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管理民主化在現代高等教育中是一種趨勢,也是我國政府倡導的理念。民主化有助于促進構建和諧高校,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從現狀看,盡管很多高校已開始在某些范圍內讓學生參與管理,但整體上尚缺乏足夠的支持,層次、形式都較為有限,學代會、團代會等沒能充分發揮作用等等。因此我國高校民主化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要推進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民主化首先需要確定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其次充分保障學生的民主權力,明確學生民主化的范圍,通過完善學生聽證制度、申訴制度、議事制度等,切實讓學生廣泛參與事務管理。
【關鍵詞】高校 學生管理 民主化
【中圖分類號】C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02
1 學生管理的民主內涵
民主的基本含義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即是要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特別是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要讓廣大群眾更好地參與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具體落實到高校學生管理民主方面即是要保障學生的民主權利,吸納學生參與學校和學生利益直接相關事務的制定、評議、管理和監督,保證大學生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3]。
2 學生管理民主化的意義
推動學生管理民主化是推進高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培養大學生民主精神的客觀需要,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和大學生的心聲。有助實現學校、學生的雙贏與良性互動。現代社會的人才不僅需要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各方面的能力,也要具備現代理念,其中之一就是民主。也就是能合法地表達自身的訴求,有序地參與社會事務的管理,尊重他人的主體性。在高等教育中推行民主化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民主意識,實現育人目標。同時吸收學生為高校發展建言獻策也有助于構建和諧校園。特別是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后,大學生呈現多元化局面,傳統一個老師帶幾個班的管理模式將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如果搞一刀切,可能會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但作為學校又要有所作為,否則學生管理將是一盤散沙的局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發揚民主,將學生事務交到學生手中由其表決,這也是我國現代高校發展的現實需要。
對社會而言,高校、大學生具備民主氛圍也會推動我國社會的民主進程。特別是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由傳統的精英教育正在向大眾教育轉變,日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以各種形式走進大學。進入高校后他們是大學生,但畢業后他們將走進社會,成為社會的建設者和棟梁。因此大學生的民主意識、水平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民主進程。
3 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足夠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國高校在管理學生事務方面以“穩定”、“規范”為工作重心,通過按章辦事或人文關懷等方式保證學生的安全、健康,重在學生行為控制、紀律保證上,通俗地說就是“不出事”。作為更高層次的民主尚未得到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從政策層面而言,從教育部的管理規定可以看出,民主是倡導的方向,但在具體如何操作上則沒有明確的規定。民主的實施缺乏法律相應的保障與支持。相應的,作為政策執行者的學校也尚未將學生民主管理提上議事日程。這從學校的會議簡報、工作總結可以看出。我國高校中直接面向學生工作的是輔導員,但眾所周知,隨著高校的擴招,一個輔導員面對幾百個學生的情況并不少見,其工作精力大量地花在處理上級有關部門的各種要求上,疲于奔命、忙于應付[4]。再加上我國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等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總體上輔導員難以用“前瞻性”的視野來思考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也就談不上在更高層次上發展學生民主。
此外對學生管理民主化存在誤解也是不支持的一種表現。長期以來我國教育行政化較為明顯,過分地強調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有些管理層認為學生身心都有待完善,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各種鼓動,如果實施民主化,將讓高校工作陷入被動,無序化,從而影響學校的正常工作與穩定氛圍。因此實際工作“懼怕”民主,甚至遮遮掩掩地進行決策。
從學生方面而言,盡管學生的參與意識、意愿都在不斷地提高,但也有學生對主張自身的權利不夠自信,民主管理的積極性不高。比如有的學生認為現行的體制、環境無法保證其意愿得到管理層、決策者切實的對待,因此也同樣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跟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行為。但這并不是說學生不支持民主化,而是對各方面支持民主化力度的不信任態度,這恰恰說明了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中民主化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3.2 學生行使民主權利層次較為有限
目前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探索吸收學生參與到學校事務的管理中,如學生個體日常學習生活的衣食住行、評獎評優、學生干部評選、學校基礎設施的設計、命名等方面。很多學校也紛紛通過BBS、校長郵箱、學生代表座談會等形式讓學生發表意見。這些都是民主進一步深化的有益探索。但無論是學生參與的內容或形式都較為有限,層次也較低。大體上學生能參與的是制度、規則的具體實施過程,如評選誰為獎學金獲得者的權利、確定哪種規劃方案較好,但尚無法參與到制度、方案的設計、決策過程,如評獎方法、懲罰措施的制定等。更談不上學校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安排、師資隊伍建設等這些關系倒學校建設發展,其實也跟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核心問題。從形式上看,BBS、信箱、座談會并非是長期化、固定化的機制,而且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組織方式,難以保證“件件反映有回音”。BBS隨意性較大,學校更多地將其定位在學生之間交流的社區,很多管理者很少或根本未能關注BBS的輿情信息。
3.3 大學生自身管理的主要形式無法真正發揮民主作用
在我國高校中學生參與自身管理的主要類型有各種學生社團、各級學生會、學生出任校長助理制度、學代會、團代會等。特別是學代會、團代會是代表廣大學生集中發表意見、表達意愿,與有關部門直接面對面,民主參與管理的重要形式。它們有兩個方面的功能,對上表達學生意見,組織學生有序參與民主管理,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實現學生的正當要求。對下則是學生的服務者,要及時傾聽學生呼聲,通過調查研究形成有代表性的意見。然而目前學代會、團代會、學生會等形式大于內容,基本是作為學校政策的堅決執行者、擁護者的角色,甚至變成學校任命學生干部的程序而已。多數情況代表的是學校意見,沒能發揮代表學生民主參與、民主決策的職能。甚至這些學生干部通過“內定”的方式產生,本身就不民主,因此更加無法代表學生參與管理[5]。另一方面這些學生管理形式之間未能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較為分散,甚至有派系之爭。因此在具體實踐中涉及到關鍵問題、實質性內容時,往往缺乏有組織、有領導、有目的、有秩序、高質量、實質性的參與管理。
4 推動高校學生管理民主化的途徑
4.1 確立大學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要推進大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教育理念的轉變是基礎。首先要明確大學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和接受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肯定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積極作用,創造條件支持和保障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同時我國高等教育收費以后,某種程度上學生是教育的“消費者”“投資者”,他們也有權利知道、監督、決定跟自身利益相關的事務。
教育者要明確高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地方,而不是規訓學生,削掉學生“菱角”的教化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21世紀教育的主旨是學會生存,一個人接受教育并不是成為教育的對象,而是教育的主體[6]。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高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學生是學校成立的出發點也是學校發展的落腳點。高校發展的最終目標不是要進入“211”或“世界名?!?,而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素質。大學生是高校的正式成員,培養人才理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各方面潛能。學生在學校的存在和發展中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關愛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4.2 在班級、年級等基層集體中放權,逐步深化民主
由于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在我國尚處探索階段,因此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內容和范圍都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界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民主化廣度和深度。為保證學生合理地、有序地參與管理,更有效地行使民主權利,可選擇從班級、年級這些基層集體實現民主開始。輔導員、班主任、系部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等應該要“放權”,不包干一切,而是將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有能力理性地決定跟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務。涉及跟學生利益相關的事項時應該充分保證學生的選擇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評價權、申訴權等。民主權利的行使范圍應深化到學生參與到管理制度、規則、方案的制定,政策的落實情況等。
4.3 建立健全大學生參與管理的機制體制,保障民主權利的實現
大學生管理民主化并不是校方領導者個人的意志,而應該是常態化的方式,因此需要機制、體制、制度的支持與保障[7]。這樣學生在行使民主權利時才能有章可循。民主評議委員會、民主監督委員會、聽證制度、議事制度、申訴制度等是我國新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新興制度。這些體制也可應用到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比如在涉及學生合法權益的決定在事前通過學生聽證制度,由校方、學生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召開聽證會,各方在同一個平臺上共同表達意見,切實維護學生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民主監督委員會、民主評議委員會及時監督、評議學生管理中的常規工作是否存在侵犯學生民主權利的行為或現象。學生申訴制度則是在涉及對學生的處罰決定時要讓學生有途徑表達意見,充分保障學生的表達權。
除了這些新型民主體制、制度外,還要充分發揮學代會、團代會、學生會等學生自治組織的作用。這些是實現學生參與管理的重要形式。雖然從目前看存在較嚴重的形式主義現象,但是這是做法方面有問題,并不是說學代會、團代會等是沒有價值的。因此學校要注重發揮這些民主形式的作用,支持、引導它們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工作制度,讓學代會、團代會等真正成為學生的“代言人”。學代會、學生會等在日常校園生活中要經常聽取學生關于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對相關的重大決策及時進行溝通,定期舉行討論會,為學生民主管理的科學決策提供意見,真正發揮民主的表率作用。
5 結語
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推動學生管理的民主化是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同時也符合我國民主建設的進程。以往高校學生管理中,各種跟學生管理相關的制度設計如評優制度、獎懲制度、考試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通常是校方單方的意志,通過行政力量一級級向下傳達,要求貫徹執行,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再加上出發點、理解角度的不同,容易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讓學生參與管理是改善這種現狀的有效方式,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而且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民主表達方式,實現學校培養現代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傳華.高校學生民主自治建設的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G40-058,2007,05.
[2]梁瑜,陶欽科.試論大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10:110-113.
[3]陳峰,吳云.對高校學生會自治性質的再認識[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6:45-50.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05-110.
[5]邵一駿.構建高校學生工作民主化管理體系[J].寧波大學學報.2006,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