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現實情況出發,分析了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培養現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根據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按照中職教育培養合格的建筑類專業人才的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關鍵詞】中職 建筑類專業 改革
【中圖分類號】H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6-00-02
1 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培養方向的現狀
眾所周知,當前招收中職生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從先前的精英教育模式早已轉化為只要持有初中畢業證就可順利入學的低層次教育模式。一方面,學生的層次和水平良莠不齊,基礎理論相對薄弱,大多是中招考試的失意者;另一方面,中職生大多數年齡較小,可塑性強,如果正確引導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中職教育對學生而言,具有就業與升學兩大功能。從目前來看,大多數中職學校也都是緊緊圍繞這兩個基本目標確定學生的培養方向。圖1是典型的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培養方向示意圖。
2 中職建筑類專業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中職學校建筑類專業培養的學生在技能上并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技能培訓的時間沒有保證,中職大多數是兩年制教育,扣除半年的基礎課學習和半年的頂崗實習時間,留給專業課學習和技能培訓的時間太少;中職學校的實驗實訓條件相對滯后,難以滿足技能培訓的需要,使得學生想學也沒有條件;大多數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技能培訓的重要性;“雙師型”教師在中職學校所占比重太小,對社會與企業就技能方面的需求把握不準,技能培訓的針對性不強。
中職學校建筑類專業現行的培養模式在理論上同樣也不能滿足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要,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兩頭兼顧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顧此失彼,很難集中精力投入到理論知識的學習上面去;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為了照顧一部分學生,所以其講解的深度和廣度有限;當前的中職課程體系亟待改革,老三段的課程設置已遠遠落后于時代要求;中職教材過于老舊,更新速度緩慢,與實際工程脫節嚴重,使學生產生學而無用的感覺,學習的動力稍顯不足。
3 應對策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深層次的探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準確的把脈并找出其癥結是中職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當務之急。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些探討:
3.1 培養機制和方式的轉變。
在教育大眾化的今天,中職教育在生源選擇上已無有余地,因此我們已無力從源頭上進行把控,但是我們可以在培養機制和方式上大膽嘗試改革。效仿高中文理分科模式,在學生入校一年后,其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學習目標已經有一定的了解。面對就業和升學,學生在學校和師長的引導下,經過深思熟慮,結合自身狀況,考慮外部環境,自己做出一定的取舍。學校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有針對性的開設專業技能培訓班和對口升學強化班,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種極具針對性的培養模式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又能滿足社會、企業、高校對技能和理論知識的需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在取舍上下功夫,“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
中職學校對自身定位應該有著清醒地認識。要生存,求發展,必須辦出自身特色。在高等院校追求高、大、全的情況下,中職學校自身的課程如果沒有特色,培養不出來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就很難找到生存之路,更談不上發展,時刻面臨著萎縮倒閉的危險。所以,如何有效的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社會資源,探索出適合中職建筑類專業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為當務之急。“突出特色求發展,一技之長走天下”應該成為中職建筑類專業的座右銘和堅定不移的發展目標。
3.3 課程開發的方法
中職課程開發的重中之重是找出一套科學的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的方法。當前,“基于工作模式的課程開發體系”方興未艾,這種方法是由經驗豐富的優秀的企業人員、教師、課程專家等組成的專業委員會進行實施的。首先采用職業分析法,進行職業分析、職責分析、任務分析,形成一個工作能力分析表和說明,然后由課程專家根據各項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進行融合,按難易程度及邏輯關系加以系統組織排列,形成若干個課程模塊,最后把這些課程模塊按一定方式組合成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開發方法,突出了“能力本位”,實踐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彰顯了“就業導向”。所以在中職建筑類專業中要大力實踐,根據各地區各學校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中職建筑類系列教材中,目前尚沒有一套教材能很好的闡述這個理念,所以開發出與“基于工作模式的課程開發體系”相配套的系列教材任重道遠。
3.4 加強中職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名師方能出高徒”,尤其是“雙師型”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中職學校實踐新的課程開發體系的瓶頸。所以“從企業引進來,從學校走出去”,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向循環,是加強師資建設的有效途徑。專業基礎和專業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要具有企業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教授的機制。重視中青年教師、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3.5 加強校內實驗、實訓條件建設。
重點放在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上,爭取能與企業合作共建。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對口、充足的校外頂崗實習基地。根據建筑類專業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等仿真模擬實訓環境。把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核心環節,納入課程體系的整體設置中,理論教學應與實訓、實習密切配合,行業、企業參與教學方案設計。建立完善的校內實訓、校外實習、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精細化管理,保證制度的執行,配備數量充足、素質高的管理人員。
4 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培養的改革是多方面的,是需要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不改革只有失敗,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如何改,從哪開始改,有沒有成功的范例,這些疑問到現在還沒有十全十美的答案。但是,只要我們已經開始,目標總是會一步步的接近。在改革實踐中總結中職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規律,也許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趙志群.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學習新理念[M].科學出版社.2003.6.
[3] 石偉平,陳霞.職教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國際比較[J].職業技術教育.2002,1,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