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時期是樹立健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黃金時期,也是心理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營造文明健康的高校教育環境,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校 教育環境 大學生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1
現代大學生承載著社會和家庭的較高期望值,面臨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學習和就業問題, 自身發展壓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質面臨嚴峻挑戰。大學生的心理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許多學者和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的措施和建議。“環境塑造人”這句諺語說得很有哲理,說明環境對人的各方面的影響的重要程度。這里,主要從如何營造文明健康的高校教育環境方面,論述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措施。
1 創建優美自然的生態育人環境,凸現生態教育的無窮魅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環境生態作為人類生存繁衍發展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命運和前途。大學校作為知識和觀念傳播的主要陣地應為為社會做出表率和樹立榜樣,樹立生態文明和熱愛大自然使其基本職能之一。良好的生態化校園一方面使學生親自感受自然生態和生態文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和川建美好家園的良好心理,進一步則升華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純正優雅、高尚明達、寧靜淡泊的情操,博大莊嚴、任重道遠的使命。有了這種使命感,健康和堅強的心理素質也會不斷強化。另一方面優美自然的環境具有增進學生健康,陶冶學生心靈、熏陶學生行為、啟發學生美好想象的作用。因此,要不斷改善校園的物質環境的內涵,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環境文化所具有示范、導向、凝聚、創造、約束和熏陶作用。現今許多校園,特別是大學校園都建有大面積的水泥硬化的廣場或門廳,如果改建成自然的綠色生態景觀,如仿自然生態小山——小瀑布垂流,凹間小道蜿蜒,旁有溪流潺潺,鳥兒溪間飛翔,溪旁偶見仙臺廳閣;仿自然水體——蘆荷叢叢娃兒鳴,濕氣升起負離子;仿鄉土生態化的綠化模式——不同地域的自然符號,原生態的鄉土…,是校園掩映在這樣一個自然生態化的景區之中,并且整個校園,要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有教育性點綴。如校門的設計和裝飾、學校的校訓、教學樓大廳里墻壁上的畫像和偉人與名人的教導、教誨、操場上的標語,以及紀念碑、雕塑、亭閣、假山、噴泉、花池、花壇、曲廊、草坪、樹木、環境衛生等等到自然山水。這樣一個處處度充滿健康環境校園,一方面使學生親自感受鄉土自然的氣息和鄉土生態文化及對生態化的直觀認識和和保護生態的意識,是一個生態教育的絕好場所;同時優美自然的環境具有增進學生健康,陶冶學生心靈、熏陶學生行為,提高學生健康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2 創建高校的育人的精神文化環境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首先,教師高尚師德和過硬的專業素質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提著重要作用。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在學生面前。教師就是一本無字德育書,學生時刻都在閱讀。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師風則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說過:“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無形中學生的品德也得到熏陶,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形成。因此,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工作。教師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應學校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深入學習師德規范,培育一大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開拓創新的先進典型,才能形成先進帶后進的風氣,以帶動整體師德的整體提升。同時,教師過硬的專業素質,學生才會有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的心里。其次,高校校園思想文化環境對大學生大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指在一定社會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的具有文化氣息的校園物質環境,和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并為學校全體人員所認同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行為。他是學校歷史的積淀、道德規范、工作作風和行為方式等因素的總和。”所以,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思想文化環境可直接的、直觀的、感官的、形態的方法和方式,對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形成學生對文化環境的豐富感知,激發學生政治責任。因此,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第三,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精神環境能最大限度的防治良莠不齊網絡信息對大學生心理素質行政的負影響。但是,網上信息良莠共存,加上國內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散布反動言論,甚至對社會熱點、難點和敏感新聞進行炒作,誤導輿論,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全國15所高校進行“大學生信息渠道來源”的調查表明,大學生被動接受的電子郵件中,有9.8%屬于反黨反政府的信息。校園網可從充分發揮其優勢,使之形成為大學生主要的知識、信息和互動的平臺,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健康的發展。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校園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大學生思想
狀況,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心理問題。要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促使大學生將康心理素素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馮巍.析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J].知識與創新,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