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工程測量”精品課建設中總結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探討“工程測量”課程的課時數及教學模塊設置,討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和相關性,提出解決學生實踐時間不充足的辦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 道橋專業 工程測量 課程設置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2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把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 這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教育提出的要求,是職業教育面臨的一大任務。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培養應用型人才,我院路橋系經過充分醞釀,反復討論、論證,制定了“懂監理,會施工,精測量”的培養模式,圍繞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工程測量課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力求做到“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并將其做成精品課程,下面是精品課程建設及教學過程中對“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
1 教學課時數的改革
“工程測量”課程是非測繪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課,它包括測量學基礎、全站儀測量技術及工程測量學的知識,大多數高職院校對于“工程測量” 課程的課時數設置在60~90之間,教材選擇也不盡相同,課程一般設置在大一的下半年或大二的上半年。通過對企業人才需求的調查,我們了解到企業希望畢業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并且能夠熟練掌握全站儀的操作,為了和企業接軌,培養“精測量”的人才,我們對“工程測量”這門課程的設置經過反復思考,將原來的總課時64課時、實訓24課時,改為總課時120課時、實訓60課時,分兩學期講授。
教學總課時數的增加,可以給全站儀的教學提供足夠的課時數,使學生能夠較全面的了解全站儀的測量原理、注意事項及操作規程,滿足企業要求。實訓課時比例增加,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上實訓,動手能力得以提高。課程設置在兩個學期,把學習過程拉長,學生對測量的學習不會中斷,也就不容易忘記。
2 教學情景的設置
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從前向后逐章逐節的傳授知識,但這種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記憶深刻。我們的教學設計思路,以道路橋梁工程測量工作要用到的技能、知識為主線,從測量工作任務要求出發,選取課程內容,劃分教學模塊,選擇教學情境。
道路橋梁工程的工作過程總體上來說包括測繪地形圖、設計、測設、施工四部分。測量工作貫穿于整個工程的各個部分。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工程設計部分的測量我們并不要求,我們將剩余部分的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個模塊,選擇四個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如圖所示:
工程測量這門學科與以前的學科聯系并不太大,但是要以測量儀器的學習作為基礎,所以我們將測量儀器的學習設置為第一個情景,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測繪工作是測量的主要任務之一,將地形圖的測繪作為第二個情景進行教學。根據道路橋梁專業的需求,將道路、橋梁的測設分別設置為第三、四個情景。
設置教學情境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先將知識分塊掌握,在漸漸的實踐及摸索中將知識聯系在一起,這樣一來不僅能輕松的學會工程測量知識,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對道路橋梁工程有一個全局的掌握。
3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配合
“工程測量”課程是一門應用型很強的課程,僅掌握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較多的測量實踐經驗。實踐經驗的積累來自于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對工程測量問題的課堂討論、課堂儀器操作練習、集中實習等實踐環節。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理論教學要以“夠用”為度。這里的“夠用”有兩方面含義,第一,要滿足老師上課的需要,第二、要滿足學生就業后獨立解決實際問題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根據學習情景的設置,理論教學的內容包括,測量儀器的使用(包括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測量誤差的分析及處理、控制測量的基本理論及方法、地形圖的測繪方法、測設的基本方法、施工測量的方法等內容。
實踐教學的設置,能夠培養學生較強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及測量生產的組織能力,工程測量課程每周設置4課時,通常前兩節課作為室內理論教學,后兩節課在校園內進行實訓,在實訓之前,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示一遍儀器操作過程,并說明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在實訓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操作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相應的指導。實訓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把發現的問題全部總結在一起,避免學生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課程結束后,安排60課時的野外綜合實習,使學生在實習期間將自己所學內容及儀器全面復習。
4 教改面臨主要問題及對策:解決學生實踐時間不充足的問題
實踐教學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通過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和系部組織的學生座談會上了解到,即便我們已經增加了工程測量課程的課時量和實踐課時的比例,仍然有好多同學認為,對于儀器操作練習的時間少。誠然,要達到操作儀器“快、準、穩”的標準,光靠課上的練習,時間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在課下多多練習。這樣才能發揮高職院校學生區別于本科院校學生的優勢。
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進行儀器操作練習,除了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配合學生的學習。無疑,學生要在課下利用自己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練習,老師就要在課下利用自己的時間配合學生,為學生收發儀器,服務他們,這會使老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為每個學生希望來練習儀器的時間都不相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成立了“測量協會”這樣的一個組織,由對測量有興趣的一些學生組成。把他們分成七組,每天有一組同學值班,來為想要練習儀器的同學服務。老師會每周抽出半天的時間,給他們講解各種儀器的檢驗、校正原理與方法和課上沒有學到儀器。這樣一來,測量協會的同學就能夠很好的完成測量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并且在管理實驗室的過程中能夠學到很多東西。“測量協會”的建立,以及實驗室值班制,無形中將學生分為了兩個層次,在保證基本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不僅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還解決了沒有專門的實訓教師收發儀器的難題。
5 結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應十分重視學生的“自我”健全和完善。從“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中進行各種創造性的探索,力求做到:學得輕松而不懶散,學得緊張而不壓抑,重視規范而不“復制”,信心滿滿而不焦躁,積極開拓而不混亂。這樣的學生就能適應日益劇烈的社會競爭,并具有不斷“增值”的內動力。高職路橋專業的教學改革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為了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任務還很艱巨,作為改革第一線的老師更要加倍努力,切實把握教育改革的實質,不斷學習他人之所長,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優化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