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貸風險管理是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人們對金融風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長期以來,信貸和存款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由此,存貸的利息差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但是信貸業務是存在重大風險的,信貸風險也就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不僅使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金融風險日益增加,更為中國商業銀行理清發展戰略、加快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難得的發展新機遇。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正視次貸危機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高自身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保證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 視角 信貸風險 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6-00-02
1 美國次貸危機及其成因
在美國爆發的這場次貸危機是指由于美國利率上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壓力,房市持續走冷,購房者難以通過出售房產或者抵押獲得新的融資,造成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進而使得由這些房貸所形成的投資基金被迫關閉,投資者、消費者信心大減,股市劇烈震蕩而引起的金融風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1 美聯儲不合時宜的貨幣政策
為了應對美國高科技發展經濟泡沫的破滅和“9·11”恐怖襲擊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長期實施低利率的貨幣政策:2001年至2003年,優惠貸款利率由6.5%降至1%,該利率水平保持長達一年之久;2001年9月至2005年5月,短期利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低利率貨幣政策導致企業流動性資產泛濫,充裕的銀行信貸導致房地產和其他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為了抑制日益形成的通貨膨脹,從2004年4月到2007年6月美聯儲又加息17次,利率由1%上升至5.25%,購房者的負債壓力迅速上升,直接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交易量急劇萎縮。6年間利率出現如此大起大落,顯然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犯了不合時宜的錯誤。
1.2 金融創新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管
美國住房次貸危機的發生,是和金融創新產品在房地產領域無節制開發、缺乏有效金融監管而畸形擴張有密切聯系的。美國傳統的住房抵押貸款流程是:首先銀行要對客戶進行嚴格的實質審查,才能發放貸款,然后,將貸款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之后,收取利息和本金,同時監督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而創新的住房抵押貸款流程是:銀行在對客戶進行形式審查后就發放貸款,然后將貸款證券化并出售給投資銀行,之后為投資人收取利息和本金。從二者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創新的住房抵押貸款一味追求風險轉移,忽視了金融風險正在擴大,而相關機構并沒有及時對這種創新的產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使得次級貸款的風險不斷的轉移給抵押貸款銀行、投資銀行、世界各地的投資人。
1.3 金融機構內部缺乏風險意識
住房資金的活動和周轉是金融機構贏利的源泉,由于住房貸款屬于長期貸款,影響了貸款機構的資金流動,所以這些機構把貸款轉換成各種各樣的債券,通過信用評級機構進行評級,賣給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信用評級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對這些債券的評級標準都比較低,評定的級別都很高,同時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投資者只能通過評級的結果來判定債券的優劣,并不能真正了解債券到底優在哪里、劣在哪里,投資風險增加。美國的金融機構在追求經濟利潤的同時,忽視了金融風險的存在和擴大,使得這場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演變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
2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推動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發展的啟示
2.1 理性的進行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具有提高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提高市場效率等積極的意義。金融創新在給投資者帶來更高回報的同時,將風險在更廣的群體中進行分散,降低單個金融中介機構的風險水平。資產證券化向市場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投資工具,滿足了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收益需求。
但是,金融創新背后所隱藏的各種風險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首先,創新產品本身的復雜性很可能掩蓋產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風險,導致風險的不斷積累。其次,金融創新產品具有轉嫁和放大風險的功能。資產證券化在增強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同時,也將各類金融機構以流動性為基礎聯系在一起,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將基礎資產市場的信用風險擴散到衍生品市場,從而影響到借款人、貸款機構、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等各個相關機構。
發生于美國的這場次貸危機波及的范圍如此之廣,不得不“歸功”于金融創新產品的應用。面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金融創新的積極性和必要性,不能因噎廢食,而是在充分了解投資者的收入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以理性客觀的態度進行金融創新。
2.2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金融監管
我國目前正處于金融體系改革和完善的過程中,金融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比較匱乏,和發達國家相比,金融風險管理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大大滯后于實際需要。從次貸危機可以看出,即使存在較為完善的金融監管法規的美國,金融機構也常常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忽視監管規則和相關風險,總是盡可能的創造出新的規避金融管制的金融產品。這種做法在促進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也放大了自身的風險,一旦經濟狀況變壞,積累的風險就會暴露,并向外擴散。因此,應該意識到市場不是萬能的,監管在金融業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及時關注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金融產品的產生、傳播和特性等等,在整個金融產品的流通過程中進行監督,規范金融市場的秩序。
同時,隨著各國金融市場融合性增強,加強國際金融監管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監管邊界的問題,防止重復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強國際間金融監管標準的統一。如果監管標準不統一,就有可能出現套利的行為。我國的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標準正在逐步向國際看齊。目前,世界各國的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管理當局大部分都是區分開來進行監管的,所以,我國除了要注意與別國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外,金融監管方面信息的溝通,監管機構與央行之間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
2.3 銀行應該審慎經營,不能忽視住房按揭貸款風險
美國的次貸危機為我國銀行業尤其是銀行的房貸業務敲響了警鐘,不能忽視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占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后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于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巨大的沖擊。
目前,我國各家銀行對房貸申請人的把關較為嚴格,也沒有針對信用級別低的客戶的次級貸款,因此從表面上看,我國住房按揭貸款的質量很有保障,但事實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國沒有較為完整的個人信用記錄和較為嚴格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盡管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數據庫已經啟用,但是這個征信系統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少地方還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國房地產價格在過去幾年里漲幅顯著,并不是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區房價泡沫還比較嚴重。而房價一旦停止上漲,并且如果我國利率繼續上漲,就難免會出現購房人不還款的情況。再次,美國從事按揭貸款的信貸公司的業務的擴張主要是靠按揭貸款證券化來支持,到危機發生時,信貸公司實際上只持有它們發放過貸款的一小部分。而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是靠吸收存款來發放按揭貸款,因此,我國商業銀行里面的假按揭貸款由于根本沒有作抵押的房產,其可能的損失率與美國的次級貸款相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適度提高貸款首付的比率,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采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要充分認識到審慎經營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魏國雄.信貸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 劉瑩.金融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治理[J].金融視線,2009,9.
[3] 楊雅.關于金融危機下商業銀行應對信貸風險的思考[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4] 徐瓊.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南京:師范大學,2008.
[5] 毛愫璜.美國次貸危機與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芻議[J].商場現代化,2009,8.
[6] 鄒凌云.徐州市工商銀行房地產金融業務風險管理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9.
[7] 宋榮威.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8] 王志勇.提高農行風險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J].企業導報,2009,12.
[9] 吳小平.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及對策分析[J].科技和產業,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