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當前國家集中支付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提高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財務和資金管理,更好地促進改革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 改革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6-00-02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制度改革財政支出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中國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庫集中支付,其實質是政府擁有的財政性資金(包括預算內和預算外資金)集中機關指定的賬戶中打開國庫或國庫,而所有的財政支出(包括預算內和預算外支出)均通過此發放為了考慮到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2001年,財政部提出的《財政預算和國庫管理改革項目》,標志著中國已正式啟動了國庫制度改革。隨后,財政部的改革方案進行了一次改革,集中支付遍布各級國庫,為中國的公共財政框架構建進行了深入的工作,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勢在必行。然而,由于公共財政改革,畢竟處于起步階段,它的許多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外部環境尚不完善,因此,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將無法實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為了更好地促進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更好地使金融服務于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
1 當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困難和主要問題
對改革的認識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仍然不統一;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的編制和管理還不夠規范;預算單位的財務專業素質不高,對國庫支付制度的地位認識不足,這個以及實施過程中存在偏差,以致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不能很好地執行;“小金庫”并沒有消失;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相關配套改革沒有跟上步伐,這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瓶頸。
2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議措施
2.1 加強宣傳和協調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
應通過各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必須明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變各部門,各單位的分散支付。國庫集中支付只是改變了財政資金支付的資金審批權,使用權的開支渠道,預算變化,不是固定的,也削弱了各部門,各單位的職責和權力。充分“認識到”集中不是“專制”, “權力”也不是金融部門和其他部門和再分配產權轉讓,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的必須進行一個重大的改革。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行了十年根本,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人們的思想。在這個轉型過程中,特別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及時糾正錯誤的意見,協調利益,并做適當的宣傳解釋。
2.2 繼續推進部門預算的改革深化,切實提高預算編制和管理
預算編制的第一個環節,在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的綜合預算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零基預算和詳細預算。特別是從單位的實際需要,并結合當前的金融形勢,以批準具體支出限額,明確支出的方向和目的,具體項目的專項資金來編制部門預算。只有從細化預算單位開始,依據地方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目標才可以順利實現。其次,在預算的執行方面應進一步加強對預算的剛性約束。一方面,應重點加強預算支付,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補充調整,以防止和預算范圍內等行為,擴大預算的范圍發生的,另一方面,考慮到金融部門當局和高速功率的預算,建議建立一個合理的預算調整機制和標準,以改變預算單位在實踐中能快速、簡便、高效的調整預算。這不僅將確保預算單位的預算費用,而且還可以逐步提高預算水平。
2.3 加強金融和單位人才培訓,提高業務素質
國庫集中支付財務人員要掌握新業務,新系統,新方法來加強對會計師的技能培訓,國庫預算支付,涉及到貨幣發行、項目管理等多個環節,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僅掌握財務會計,還需要把握總體預算金額。首先單位要加強財務人員專業知識培訓,或者財務人員至少應該有一個資格證書,培訓后仍然未取得資質證書的,應轉移或重新組織工作,應吸收高品質和良好道德的財務人員。其次是建立一個單位財務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主管國庫支付的財政部門和單位中每個優秀單位的財務人員應客觀和全面的進行評估,預算性能發揮對金融部門的充分創造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而提高了其服務質量。
2.4 監督部門加強監督檢查
組織紀檢、監察、財政、審計、人行等部門定期對預算單位銀行賬戶進行密集的審查,提供熱線電話,對舉報人保密,并給予適當的激勵機制,對檢驗報告上所找到的“小金庫”現象,從嚴處理負責人,避免金融資本的流失,有利于節約資金,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滋生。
2.5 必須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支持改革方面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制定和完善配套制度的措施,及時修訂國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狠抓《財政資金支付管理實施法》及其實施細則,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的法律制度,加強改革不可逆轉的權威性和合法性;修訂《一般預算會計制度》和《管理單位會計制度》,研究和制定改革銀行賬戶管理做法,代理人支付工具的使用和財務管理的做法,金融服務代理銀行支付標準費用和預算單位現金管理的做法,既方便和改革預算單位的資金,確保其有秩序地進行。
第二:建立綜合的管理體系,以促進財政改革,規范其他費用支出,充分發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中的作用。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與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和收支是分不開的。部門預算改革是建立在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上的,只有對具體單位和具體支出進行詳細的預算才能將資金支付到項目。政府采購的財政資源是一個直接支付的重要前提,采購規模越大,政府支付的效果就越大。因此,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必須與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改革相互促進,攜手合作,建立公共財政基本框架。
第三: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財政資金支付的效率;簡化資金的審批程序;規范財政部門的審批時限,盡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確保資金使用;完善和簡化資金清算程序,節省清算時間,方便單位的資金使用。與此同時,人民銀行推薦使用電子注冊和管理的辦法,逐步取消交貨缺紙證書,實現無紙化網上資金結算。
參考文獻
[1] 潘蘭芳,劉文秋.完善我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對策[J].財政與稅務,2010,08:42-43.
[2] 晉海霞.論我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現狀及改革措施[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23-24.
[3] 陳麗京,王平.現代國庫制度的幾個問題[J].中國財政,2003,03:35-38.
[4] 趙輝.淺析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天津經濟,2010,9:57-59.
[5] 王敏.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