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外貿易進入了快速發展新時期,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貿易摩擦,在貿易摩擦日益增加的形勢下,如何實現公平貿易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必須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國際貿易 公平貿易 貿易保護主義 對外貿易戰略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00-00
1什么是公平貿易
對于公平貿易的概念各界說法不同,此處就理解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看法,WTO認為公平貿易就是遵循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原則下進行的貿易,各國對外貿易不應以不公平的(如傾銷、補貼等)貿易手段進行競爭,對于不公平貿易行為需要進行抵制,建立一個平等透明、相互尊重的貿易伙伴關系,來保證國際交易的更大公平性,進而為勞工和生產者確保其應有的權益。
2 不公平貿易行為
不公平貿易廣泛存在于國際間貿易往來中,在形式上主要體現為不能展現公平性,對等性和互惠性的貿易往來。
2.1不公平貿易的根源
不公平貿易的根源主要是不等價交換,指的是不遵從國際市值的前提下而產生的交換,也可稱作不等值交換,是在國際市場中客觀存在的,如: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不等價交換則有壟斷、貿易壁壘等方式。
發達國家壟斷發展中國家進出口貿易商品,即壟斷企業以壟斷低價向發展中國家收購其食品與原材料,而利用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以壟斷高價將自己的最終產品銷售給發展中國家,意圖利用其壟斷優勢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間的剪刀差。
2.2不公平貿易的體現
2.2.1傾銷
傾銷一詞出自北歐,其定義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廠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本國國內市場價格或低于其實際成本價格,將商品拋售導引一個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的行為。關于傾銷行為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亞當#8226;斯密的時代,而后隨著工業興起、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導致傾銷行為日益加劇,傾銷與反傾銷的矛盾對國際間經濟關系的影響也成為了國際貿易正常進行一大阻力。
傾銷大致上分為三種類型:(1)偶然性傾銷,(2)掠奪性傾銷,(3)持續性傾銷。
偶然性傾銷指的是傾銷行為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出口商可能在為了達成某項其他正確的目的時夠成了傾銷,這種類型的傾銷是被接受的;掠奪性傾銷是指出口國為了占領國外市場而刻意壓低自己的價格,使其出口商品價格遠低于國際市場平均價格,為的是待完全占領該國市場后,再將商品抬價牟取暴利;持續性傾銷表示兩家或多家企業由于長期競爭而造成的各子打壓價格,而且這種壓價還將持續下去,構成了對其共同出口國的一種傾銷行為。
2.2.2補貼
補貼實際上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指政府或公共機構對出部分口企業提供的財政捐助或對其價格的一種支持,因此,補貼雖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貿易秩序,但卻是得到政府支持的一種不公平競爭手段。
補貼大體上分為出口補貼和生產補貼,還可以包括出口信貸,比方說出口信貸目前WTO針對補貼主要不允許的是出口補貼,即當發現你的產品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有偏差時,政府不再允許對該公司進行補貼。
WTO對各個國家的補貼比例是有上限規定的,一般來說發達國家最高比例是5%,而發展中國家則是10%,可是中國雖是以發展中國家入世,卻只能享受到8.5%的補貼上限,主要原因是受到其他國家給予的壓力,迫使中國只能妥協讓步,因此補貼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是不被允許的,但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
2.2.3進口激增
進口激增顧名思義是說某種產品的進口數量在一段時間內急劇增長。宏觀得講,進口激增的主要誘因有關稅減讓與非關稅貿易壁壘削減。
雖然進口激增是由正常貿易行為所導致的,但卻對進口國和出口國都有相當的影響,特別當前WTO體制中發展中國家數量日益增多且實力也不斷加強,令大多發達國家感受到發展中國家給予他們的經濟上的壓力,其中也包括著進口激增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各發達國家應用法律等正當措施對其弱勢產業進行貿易保護,以美國為例,其《美國法典》中第19篇2251節的免除條款規定“當從一些國家進口的某種產品迅速增加,對美國的相同產品的生產商造成嚴重損害或具有造成嚴重損害的威脅時,允許撤回向其他國家做出的關稅減讓承諾。”
2.2.4技術性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一個大范圍的體系,其中包括技術標準與法規、產品檢疫檢驗制度、合格評定程序、信息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內容,技術性貿易壁壘亦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技術性壁壘即寬泛地指所有因帶有技術性而影響正常貿易的措施,也就是說不僅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WTO/TBT,還含有WTO知識產權協議、“綠色條款”,甚至WTO之外的類似風俗習慣、生態環境要求等內容;而狹義的技術性壁壘則僅僅指WTO/TBT的內容。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目的是限制進口,這種措施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阻礙,包括中國在內,如何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是各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議題。
3公平貿易特點、影響因素及措施
3.1公平貿易的特點
公平性;互惠性;對等性
3.2公平貿易的影響因素
3.2.1政治因素
美國政治學家羅杰#8226;希爾斯曼說過,“政府的貿易決策主體可以劃分為三個圈,第一個圈是直接政策制定者,包括總統、國會、司法部門等;第二個圈是指政黨和利益集團;第三個圈則是說新聞媒介和選民。”國家的每一個階層都影響著政府的貿易決策,而這些政治決策則深深地影響著公平貿易。
3.2.2經濟因素
亞當斯密的絕對比較優勢理論認為:每個國家都有其適用于生產某種特定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選擇這種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專業化通過國際貿易進行交易,各國都能夠從中獲得利益。這充分說明兩個國家或地區間的任何生產條件上的差異都會構成相對價格的差異,由此產生比較優勢,包括資源稟賦優勢和比較成本優勢,從而對公平貿易產生影響,當這種比較優勢大量使用,很容易引起國家間的貿易摩擦,甚至出現貿易報復行為。當然,不僅僅生產條件,技術條件、匯率、區域間經濟條件等也是影響公平貿易的經濟因素。
3.2.3制度因素
限制性貿易制度往往被一些國家用作實現其更為高級的目標的工具。政治學家大衛#8226;鮑德溫曾經說過“我們要考慮的不是貿易禁運是否有效,而是要考慮是不是沒有更加有效的替代政策工具來取得貿易禁運所要達到的政策目標。”顯然這形成了J#8226;丁伯根所說的“政策分配”問題,簡單的說即使用貿易制度來確保貿易收益,體現了當代世界經濟運行中“國家”與“市場”共存的基本特征,也說明了制度因素對公平貿易的影響。
3.3公平貿易的措施
3.3.1反傾銷措施
反傾銷措施分為臨時反傾銷措施和最終反傾銷措施。
臨時反傾銷措施的形式又分為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和要求進口商從裁決之日起提交與臨時反傾銷稅等額的現金保證金或保函兩種。最終反傾銷措施則是采取征收反傾銷稅的形式。
另外價格承諾也屬于反傾銷措施的一種形式,根據《反傾銷協議》第8條規定:價格承諾指進口國當局與出口國政府或出口商就提高傾銷產品價格或停止以傾銷價格向進口國出口,以便于消除損害而達成的一種協議。其中,以提高傾銷產品價格形式而做出的價格承諾的價格提高不得超過經初步裁定已經確認的傾銷幅度。
3.3.2反補貼措施
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于1995年開始生效,其反補貼措施相較于從前更為嚴密,之后反補貼案件便呈上升趨勢,為了防止反補貼措施的濫用,WTO也設立了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然而反補貼案件中,發達國家依然占據著優勢地位,09年總計發起反補貼案件中發達國家占了82.7%,最終采取的案件中發達國家也占了75.4%,即使在WTO未成立之前,發達國家反補貼申訴案件也占了總數的80%以上。
3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現狀
3.1貿易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貿易發展戰略不斷地發生這變化,從以往的封閉式、內向型、進口替代向開放式、外向型、出口導向型轉變,從而使中國很大程度上適應了經濟全球化及貿易自由化趨勢。
3.2我國對外貿易機遇與挑戰并存
對外貿易的發展為我國帶來了很多的機遇,在國際上加工業、服務業的地位不斷提高,不斷拓寬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也很大地為國內市場提供了國內短缺的技術和資源。金融對外開放也有利于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使我們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金融體系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雖然我國抓住了許多機遇,也做出了很多成就,但與其他世界貿易強國相比,我國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對我國來說具有很大的壓力更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首先,能源資源的安全是一個大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內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對國際資源的進口越發依賴,使得國內能源供應受國際影響增大,容易因為國際價格變動而造成巨大損失。其次,我國目前的粗放型外貿方式也是對于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重大挑戰。最重要的是,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與其他國家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加劇,如何實現公平貿易減少摩擦,是我國目前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4中國對外貿易如何實現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對于中國對外貿易來說可謂形式嚴峻,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發展迅速,導致中國與其他有關國家利益上產生了沖突;另一方面是國際環境原因,雖然國際貿易一直以自由貿易為主流,但實際上各國為了保護其國內產業,貿易保護主義一直都是在實行的。特別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大國為了遏制中國的高速發展,對中國實行雙重標準使貿易保護主義升級;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類似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對進口國的市場沖擊、中國外貿增長方式等都影響著中國實現公平貿易的道路。那么我國應怎樣改進貿易制度來實現公平貿易呢?針對與一些國內外的實際經驗,總結出如下啟示:
4.1研究貿易摩擦動向,規范對外貿易秩序
針對目前貿易方式的缺陷推出一些新的立法來規范出口貿易的方式以及貿易手段,從自身方面減少貿易摩擦
4.2調整出口產業結構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出口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目前的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格局不僅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也容易因價格優勢導致進口國國內產業被壓制從而產生貿易摩擦,應向技術密集型等產業發展,改變依靠不斷提高銷售數量來獲取盈利的現狀。
4.3加大人力資源規劃投入
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式,人才是中國保證公平貿易的基礎。要做好人才發展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新人才發展規劃
2)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3)創新人才工作政策機制
4)創新人才服務方式
5)培養要有方向,重點培養國際貿易談判以及熟悉國際貿易法規人才
4.4加強處理公平貿易問題的機制
好的機制是應對貿易摩擦的重要保障,當貿易摩擦出現有一個長效的雙邊合作的機制可以盡可能好的解決問題,并發揮效用抑制未來貿易摩擦的產生,結合WTO爭端解決機制的運用促進實現公平貿易。
5小結
綜上所述,今后一段時間,中國將進一步發展,與世界的互動也將進一步加深,同時也會面臨更加嚴峻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面對機遇與挑戰,中國對外貿易將如何實現公平貿易,這就要求決策者結合企業的整體戰略為指導,考慮內部資源及東道國宏觀經營環境,正確作出戰略決策,實現新的騰飛。
參考文獻
[1] 《貿易保護主義》賈格迪什#8226;巴格沃蒂/著.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5,1.
[2] 《論公平貿易》王世春/著.務印書館,2006,1.
[3] 《國際貿易學》趙春明主編.油工業出版社2003.
[4] 《中國對外貿易》黃漢民主編.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1,1.
[5] 《貿易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及對策》魏琦,江東.2004,10.
[6] 《WTO案例集》馮軍主編.海人民出版社,2002.
[7] 《共評論》戴文禮.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