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部分專業高職畢業生三年的就業狀況及就業心態調查數據,對當前高職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進行剖析。并結合基層的就業工作經驗,在五個方面提出了對高職生進行就業心態輔導及調適措施。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就業觀念調適措施
【中圖分類號】F2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2
“自主擇業”和“雙向選擇”已成為新時期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式,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正確的就業觀念在擇業過程中起很大的作用。目前,由于經濟形勢較好,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只要措施得當,高職生的就業一般不成問題,但由于其用人單位多為民營企業,就業工作崗位多為基層,待遇普遍較低等諸多原因,導致高職生的工作情緒波動,出現更頻繁換工作崗位的現象,就業質量普遍不高。下面,我們將結合我院部分專業3年來的就業數據及觀念調查情況,對就業觀念進行分析,提出就業心態輔導和調適措施,幫助高職生做好定位,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現實,變不利為有利,以提高畢業生的初次就業質量。
1 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
以包裝印刷、營銷兩個專業為例,見表1。
上述數據中,2個專業市場需求量很大,但學生在6個月內有60%以上畢業生會更換第一份工作,畢業一年后則趨于穩定,就業地域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等珠三角經濟發達城市。
另外,根據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咨詢公司(第三方調查)出具的“2009屆畢業生就業與能力測評報告”,我校2009屆畢業一年后的就業率為93.7%,高于2009屆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88.1%)5.6個百分點(如圖1);本校2009屆畢業一年后對母校的滿意度為90%,高于2009屆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75%)15個百分點;2009屆畢業一年后愿意推薦母校的比例是79%,高于2009屆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53%)26個百分點。2009屆畢業一年后“有全職工作”的比例(90.7%)比2009屆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82.2%)高8.5個百分點;畢業一年后“無工作,繼續尋找工作”的比例(3.6%)比2009屆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9.5%)低5.9個百分點。剔除因調研時間點不同的影響,相對于全國其他示范性高職院校,情況還是比較好的。然而,數據也表明,本校2009屆畢業生一年后有6.3%的畢業生處于失業狀態,其中70%的人曾經就業過,說明初次就業質量不高已經成為一年后失業的主要原因。
2 高職畢業生就業心態分析及調適措施
2.1 期望值普遍過高及調適措施
另根據學院對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統計,79.6%畢業生的理想單位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三資企業,42.8%的畢業生理想的工作崗位是企業管理人才,期望值明顯過高。麥可思公司的調研報告顯示,我校2009屆畢業生主要就業的企業類型是民營企業/個體(69%),主要就業的企業規模是3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66%)。對于包裝印刷、營銷專業,企業提供給的崗位有印刷學徒、包裝操作工、印前處理員、文員、銷售代表、業務代表等,基本上都是基層的崗位。調查發現,印刷專業畢業生普遍想直接找一些印刷三手、甚至二手或者管理層的崗位,包裝專業畢業生往往想尋找工作環境相對較好的設計崗位,而企業招聘設計崗位一般是需要有相關的工作經驗;營銷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數想在大型三資企業管理崗位工作。
我們可以多用基層做起的成功案例,找準時機,如在就業前一學期,有目的邀請在基層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績的往屆校友,召開畢業生基層工作經驗交流會,設計好交流主題,來引導我們的畢業生,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理論水平并不高的現實情況,就要發揮動手能力相對強的特點,抓住基層就業機遇,防止眼高手低或者盲目就業的現象出現,應從基層崗位干起,實踐理論,掌握好專業技術,為以后的發展打基礎。在2010年10月,我們就邀請了8位不同基層崗位的校友,成功開展基層工作經驗交流和心態調適輔導,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吃苦耐勞精神缺乏及調適措施
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意向統計,84%畢業生關注勞動強度的大小,89%畢業生喜歡工作自由大的工作崗位,反映了新一代青年學生的時代特點。如,印刷包裝行業的特性決定了行業的工作強度都比較大,比較多企業都采取了兩班倒制,特別在印刷車間,車間噪音大,油墨味道重,很多畢業生在車間工作適應不了,就會產生決定放棄想法,轉而想進行跨專業就業。而銷售代表、業務代表等職位的營銷專業工作崗位也會因為需要經常出差、比較勞累而想選擇一些比較輕松的崗位。工科類工作崗位相對艱苦,畢業生跳槽率相對高,專業對口率比較低,側面反映出目前高職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針對這種情況,在校期間,特別是理工類專業,可利用課余時間多開展挫折教育,能參與并能體驗的基層工作生活的活動,在假期則應多開展與專業相關的校企業合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專業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熟悉企業的運作、工作強度,以便就業后能適應崗們工作的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
2.3 適應工作環境能力不強及調適措施
數據表明,2009屆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85%單位對畢業生的工作能力表示滿意,但畢業生則是更多的在適應工作環境能力方面表現不盡如人意。現在很多剛參加工作包裝印刷畢業生都被安排在印刷機臺,在一線頂崗實習、試用,有的還要三班倒,工作時間長、高強度的工作、不被人重視、充滿競爭的人際關系,等等不盡如人意的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與豐富多彩、浪漫、舒適的大學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陌生、失落、寂寞感讓大學生不適應,很多人在短短工作幾周后選擇了回學校或回家待業,或跳槽。另外,因為他們在實習期間的生活壓力和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還不是很大。他們沒有對所從事的崗位的前途進行分析,甚至沒有作更多的考慮。在這方面,校企雙方都應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特點,通過加強合作尋求解決。
如在就業前,校方可通過就業主題班會、就業指導課、畢業生座談會等途徑進行引導,平時應模擬設置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有一定困難和障礙的情境,并開展挫折教育討論,讓學生學會應對挫折的辦法。比如,開展“把工作搞砸了,被主管批評怎么辦?實習期工資待遇低,怎樣堅持工作下去,尋找與企業共同發展的機會?”等主題討論活動,通過相關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產生挫折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挫折是會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轉化情況是由自己控制的。這樣,畢業生可以更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可以更好融入就業單位,減少盲目跳槽。
而就業后,特別是在初期,校企雙方都應及時、定期跟蹤學生在企業的工作狀況,共同關心學生剛就業心態的變化、共同緩解畢業生的工作壓力,建議企業人力資源部設專人有計劃對上崗不久的學生的生活、工作管理。在工作崗位設指導老師,進行傳幫帶,同時多開展各項培訓活動,包括專業技能、心態、職業規劃培訓等,主動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等,老師還可以適時進行跟蹤,了解和協助企業解決畢業生在企業碰到的各種問題。這些措施看似增加了管理成本,其實不然。從2011年3月起,我們與廣州日報一起,對在該采編部的8位實習生進行了全方位的跟蹤,多次及時了解學生在實習時的困惑,并及時給予引導,學校、用人單位、實習學生均對目前情況表示滿意。
2.4 薪金待遇要求過高、跳槽率高及調適措施
麥可思公司調查數據表明:離職的畢業生中有88%是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又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41%),其次是薪資福利偏低(24%),2009屆畢業生月薪期待底線(1955元)與2009屆廣東省高職院校(1908元)基本持平,畢業一年后月薪(2312元)高于2009屆廣東省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月薪(2095元)217元。在畢業初期跳槽率較高,其中一個原因是畢業生就想通過跳槽尋找更高薪酬的職位。另對學生的就業意向統計,95%的畢業生非常重視薪酬的多少,51.6%畢業生期望試用期工資在1200-1800元,48.6%畢業生期望錄用后工資在1800-2500元。如印刷包裝企業所招聘的基層崗位在試用期在1000-1800元不等,錄用后大約在1600-2500元不等,可見企業是不愿意在應屆畢業生上設立更高的薪酬待遇。根據我們的調查,在印刷企業,如果有3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后,并能適應的主要技術崗位后,工資水平就會有大幅提高,珠三角很多印刷機長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但很多畢業生沒有從這方面進行努力。而營銷專業畢業生畢業初期普遍做銷售代表等,底薪待遇普遍很低,也與理想的薪酬有一定差距。在我院的校園供需見面會上,同學們往往把目光盯在高薪及熱門的行業,例如IT、房地產、金融、旅游等,“就業扎堆”現象突出。
針對企業用工觀念和高職畢業生的薪酬要求矛盾,學生往往會選擇跳槽,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等就業形勢嚴峻情況下,這樣會浪費很多就業資源。事實證明,只要對學生的就業形勢教育得當,還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就業觀念,如在08屆的畢業生中,由于當時經濟危機,通過負責就業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老師,同時發動學生家長等大力度的就業形勢教育下,我院畢業生普遍能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性,當年跳槽率相對比往年低。另外,要從職業前途方面對畢業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認識到高薪酬一定是與高技能水平相匹配的道理。
2.5 就業地域選擇過窄及調適措施。
根據對學生的就業意向統計,61.5%畢業生希望在廣州工作,12.1%的學生希望在深圳工作,就業地域面要求非常窄。由于產業鏈的轉移,很多印刷包裝企業已轉向珠三角的二線城市,而目前該專業的畢業生基本上還是集中在廣州、深圳這些城市工作,還有部分在東莞、佛山等也是經濟發達地區,而在廣東其他地區包括珠三角的一些二、三線城市則非常少,像汕頭、河源等地的有部分印刷企業也到我校進行招聘,結果無人有意向。針對這種情況,可在班級里開展“二、三線城市里成功發展的校友座談會”、“二、三線城市就業優勢”等主題討論活動,以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大城市里競爭激烈,高技能人才多,高職大學生在中小城市發展的空間應該會更大。
3 結語
通過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分析和就業心態輔導的調適工作,對穩定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有重要意義,可以讓畢業生更好地“立足專業,立足基層,促進就業”。
參考文獻
[1]張萬英.影響在校高職生就業觀念因素的研究.廣東:<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梁東梅.高校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及對策.<人口學刊>.2009年06期.
[3]彭方第.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 提高大學生就業的思考.<西部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姚裕群.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演變與近期發展趨勢.<人口學刊>.2008年01期.
[5]廖志浩.談高職印刷技術專業畢業生的理性就業.<印刷世界>.2007年8月第1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