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紅翅槭不定芽誘導培養體系,為紅翅槭快速繁殖提供理論基礎。在紅翅槭愈傷組織誘導培養的基礎上,進行不定芽的誘導培養。采用正交試驗,研究基本培養基、激素對不定芽誘導的影響。結果表明,MS培養基有利于紅翅槭不定芽的誘導,誘導率高達62.36%,且每個愈傷組織形成芽數較多,不同激素水平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影響不同,各激素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大小依次為IAA﹥6-BA﹥KT;通過對不定芽生長情況的觀察和正交試驗結果可知,紅翅槭不定芽誘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最佳組合為A2B1C1,即MS+IAA 0.2 mg/L+KT 0.1 mg/L+6-BA 1.5 mg/L。建立了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率與激素之間的關系模型。
關鍵詞:紅翅槭;組織培養;不定芽誘導;正交試驗;激素
中圖分類號:Q813.1+2;S79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3-0606-04
Studied on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of Landscape Tree Acer fabri Hance
TANG Li1,ZHONG Qiu-ping2
(1.Foresty Colleg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
2.The Experimental Centr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Fenyi 336600,Jiangxi,China)
Abstract: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system of Acer fabri Hance wa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pid propagation; and the induction of A. fabri Hance adventitious buds was based on the induction of callus. The effects of basic medium and hormone on the induction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S medium favored the callus induction as the induction rate reached 62.36%; and the number of buds per callus was relatively high. The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effects differ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hormone levels. The effects of hormone on A. fabri Hance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were IAA﹥6-BA﹥KT.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of adventitious buds and orthogonal tes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A. fabri Hance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was A2B1C1, which was MS+IAA 0.2 mg/L+KT 0.1mg/L+6-BA 1.5 mg/L.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A. fabri Hance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rate and hormone was also established.
Key words: Acer fabri Hance; tissue culture;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hormone
紅翅槭(Acer fabri Hance),別名羅浮槭,槭樹科常綠喬木,花紅色,翅果的幼果到成熟果均為紅色,老葉在冬季凋落之前,轉變成鮮紅色,是優良的園林觀賞樹種[1,2]。
目前國內外對紅翅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種和繁殖技術方面[3-6],尚未見對紅翅槭的種質資源、生長發育規律,特別是快繁技術的報道。本論文以湖南地區紅翅槭嫩葉作為外植體,對其組織培養過程中不定芽的誘導進行了研究,為尋找并確定適合紅翅槭組織培養中不定芽誘導的最佳培養配方,為我國園林植物栽培、育種及應用提供理論基礎。這對指導我國園林樹種的栽培及應用都具有重大意義,且應用前景廣闊。
1方法
在紅翅槭愈傷組織培養的基礎上進行不定芽的誘導培養[7-12]。當愈傷組織增殖到一定程度時,啟動芽誘導[13-16]。
1.1不同的培養基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本試驗選擇3種基本培養基,分別為處理①1/2MS、處理②MS、處理③空白。在培養基上都附加IAA 0.1 mg/L+6-BA 1.5 mg/L,每個接一個外植體,重復3次,45 d后統計不定芽誘導率。
1.2不同的分裂素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本試驗對相關的兩種不同的分裂素搭配組合,從中篩選出一個誘導率較高的組合。每個處理接30瓶,每瓶接一個外植體,重復3次,45 d后統計不定芽誘導率。處理設計為處理④MS+NAA 0.1 mg/L+6-BA 1.5 mg/L;處理⑤MS+NAA 0.1 mg/L+
KT2.0 mg/L;處理⑥MS+NAA 0.1 mg/L+KT 0.5 mg/L+6-BA 1.5 mg/L。
1.3不同的生長素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從預試驗中得出處理⑥的誘導率更高,故選擇兩種分裂素搭配使用。在生長素的選擇上,本試驗設置4個處理,分別為處理⑦NAA、處理⑧IAA、處理⑨IBA、處理⑩2,4-D,基本培養基為不定芽誘導基本培養基試驗中篩選出的最佳基本培養基,在基本培養基上附加KT 0.5 mg/L+6-BA 1.5 mg/L。每個處理接30瓶,每瓶接一個外植體,重復3次,45 d后統計不定芽的誘導率。
1.4不同的生長素和分裂素配比濃度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在篩選出最佳培養基、最佳分裂素和最佳生長素后,用L27(313)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設計進行不定芽誘導所需要的生長素和分裂素濃度配比優化試驗,以IAA、KT、6-BA作為三因素,因素水平見表1,考慮不同生長素和分裂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試驗設計見表2。每個處理接30瓶,每瓶接一個外植體,45 d后統計誘導率。
1.5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處理,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結果與討論
2.1不同的培養基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不同的基本培養基對愈傷組織植株再生的影響差異較大。在添加相同的激素情況下,處理③培養的愈傷組織,沒有不定芽的誘導分化,并從周邊開始發紅,呈銹紅色,逐漸枯死。處理①、②培養的愈傷組織膨大明顯,在培養了30 d后開始有綠色芽點的出現,待培養到45 d時,處理①的芽誘導率為49.00%,處理②的芽誘導率為62.36%,處理③的芽誘導率為0.00%。從芽苗的生長情況上看,處理②誘導出來的芽苗比處理①誘導出來的芽苗生長得更健壯,叢芽數量也更多。
試驗結果表明紅翅槭不定芽誘導需要微量元素齊全,鉀鹽、銨鹽及硝酸鹽含量較高的培養基。因此,MS基本培養基較1/2MS、空白培養基更適合紅翅槭不定芽的誘導。
2.2不同的分裂素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分別單獨加入6-BA、KT的處理④、⑤培養的愈傷組織不定芽誘導率都很低,且細胞呈黃綠色,表面的細胞顆粒較大且松散,每塊愈傷組織平均的芽數很少,小苗的生長也很緩慢。而混合使用6-BA和KT的處理⑥培養的愈傷組織不定芽誘導率明顯更高,愈傷組織表面細胞顏色呈深綠色,結構緊密,不僅每塊愈傷組織平均形成的芽數較多,而且小苗生長健壯。試驗結果表明6-BA和KT混合使用比單獨使用一種分裂素6-BA或KT更適合紅翅槭不定芽的誘導,這可能是因為需要KT和6-BA交互作用才可以抵消IAA對紅翅槭不定芽的誘導的抑制作用。
2.3不同的生長素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
不同生長素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不同。處理⑩培養的愈傷組織不定芽誘導率為0.00%,愈傷組織從中間開始發紅褐變,并逐漸枯死。處理⑦、⑨的愈傷組織不定芽誘導率很低,僅為22.45%和35.00%,每個愈傷組織的平均發芽苗數很少,芽苗生長較緩慢、矮小。而處理⑧培養的愈傷組織不定芽誘導率最高,為62.36%,每塊愈傷組織平均形成的芽苗數也較多,小苗生長健壯。試驗結果表明,NAA、IBA和2,4-D都不適合紅翅槭的不定芽誘導,只有IAA最適合紅翅槭不定芽的誘導。
2.4不同生長素和分裂素的配比濃度對紅翅槭不定芽的影響
本試驗選定了最佳分裂素和最佳生長素后,用L27(313)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設計來篩選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最佳生長素和最佳分裂素的配比濃度,直觀結果見表2,對27種培養基的不定芽誘導率做極差分析,并對此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表2為3種植物激素IAA、KT、6-BA對紅翅槭組織培養中不定芽誘導的正交試驗結果。對表2中數據進行單因素和交互作用分析可知,各因素對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的影響大小依次為A>C>B,即IAA>6-BA>KT,IAA的極差值最大為422.24,其次是6-BA,其極差值為162.66,KT的極差值最小為134.64。也就是IAA是影響紅翅槭組織培養中不定芽誘導的主要因素,其次是6-BA、KT,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不明顯;再根據T1、T2和T3值的大小確定最佳水平,依次為A2、B1和C1。
對表2中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影響紅翅槭組織培養中不定芽誘導差異極顯著的植物激素是IAA(P<0.000 1),其次是6-BA、KT(P<0.000 1),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差異不顯著。27個處理中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率最高的是處理20(A2B1C1),誘導率為80.67%,此時的每個愈傷組織平均形成芽數較多,小苗生長也較健壯。
根據不定芽的生長情況和正交試驗結果可知,紅翅槭組織培養不定芽誘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最佳組合為A2B1C1,即IAA 0.2 mg/L+KT 0.1 mg/L+6-BA 1.5 mg/L。
2.5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率與激素之間的關系模型
將正交試驗設計的試驗結果用JMP軟件建模分析,得出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率與激素之間的模型為y=660.601x1- 1 172.418x21- 67.889x2+ 55.588x22+9.349x3-4.216x23,式中y為紅翅槭不定芽誘導率,x1為IAA的濃度值,x2為KT的濃度值,x3為6-BA的濃度值。當x1=0.281 726,x2=0.100 000,x3=1.500 000時,模型擬合最大值是91.352 9%。
3結語
通過試驗設計發現,在紅翅槭組織培養不定芽誘導過程中,不同生長素和分裂素的配比濃度對不定芽的誘導影響較大。紅翅槭組織培養不定芽誘導最佳配方為MS+IAA 0.2 mg/L+KT 0.1 mg/L+6-BA 1.5 mg/L+蔗糖30.0 g/L+瓊脂7.0 g/L。
參考文獻:
[1] 沈國舫,翟明普.森林培育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 郭學望,包滿珠. 園林樹木栽植養護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3] 劉興劍,孫起夢,竇 劍,等. 紅翅槭引種觀察與繁殖[J]. 江蘇林業科學,2009(1):192-193.
[4] 薛芳. 新優景觀樹種紅翅槭的扦插繁殖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07(24):7-8.
[5] 李倩中,蘇家樂,陳尚平,等. 兩種類型槭樹光合作用及其影響因子初探[J]. 江西農業學報,2007,19(9):35-37.
[6] 王新根,彭小民. 紅翅槭播種育苗技術[J].現代園藝,2007(11):18-19.
[7] 顧福根,孫丙耀,韻宇飛,等. 石龍尾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技術研究[J]. 武漢植物學研究,2008,26(6):639-643.
[8] 留孜義,劉國民. 實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教程[M].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9] 鄭純鳳,丁蓮,方晨. 鵝絨委陵菜無性系建立及快速繁殖的研究[J]. 河北農業科學,2008,12(12):35-37.
[10] 鄭純鳳,張健夫. 龍芽蔥木的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的研究[J]. 福建林業科技,2008,35(4):149-151.
[11] 程云清,劉劍鋒,陳智文. 平榛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J]. 林業科學,2008,44(12):57-61.
[12] 孫月芳,陸瑞菊,周潤梅,等. 觀賞水草的離體培養[J]. 上海農業學報,2004,20(2):17-19.
[13] 高健,楊劭. 沉水植物菹草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6,42(2):251.
[14] 楊銀萍,史益敏,陶懿偉. 虎耳蘭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4):462.
[15] 尹佳蕾,趙惠恩. 黃花小山菊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6,42(5):907.
[16] 馮金嶺. 錐栗組織培養及其再生體系建立的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