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逐漸深入,管理信息系統正逐步成為現代社會組織的一部分,它的基本原理和系統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已是現代管理者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在管理學科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門類的很多專業,以及其他學科的一些專業主干課程都包含了該門課程。它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且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本文針對商學院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提出了作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就如何解決管理信息系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初步探討,總結出對策。
【關鍵詞】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教學
【中圖分類號】C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02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系統性的邊緣學科。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以人為主導的,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通信網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企業戰略競爭優勢和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持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是覆蓋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系統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的交叉型、邊緣性新興學科,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與實踐結合緊密,且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難度,發現一些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驗課開展不足
由于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材偏重理論,沒有系統的實驗指導書,所以教學中主要以理論為主,沒有具體實際的實驗課程的環節。
1.2 教師自身無企業實踐經驗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一門與管理科學息息相關的課程,如果教師自身沒有企業實踐經驗,就會導致在教學環節中脫離社會實際,教學內容空洞,終歸是紙上談兵泛泛而談。
1.3 學生較難產生興趣
由于教師的教學內容空洞,勢必導致學生對此課程學習興趣下降。同時學生對學習此課程的意義認識不夠,也使得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的目的性不明確。
2 針對上述問題,總結出如下對策:
2.1 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作用于學生,其效果主要從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體現出來,因此大學的教學應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是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與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講授相比,交流和討論不僅能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認知能力。當代青年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富于創新精神,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給了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教學相長”,也增進了師生關系。為進一步增強這種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師要精選案例。管理信息系統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教育的特殊性這幾個方面的重要問題,需要教師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出發,精心組織或挑選案例,這是實現案例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案例應適合專業特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且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第二,應該把需要使用的案例和討論的問題預先告知學生,指導學生熟讀案例、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識并積極思考,從而為課堂討論作好充分準備。
2.2 實踐環節的教學
管理信息系統的許多理論和方法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充分地理解和領會,實踐環節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對于授課教師來說,一定要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教師要準備充分,思路清晰,引導正確,學生應端正態度,積極投入。通過使用管理信息系統或其中的典型模塊,揭示實際操作中所獲得的知識與課堂上獲得的理論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通過使用這些模塊,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應用系統給管理工作提供的支持,熟悉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方式。在學生掌握基本操作以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對知識有個廣度的了解,一定要從中認真分析,遇到同一類的問題都應該會解決,也就是不僅要教學生怎樣做還要教他們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采用引入法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學習效果一方面來自于能力,另一方面應該來自于興趣。采用引入法教學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向往,也想自己做一做,這就提升了效果。
2.3 教師企業實踐經驗的拓展
大學中的大部分教師都是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育工作的,所以根本沒有自身從事企業工作的閱歷和經驗。那么要提高現有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F在很多高校提供給教師去企業短期掛職的機會,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還有教師進修學習也是一種增加教師教學內容和經驗的一種方法;目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某些課程教學設置了少量的課時請企業中的相關專家來講課,以彌補教師教學的不足,這也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法。
2.4 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內容龐雜,不同學科門類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不同,必須結合具體的專業來確定。如商學院中的工商管理類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主要從事管理工作,而非技術工作。針對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和業務培養要求,以及選修課程的情況,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學會利用管理信息系統來提升組織的效率和業績,即讓學生充分意識到信息系統、信息技術在信息化社會里的重要戰略性作用,理解信息技術如何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方式和競爭策略,密切關注最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并發現其內在的商業價值,知道如何參與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熟悉各種應用信息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方式,能從戰略角度進行信息技術的規劃和管理。這個目標也可表述為對下面6個問題的回答:什么叫管理信息系統?為什么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管理信息系統對組織有什么影響?管理者應該如何利用管理信息系統?如何開發管理信息系統?
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圍繞總的目標,各部分教學目標為課程總目標服務:在介紹與管理信息系統相關的基本概念時,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這些基本概念,提高信息意識和信息覺悟(能在管理工作中應用本課程講述的知識提高管理水平);介紹管理信息系統中用到的基本計算機技術知識時,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術原理,學習怎樣利用這些技術使管理信息系統真正地發揮作用;介紹管理信息應用系統(ERP、DSS、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應用系統是什么?能做什么?信息技術怎樣用來支持組織戰略的?管理人員在決策過程中能夠得到什么樣的信息資源的支持?從而為學習系統開發和管理打下基礎;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時,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分析、設計、實施的原理,了解管理人員應該怎樣參與到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從而理解為什么建造的管理信息系統能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水平。
3 結語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管理信息系統在管理領域的重要性日益顯見,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在大學中已經成為一門重要課程。如何教好這門課程也是大學教師應該深入探討的問題。大學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對教學做系統的規劃,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學習到有用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陳京民.管理信息系統[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薛華成.管理信息系統[M].第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3]賀盛瑜,趙卓寧.管理類專業MIS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探討[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
[4]陶青.國外大學MIS課程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