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由于理論性和政治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難度大。案例分析能夠使理論知識迅速生活化、具體化、生動化,能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將從教師提供案例和學生查找案例兩個方面探討案例教學在高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 高職教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6-00-02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兩課”教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多開設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該課程涵蓋的內容多,理論性強;同時還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的任務,政治性強,教學難度也較大。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由于受其理論性和政治性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更多的重視理論講授,對案例分析教學重視并不夠。但在高職院校中,適當的案例分析能夠使理論知識迅速生活化、具體化、生動化,教學效果非常明顯。筆者在高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適當降低理論性,以案例講理論,使理論生活化,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將對案例分析教學在高職院校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關于案例的選擇進行初步探討。
1 學情分析
由于高職教育的特點,高職院校的學生包含了一定比例的“三校生”(中專、職高、技校),這部分學生的學習養成習慣較普通高中生略有欠缺。同時,大部分高招錄取的高職學生入學成績較本科錄取分數線仍有較大差距,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原有知識欠缺,需補充部分高中基礎知識。
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態度上,大部分高職學生持“無用論”,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目前社會轉型期凸顯的各類社會問題也使得部分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發生了動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使得學生能快速獲取網絡信息,對時政熱聞有自己的想法,抵觸被灌輸政治理論。
2 案例教學的實踐
在以上學情分析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難度,也可以試想單純的理論講授在教學實效中的困境。案例教學法是“兩課”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常用方法之一,具有形象、生動、可信度高,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掌握理論知識。這些特點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同樣適用。
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實現以案說理,以理解案,理案結合的案例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案例的選擇。本文將重點探討在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進行案例教學的案例選擇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案例的選擇可分為教師提供和學生查找兩個方向。
2.1 教師提供案例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由教師提供案例主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形成過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內涵兩個方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形成過程,教材上的講述多為各次重大會議、文件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形成、發展的促進和推動,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較為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故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選取相關的黨史知識作為案例,通過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探索中的真人真事,還原歷史情境,使學生體會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探索的艱辛和曲折,也更易理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要性,由此加深對理論內涵的把握。例如,在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我國實踐馬克思主義所走過的彎路時,加入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和“右傾”投降主義的案例,通過介紹這兩個歷史時期里脫離我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所帶來的危害,使學生能夠生動體會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性。同時,在其中適當插入對王明其人生平事跡及一些逸聞趣事的介紹,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理論來源于實踐。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內涵的教學中,更是有豐富的現實案例可以使用。例如,在講授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基本內容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筆者通過江蘇省華西村在村支書吳仁寶的帶領下,多次冒著政治風險,根據該村實際情況謀劃發展,從建國初著名的貧困村發展成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的案例。這樣一個讓人欽羨的共同致富的真實例子,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此減輕純理論的枯燥感,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成為理論共識的不易及其重要價值意義。
通過教師選取案例的講述和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形成發展過程、理論內涵及重要意義能夠在實例中變得淺顯通俗,易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的接受和掌握。同時,案例的生動性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對于學習養成習慣不佳的學生來說更易于達到教學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具有政治性強的特點,案例的選擇必須謹慎,一方面要能切合理論內涵,一方面還必須注意一些社會問題的政治敏感性。
2.2 學生查找案例
除了經過教師甄別、解構的案例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上的教學案例也可以交由學生來選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論思考意識。
在這一方面,筆者主要是通過布置期中作業,要求學生課余查找資料,選擇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相關的事例,自己進行分析和評價,成文后提交作業,并從中選取部分學生的作業要求其制作課件,向其他同學進行展示和講解的方式來進行嘗試的。例如在講授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意義時,要求學生通過報刊、雜志、網絡查找1-2件近年我國的媒體熱點事件,根據自己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就此進行評析,談談個人體會。這一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作業反饋來看,北京治堵、重慶打黑、留守兒童、高房價、看病難看病貴、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發、企業良心,以及“塑化劑”、“瘦肉精”等熱點食品安全問題等都成為了學生查找案例的主題。部分學生能夠用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全面的發展觀、協調的發展觀以及可持續的發展觀對所選案例進行分析和評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過作業反饋,可以發現學生的關注熱點,也可以由此掌握學情,有利于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同時,也可敦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獲取信息、甄別信息、判斷信息的能力,可以達到更深層次的教學效果。
只要案例選擇適當,分析準確透徹,案例式教學在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的教學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從對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掌控,到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再到綜合教學目標的實現,都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3 存在問題
盡管案例教學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減輕理論枯燥性,增強社會時代感和信息量,以實例體現、深化理論,起到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案例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互動討論上,由于大班教學,師生互動討論以及學生分組討論的開展都較為困難。另一方面,高職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的主動性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案例分析教學的實效。如何在現有教學條件和學情基礎上克服這些問題,是今后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康玲玲.《淺析案例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作用——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G].科技信息.2010,01.
[2] 黃偉力.《應把案例教學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G].思想理論教育.2000,10.
[3] 姜官穎.《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應用原則的幾點思考》[C].教育教學研究.2009,10.
[4] 閆虹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活動中教學案例的應用及效果》[G].科教文匯.2009,30.
[5] 李靜.《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特點的調查及教學改革初探》[G].計算機教學.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