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是約束鮮活農產品流通的關鍵性因素,加強生鮮農產品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是降低生鮮農產品物流成本、提高生鮮農產品物流效率和保障生鮮農產品流通安全的重要途徑。首先,闡述了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鏈的內涵及特征。其次,分析總結生鮮農產品物流鏈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冷鏈物流的必要性。再次,在技術和政策兩方面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物流 冷鏈物流 RFID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6-0-02
1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內涵及特征
1.1 內涵
一個完整的生鮮農產品產業物流供應鏈應該是一個聯系原料供應、生鮮農產品加工生產、產后分配、銷售全過程的綜合系統。流通全過程應采取低溫、氣調等冷鏈運輸和貯藏措施,應減少搬運、裝卸的次數,制定最佳的流動環節與運輸線路,同時要求生鮮農產品冷鏈設備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1.2 特征
協調難度高:由于供應鏈節點間的利益關系以及信息透明程度低,整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的協調難度相當高;系統復雜:不同生鮮農產品必須要有對應的儲藏時間和溫度控制,從而大大提高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的復雜性;價值低,成本高:生鮮農產品本身價值低,農業物流企業寧愿把損失掉的20%利潤在賣出產品的價格上彌補,也不選擇在冷鏈物流上進行投入。
2 青島市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2.1 物流業規模快速增長
2008年,全市物流產業實現增加值433.8億元,同比增長18.5%,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8%,物流對GDP的貢獻率達到10.4%。全市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0239.5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9.4%。
2.2 物流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
截至2009年底,青島港口通過能力達到3.2億噸;公路通車總里程16223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00公里。
2.3 物流園區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青島前灣國際物流園區、青島空港物流園區已初具規模;膠州灣國際物流園區等正在建設中。已建成和在建的5個物流園區占地面積超過10000畝。
2.4 物流品牌主體進一步壯大
青島遠洋大亞物流有限公司等7家物流企業連續多年榮登全國物流百強榜。海爾物流成為首家“全國物流示范基地”。
2.5 我市物流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水平不高,現有基礎設施綜合效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比重偏低,物流企業“小、散、弱”;物流業統計核算體系尚未建立,無法及時全面了解我市物流活動的規模、結構和發展水平;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尚處于起步狀態,信息共享水平較低。
3 利用信息化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必要性
第一: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1],而發展低碳物流則是達到此日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第二:青島的海產品深受國內外的消費者的喜愛,因此發展海產品冷鏈物流非常必要。在物流過程中,采用新技術,減少廢氣廢渣的排放,提高物流效率,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減少二次污染,使農產品物流業低碳化、清潔化,是市場發展的趨勢,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低碳生活、和諧社會發展過程的必經之路。青島在這些新技術上有率先發展的優勢,也有義務帶動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
第三:農產品物流過程中只有掌握實時信息,才能提高物流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生鮮農產品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推動我市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重大作用。
4 現代物流的技術與政策支持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普及,創造了更新更先進的物流技術,如GIS,EDI, RFID,物流信息與網絡技術等等。全球物流已經進入供應鏈時代,包括美國在內的物流產業發達國家,給出了物流新技術趨勢的發展方向,精細供應鏈等新概念、新技術日益普及[2]。沃爾瑪早在05年就要求其首要供應商使用RFID技術。鑒于FRID在冷鏈物流中的眾多優勢及發展勢頭,我們有必要加速RFID應用范圍的推廣。
4.1 射頻識別
為實現生鮮農產品的生產環節、流通環節、消費環節的短周期、低消耗、高效益的無縫鏈接,所建立生鮮農產品產業物流供應鏈各組成部分之間必須保持信息的暢通與共享。這些就需要靠射頻識別等技術來實現。
射頻識別(RFID)作為一種先進的自動識別技術,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目標物進行非接觸式自動識別,大大加快了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具有存儲量大、適應環境能力強、識別距離遠、操作快捷等優點。[3]其突出優點是對冷鏈物流中溫控可達到實時準確。
據青島遠洋大亞海鐵物流總監王芃介紹,在大陸橋運輸方面,青島遠洋大亞是國內唯一可以向客戶提供全天候信息化服務的企業,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JIT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系統全面采用先進的無線傳輸技術,圖像識別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條形碼掃描識別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EDI、WMS、SCM的信息技術等,實現了集裝箱和貨物的實時動態管理與信息交流。客戶登陸青島遠洋大亞網站,即可準確及時地查詢到所需的船舶、列車、集裝箱及貨物的實時動態信息。
但這樣的企業在青島還只是極少數,只有加速拓展這些新技術的使用范圍,才能在整體上提高物流效率。
4.2 政策建議
4.2.1 建立高效的全國農產品信息網及信息共享激勵機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信息化建設阻礙眾多,其中成本是最大的障礙,RFID的標簽比條形碼要貴很多倍,但是不能因為有障礙就放緩推進信息化的腳步,全面推進不現實,但是可以在部分城市部分地區某些領域先開展,然后以點及面,最后做到全面覆蓋。
4.2.2 組建完整的多式聯運體系,建立高效、無縫、經濟和統一的運輸網絡
多式聯運即是在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形成無縫對接,充分發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越性,最大程度地減少道路擁堵和縮短交付時間,提高物流服務效率。
青島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09-2020)中就提到:發展多式聯運。重點加強港口與陸路的協調工作,推動“公水”、“鐵水”和“公鐵水”等多種模式多式聯運的發展。要積極發展和利用公路甩掛運輸,為多式聯運提供高效率的運輸服務。
4.2.3 國家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及為期一年的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等,關鍵是如何貫徹落實
這些政策的實施缺少必要的無利益牽扯關系的人監督,正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建議的,應該把這種監督權放給司機們。只有切斷各地方的利益鏈關系,相關政策才能發揮應用的作用。
4.2.4 針對生鮮農產品配送模式的思考
比如新鮮水果物流,政府可以制定專項政策,規定專用車型運輸水果,給予綠色通道(免收過路過橋費)——節約成本和時間,然后以點及面,推廣到蔬菜等各類鮮活農產品等等。
實施:運用RFID技術,在運輸的貨物和車輛上貼上EPC標簽,運輸線的檢查點上安裝上RFID接收轉發裝置,這樣無論是供貨商還是經銷商都可以隨時掌握產品的位置及預計到達時間等,如果中途時間相差很大,就說明中間有問題出現,同時EPC標簽的信息可以隨時更新信息,這樣沿途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得到反饋。
參考文獻
[1] 商金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推動遼寧低碳物流發展[J].遼寧經濟.2010,3:38-39.
[2] 王德海.標準化:物流全球化的根本[J].中國標準化.2008,6:23-25.
[3] 張鐸.物聯網大趨勢.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