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文學也是人學,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和反映,人生充滿了痛苦和煩惱、挫折和坎坷、辛酸和憂愁。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自然,文學就成了人們發泄苦悶的渠道,所以寫作注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魯迅的家庭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以后,才使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讓他寫出了那么多嫉惡如仇的辛辣文字;曹雪芹家庭敗落之后,才使他認識了封建社會的本質,使他寫出了讀來字字是血和淚的、飽含辛酸的《紅樓夢》,《紅樓夢》其實就是一曲歷史和時代的挽歌。人生道路總是充滿著重重矛盾,這許多矛盾使我們本已艱難的人生旅途,又增添了許多風雨和泥濘、困惑和迷茫。于是,寫作也就成了我們心路歷程的痛苦再現。
寫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還緣于其本身就是一個苦心經營、痛苦歷練的過程。寫作需要煉字煉句,千雕萬琢,才能出佳作。所謂“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文章不厭百回改”“語不驚人死不休”等都是例證。美國作家海明威也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的寫作態度極其認真。他認為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全書寫完后改第一遍,請人謄清后改第二遍,清樣出來再改第三遍。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一共改了39遍。為了使《戰地鐘聲》更完美,他竟連續改了96個小時。文章是反復琢磨修改出來的,這就是海明威的經驗之談,也是所有成功作家必須經歷的一個痛苦過程。而歌德寫《浮士德》花了60年,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5年,左思寫《三都賦》花了10年,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由此可見,寫作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和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然而,寫作又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寫作是我們品味生活的一種方式,通過寫作我們可以與心靈對話、交流,使自己變得更為厚重,使自己的人生更有詩意。當你打開自己思維與想象的翅膀時;當你的心靈在美與真的春雨中沐浴,在偉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中穿行時;當你用激情的筆觸抒寫自己的豆蔻年華,向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示自己青春的夢想時;當你把智慧的光芒、美好的情感、靈動的思緒變成一篇才華橫溢,富有靈氣和個性的文章時,你就會有一種非常幸福而美妙的感覺。特別是當你的文章變成鉛字印刷出來后,你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幸福感。有一位作家說,每當寫出一篇獨特的發別人所未發、見別人所未見的文章時,就會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稱贊自己的偉大。大概每一個寫作者都曾有過這種幸福感受。
同學們,熱愛寫作吧,用自己的手和自己的心靈去寫作,為這個美好而充滿希望的世界去寫作,讓我們做一個痛苦而快樂的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