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一連幾個“收藏愛好者”來我家欲收購我珍藏多年的“大宋群寶”,盡管他們出價很高,但我都一一拒絕了。因為收藏這些宋代銅幣,是我晚年的一個重要生活內容,閑暇時,我和老友共同欣賞把味,挖掘著銅幣背后的史料價值,真是一種無上的精神享受。
我收藏古幣多年,尤其癡迷宋代銅幣,因為宋代銅幣以御書親題、幣種眾多、幣質精良、流通廣泛等特點而在國內古幣收藏市場中占有重要席位,并且它們的身份都不菲。在這上面投資,可以說是“有賺無賠”。自從我加入民間收藏協會后,我便對宋代銅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6年前的一次出游,使我和老伴在旅途中收藏到了29枚宋代銅幣。包括正元隆寶、咸元平寶、天元圣寶、嘉祜通寶、開元道寶、景元德寶、天祜通寶、淳化元寶、宋元通寶、大觀通寶、祥符元寶等。這其中,就有古幣收藏界赫赫有名、引為至寶的“大宋五寶”:崇寧重寶、大觀通寶、熙寧重寶、紹圣元寶、政和通寶。
崇寧重寶鑄造流通于北宋徽宗崇寧年間,幣質有銅、鐵、銀3種,我淘到的是崇寧重寶銅幣。以“性甚機巧,優于技藝”著稱的宋徽宗在位期間,先后鑄造了圣宋通寶、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等6種錢幣,其中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的錢文是徽宗親書的瘦金體。而我恰好收藏到了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這枚崇寧通寶幣質為青銅精制,手感圓厚而敦實。錢面為折十型瘦金書體,古樸方正,嚴謹莊重,骨秀格清,既有書法中“一以貫之”的高山流水之勢,又合古幣錢文中的“排兵布陣”之法,“崇寧”二字更是方勁古拙。這枚崇寧重寶重約10克,相當于崇寧通寶小平錢3枚的重量;在當時,其幣值相當于10枚小平錢,因此,該幣“體形”較大于普通銅幣。
熙寧重寶鑄造于北宋神宗熙寧四年,相當十錢。史載,該幣種是為經略西北邊陲所出。熙寧重寶有銅、鐵兩種幣質,我收藏的那枚熙寧重寶為銅質,光背,錢文為楷書旋讀,外圓中方。熙寧重寶當時有兩種“面額”,一日“小平”,一日“當五”。我收藏的這枚為“當五”,屬于“大面值”。
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大觀年間鑄造的年號錢。我收藏的這枚“大觀通寶”錢徑40毫米,厚3毫米,重18.2克,均比普通當十大觀通寶略大、略厚、略重。銅幣制作精致美觀,字體纖秀,氣韻貫通,地章平整,面文和緣深峻。此幣錢文亦為徽宗御題。
紹圣元寶鑄造流通于北宋哲宗紹圣元年,材質有銅鐵兩種,分小平、折二、折三等錢型。這枚銅錢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它屬初期試鑄樣幣,未予流通,自然是物以稀為貴了。
“北宋天子出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聞道蜀中銅貨小,任憑頑鐵買汪山!”此詩道出了宋代“群寶”的共同特點:錢文多為御書親書,端莊大氣,頗有王者風范。兼之造幣技術高超,使得宋幣成為國內歷朝古幣中的曠古絕今。目前,收藏市場上,宋代的銅幣價格居高不下,因此,從投資角度來說,投資宋代銅幣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