思的是,當初反對地道的劉亞球也來到延安,而且是冀中地區的負責人。黨中央找到他問冀中地道斗爭是怎么一回事時,他說不上來,于是到黨校二部找到王夫。據王夫的回憶:
劉亞球找我說:“你了解蠡縣地道斗爭情況嗎?”我回答說:“我當然了解,是我親自干過的事情嗎!”劉說:“你能寫出了嗎?”(因我平時生活作風有些工農干部模樣,也是容易被人誤認為是大老粗)我又帶點諷刺的意味回答說:“我是師范畢業,能寫出來的啊!”劉說:“那么你就把蠡縣地道斗爭的發展過程和各有關方面的情況都寫出來吧!黨中央要這方面的材料?!边@時劉也帶著有驕味的口氣接著對我說:“冀中本來是個大平原,日本帝國主義者是僅次于法西斯德國希特勒最兇殘的帝國主義,不知為什么竟然從冀中主動向外撤退起來?聽到最近從冀中來延安的同志們都說日偽對我們的地道沒法對付了,因而撤退起來。好,你快寫出來交給我。”說完劉亞球同志就回黨校一部去了。
接受這個任務后,王夫就將蠡縣地道斗爭的情況寫成材料。稿子完成后,分別送給了在延安的冀中同志,其中包括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呂正操于1944年7月18日還曾回信說:“王夫同志:地道斗爭材料已看過,無甚修改意見……”最后將材料交給了劉亞球。
劉亞球看了這個材料后又到黨校二部找王夫,表示對地道斗爭認識有錯誤,并說:“我看了你寫的這個材料,給我解決了一個問題,以前,我看到列寧著的書時,曾看到列寧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誰要是違背了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誰就要碰釘子,甚至碰得頭破血流?!覍@句話理解不了,看了你寫的這個材料解決了。地道斗爭這件事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p>
其實,當王夫被撤職之后,劉亞球曾帶著一個工作團到蠡縣檢查王夫的工作。劉隨著新縣委機關剛到蠡縣境內的六區,就被敵人快速部隊包圍了,他由兩個保衛干部保護著一直跑到當時冀中地區環境最好的安平縣,才回到了區黨委機關,險些被敵人活捉了去。當劉回到區黨委機關后,王夫去征求他對蠡縣工作的批評意見。劉不提地道斗爭一個字,只是說:“蠡縣地區敵我斗爭非常尖銳,如果不是蠡縣的黨和群眾基礎好,早就被敵人搞垮臺了?!彪S后就發生的“齊家莊慘案”,所以劉亞球說出“給我解決了一個問題”。
地道戰確實是在一系列血的教訓中被承認并發展起來,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戰術思想。
王夫寫的這份材料,劉亞球看后就交給了黨中央研究室,成為重要的歷史檔案。
可是后來在地道戰的宣傳上卻很少提及這段“負面”的歷史,這對全面研究抗戰無疑是一種弊端??箲鸩粌H是“打鬼子”,還有“被鬼子打”,這才是歷史。
清苑縣計劃在冉莊搞一個地道博物館,地道戰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一個宏大的規劃。既然提到地道戰,就不能囿于冉莊,而應站在整個冀中的高度,這樣才能全面看到地道戰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
(責任編輯:蕭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