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藍敏骨骼硬朗、面目清俊,讓人感覺出一股豪氣。走在大街上,沒有人會想到她是赫赫有名的辛亥“藍氏三兄弟”的第二代后裔。在34歲的女兒藍航眼中,母親是一個不肯向命運低頭的倔強女人。
藍敏祖輩居住在湖北黃陂藍家大灣,世代以種田為生。在辛亥革命史上,與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同鄉的藍氏家族出了3位顯赫人物——藍天蔚、藍才蔚、藍文蔚。
三兄弟中,大哥藍天蔚名氣最大:他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民主革命。曾任湖北新軍第八鎮正參謀官、三十二標統帶。當年,藍天蔚與吳祿貞暗中組織“花園山聚會”、“科學補習所”、“日知會”革命活動,做了大量“運動新軍”的工作,后與宋教仁在東北組建同盟會遼東支部。1910年,藍天蔚任新軍第二混成協統領,駐奉天(今沈陽)北大營,積極策動北方新軍革命。
武昌起義爆發前,革命黨人推薦的軍政府都督人選并非黎元洪,而是藍天蔚,后因為他人遠在奉天,這次動議未能實施。武昌起義后,藍天蔚在清王朝心臟地區發動“灤州兵變”,領導東北三省起義,后又被孫中山任命為關外大都督、北伐軍總司令,率軍北伐直搗幽燕,對迫使清帝早日退位奪取辛亥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20年,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任命藍天蔚為鄂西聯軍總司令。1921年春,藍天蔚率鄂西聯軍與北洋軍閥孫傳芳部激戰,兵敗后遁入四川,后來被當地軍閥俘獲,并在重慶遇難。1923年,北洋政府在京師湖廣會館為藍天蔚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28年春天,國民政府將藍天蔚遺骸從四川運回武漢,葬于武昌伏虎山。
藍敏的父親藍才蔚當年跟隨兄長藍天蔚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伐軍敢死隊長,后來奉兄長之命回武漢開米行資助革命。老三藍文蔚早年就讀于武昌陸軍三中,后進入保定軍校,與李宗仁、白崇禧、劉峙是同學。辛亥革命爆發后,他到上海參加由滬軍都督陳其美組建的援鄂決死團,任四分隊隊長。后來,他投身武漢陽夏保衛戰,成為戰時總司令黃興的督戰參謀。
藍敏1947年出生,從小跟著三叔藍文蔚長大。藍文蔚與中共領導人董必武私交甚篤,民國時期,藍文蔚曾任湖北省水利廳長、國民政府參議。武漢解放前夕,藍文蔚根據董必武的指示,積極與當時在漢的政界元老和社會名流發起組成護城隊,為迎接解放軍順利進城、確保武漢三鎮順利解放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解放后,藍文蔚被任命為湖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等職務。
藍文蔚在世時,董必武每次回武漢,都要抽空到家里坐坐。藍敏當時還小,被家人喚作“毛妹”,董必武來藍家時,喜歡抱著藍敏逗樂,還教她識字。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年僅7歲的藍敏和媽媽被剛從抗美援朝戰場復員的姐姐和姐夫接到江西廬山定居。藍敏升入初中后,卻遭遇了人生的驚濤駭浪,而這一切的起因竟是當年在辛亥革命中叱咤風云的大伯藍天蔚。
念初二的時候,藍敏向組織遞交了入團申請書,卻因家庭成分復雜未獲得批準。她一氣之下,給董必武寫了封信。董必武不僅給“小毛妹”回了信,還給當地黨組織也寫了信。這樣,藍敏才入了團,但在隨后而來的政治風暴中,她仍未能逃過劫難。中學畢業后,藍敏被下放到江西農村勞動了12年。
“文革”時,藍天蔚的墓被武漢的紅衛兵破壞,江西紅衛兵聞訊后,堵住正要回武漢探視的藍敏,將這位所謂“國民黨元老”的侄女一頓毒打,19歲的藍敏差點被打成殘廢,后被當時正在廬山療養的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救下。
因為伯父的原因,藍敏被打成了“黑五類”,愛情和婚姻也受到影響。據她的先生周新男講述,當初他喜歡上了倔強而又多才多藝的藍敏,兩人談起了戀愛。組織上當時正考查周新男入黨的事情,得知他與“黑五類”分子藍敏談戀愛,大為吃驚。領導多次找周新男談話,要他與藍敏斷絕關系。周新男雖然也動搖過,但他在前程和愛情之間,還是選擇了后者,一對戀人幸福地結合在了一起。
“文革”結束后,在鄉下勞動的藍敏被調到廬山中學任教。工作之余,她拿起筆來,把自己及家族受到的誤解及冤屈都付諸于文字,不斷地向上級申訴,她要為她的家庭、父輩們討回公道。
藍敏的不停申訴收到了效果。1981年,湖北省政府重修了藍敏伯父藍天蔚的墓。4年之后,藍敏夫婦雙雙被調回武漢一所中學任教。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周新男曾連任兩屆武漢市石喬口區副區長,藍敏也被調至民革武漢市委任組織部副部長。
讓藍敏欣慰的是,2004年,她的女兒藍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讓歷史銘記的辛亥“藍氏三杰”對第三代后裔的生活和工作已經沒有任何影響。
現在,藍敏與相濡以沫的老伴過著恬靜的退休生活,老兩口一起散步,打太極拳,兩人酷愛打乒乓球,客廳還專門擺了張乒乓球臺,一有時間,老兩口便麈戰一番。
2010年,女兒藍航產下一女,藍敏為外孫女取名匡蘅,蘅是香草的意思,表示孩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藍敏的心目中,父輩們早年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已定格為永恒,“文革”中遭受的不公及迫害造成的創傷也被時間撫平。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歷史已翻過嶄新的一頁,藍敏覺得最該做的就是和先生享受愜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