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歷了“聯想”收購“IBM”、“吉利”收購“沃爾沃”等一大批企業并購之后,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的迅速崛起。然而數以萬計的企業要想在瞬息萬變、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中尋求永續發展并非易事,恰當而有效的戰略管理是企業想要立于不敗之地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為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指明了方向。《六韜》是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的兵書,被譽為兵家權謀類的始祖。本文結合《六韜》中的有關戰略思想,試論現代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進行行之有效的戰略管理,從而謀求立足和發展。
【關鍵詞】六韜 戰略思想 企業管理 戰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F0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02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直接將中國企業帶入“國內競爭國際化”的發展階段,而在科學技術已取得突飛猛進發展的今天,技術訣竅已經不是企業獲勝的法寶,無數的事實證明,“戰略”在激烈的競爭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企業已經由以往的“自發的適應性行為”為特征的自然競爭,過渡到“以企業擬定的發展戰略為競爭實質性主體”的戰略競爭時代。正如高手過招,企業之間競爭的制勝關鍵已經越來越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部的戰略管理。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它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其中蘊含了大量的政治、伐謀類的思想,其獨有的思考角度和方法策略對現代企業經營和戰略管理有很深的啟示和借鑒。
1 領導者要注重個人修養,做到仁慈賢明,忠誠篤定,以德服人
《龍韜》中武王問太公選擇將帥的標準時,太公曰:“將有‘五材’,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這幾句話高度簡明地概括了一個將領應該具備的五種美德,即勇敢、明智、仁慈、誠信和忠實。
同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領導者既是企業戰略的制定者,又是企業形象和文化的締造者。因此,在戰略實施的決策性活動中,領導者要做到勇敢和明智,才能具備制定企業戰略行動方案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對其智力上的要求。領導者只有具備了這些素質和品質,才能服眾,才能為自己樹立威信,為有序地展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任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光標,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循環經濟的發展前景,在別人不愿涉足甚至不敢涉足的新領域里,果敢而明智地將循環經濟模型,移植到廢舊家電、電腦、生產設備甚至高速公路設施方面,不僅能為自己創造財富,而且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環保效應,可謂一舉兩得。成功后的陳光標不忘回報社會,10年來向慈善事業捐款捐物累計突破8.1億,并宣布死后將捐出全部財產,曾被媒體稱為“中國首善”。陳光標以其一言一行詮釋著一個領導者勇敢、明智而博愛的魅力,感染了他的員工,也感動了中國。
2 得人心者得天下,領導者要學會以人為本,注重收攬人心
《文韜》中周文王問姜太公如何才能使天下人誠心歸順,姜太公答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好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講的就是能與百姓共享天下之利的人就能取得天下,就能使民眾歸順他。
這種思想對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有著很深刻的啟示和引導作用。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企業如果能夠以人為本,創造出滿足員工多重需要的企業文化,并能用它的“軟約束”來調節各種不合理的需要,則會使企業成員從內心產生一種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的精神,這種積極向上的理念及行為準則將會形成強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驅動力,成為員工自我激勵的一把標尺,在工作中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它使全體員工在企業的使命、戰略目標、戰略舉措、運營流程、合作溝通等基本方面達成共識,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企業人際關系的和諧性、穩定性和健康性,從而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在得人心方面,中國平安是一個很成功的范例。公司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工作期限滿十年的員工,是公司的終身制員工,不得開除,從而打消了老員工對失業的顧慮。無論是部門經理還是普通業務員,甚至是臨時工,只要有出色的業績,就可以授予“嘉獎令”,同時參加每個季度一次的團體旅游,可以帶家屬,費用全部免單,從而調動了大家工作的積極性。正是基于一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中國平安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迅速發展,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發展壯大為國內保險業的領軍人物,并于2007年成功上市。
3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太公曰:“知己知彼,密察敵人之機。《武韜?發啟》指出:“全勝不斗,大兵無創”。意為以智取勝,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商場如戰場,企業在制定戰略方案之前,就必須如《武韜》中的謀略那樣進行嚴密的戰略環境分析。戰略環境分析包括外部環境分析和內部環境分析。通過對外部和內部環境的周密分析,企業能夠做到“知己知彼”,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從而取得驕人的業績。
4 企業戰略規劃要因時制宜,因勢而異,與時俱進
太公曰:“勢因于敵家之動,變生于兩陳之間,奇正發于無窮之源。” 作戰的態勢要根據敵人的行動而決定,戰術的變化產生于敵我雙方的臨陣對壘,奇正的運用來源于將帥無窮的智慧和思考。”
同理,在當今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信息更迭瞬息萬變的大背景下,企業戰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競爭對手的情況出現變化,當戰略實施的實際效果與預期目標偏差很大時,戰略調整就成為一種現實選擇。企業要根據市場的變化,技術和環境的變化以及內部力量的變動,因時制宜、因時制宜地靈活地改變戰略戰術,從而把握商機,占領先機,發展壯大。
小結:戰略不僅僅是企業發展的藍圖,更是企業走向未來,尋求勝利、尋求成功的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六韜》包含的深邃而辯證的權謀戰略思想,只要能夠參透其中的精髓,將其運用到對現代企業的管理中,尤其是戰略管理上,將會起到重大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華夏出版社,2009.
[2]余來文.《戰略決定成敗》.藍天出版社,2005.
[3]劉冀生.《企業戰略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4]柳茂平.“戰略本質與企業戰略內在層次結構”.《南開管理評論》.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