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靈澈上人
□[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鑒賞感悟】
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于潤州。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貶謫南巴歸來后,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打算在潤州逗留后返回浙江。一個是宦途失意之人,一個是云游寄宿之歸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他們可謂是殊途同歸,都有身在他鄉及仕途不順之體驗,這首小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共懷淡泊的胸襟和境界。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兩句寫的是詩人所想,幽深的遠山,蒼蒼山林中靈澈上人歸宿的去處——竹林寺,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告訴人們此刻已黃昏,那裊裊的鐘聲仿佛是在催促靈澈歸山。這兩句是寫詩人的想象,是虛寫。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兩句寫的是靈澈在夕陽晚照中辭別詩人歸去的情景,靈澈戴著斗笠,沐浴著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深處走去,越走越深,越走越遠。“青山”即對應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別情甚深。此兩句是寫眼前所見所感,是實寫。本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風度。送別往往黯然神傷,但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閑適淡泊的意境,看不出失意和傷感。
詩中畫面的創建獨到別致,給讀者展示出一幅幽遠靜美的畫面。詩中描繪事物之角度不同于一般作品,詩人首先從聽覺著墨,隨即展開豐富的想象,描繪了一幅遠山深處,蒼蒼翠竹林間,古剎鐘聲“杳杳”傳來的畫面。接下來詩人實寫眼前的所見所感來表達與游僧純真的思想感情,一個游方在外的高僧,披掛著斗笠,沐浴著夕陽,一個人獨自向幽遠的青山深處歸去,那畫外,詩人獨立于斜陽之中,一直目送友人到“青山獨歸遠”。全詩寫景,恍如圖畫,可謂詩中有畫的佳作。
【達標練習】
1.“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2.“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兩句寫的是什么情景?
3.你認為這首詩是什么風格?
【張瑾/供稿】
本版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