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旅游運作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旅游業的需要。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旅游業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優化以旅行社為核心的傳統旅游供應鏈管理模式,對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通過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并借鑒扎根理論研究的思想方法的作法。
【關鍵詞】電子商務旅游供應鏈旅行社
【中圖分類號】U695.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02
1 引言
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以旅行社為核心的傳統旅游供應鏈管理模式,受到電子商務的極大沖擊。隨著芒果網,攜程網等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傳統的以旅行社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管理的弊端很快顯現出來,這樣就使得旅游供應鏈的優勢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而電子商務則大大推動了傳統旅游供應鏈的改革和發展,使旅游供應鏈的管理顯示其優越性。
2 文獻綜述
20世紀60、70年代,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在旅游業實踐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運用,主要集中在企業的橫向和縱向聯合上。而國外對于旅游供應鏈理論研究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90年代中期,旅游供應鏈概念[1]正式被提出,國外對于旅游供應鏈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我國對于旅游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處于初級階段,研究內容和成果都比較少。在這些研究內容中,大部分是對傳統旅游供應鏈的研究。如從旅游目的地出發對旅游供應鏈的研究[2],從旅行社的核心地位對于旅游供應鏈的研究[3-5],而從電子商務環境角度研究旅游供應鏈相關研究非常少。但是電子商務作為一個大的潮流和趨勢已經勢不可擋,面對眾多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的成功,從電子商務環境出發研究旅游供應鏈是個重要的方向。
3 研究方法
扎根理論這一研究方法,這是一種探索現象的歸納性研究,而非邏輯演繹性研究,這種研究方式是一種新穎的質性研究方法,目的是幫助研究者經由質化方法來建立理論,“由資料中發現理論”,而非“驗證既存理論”[6]。扎根理論作為一個初探性的研究,對理論發展與假設建立而言,是相當有用的工具(StraussCorbin,1990)。
選擇四名被訪者,四名被訪者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成為選擇被訪者的因素。其中兩位是大學教授,是對旅游供應鏈和旅游電子商務的權威人士;另外兩位是旅行社和景區的業界人士。對被訪者進行深度訪談,希望通過訪談,知道更深層的各個領域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旅游供應鏈的發展的看法。
扎根理論研究旨在從研究者的角度,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相互對話中,實現資料收集及分析,它強調將研究置于一個開放的時空環境,不但不像實驗法一樣相對封閉地控制外部變量,而且反對那種將有限的研究變量孤立抽取出來的研究模式。
4 訪談信息總結
4.1 我國旅游供應鏈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供應鏈的概念開始出現,最初供應鏈思想只應用于制造行業,該思想是以中心企業為核心,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的控制,從原料采購、產品制造到銷售的系列過程,使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聯結構模式[7]。
對于旅游供應鏈,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結合供應鏈的概念,國內外較統一的認識是:包括直接或間接與旅游經營商、零售商合作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的供應者,以及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直接向其購買商品或服務為目的的其它供應商[8]。與供應鏈相同,都是利用協作,贏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傳統的旅游供應鏈有一些特點:
4.1.1 產品的多樣性。
供應鏈大部分用在具體的產品的各個環節中,而旅游有其獨特之處,旅游業涉及食、住、行、游、購、娛諸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大量的企業的參與,而且是與人的交流,以旅行者的體驗為主要的標準。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由一個企業單獨完成,而諸多環節更是需要大量企業的密切合作。
4.1.2 操作的人工化和復雜性。
在以旅行社為核心的傳統的旅游供應鏈運營模式中,各種咨詢、預定、服務辦理、統計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準確性差,效率底下。人工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
4.1.3 信息及時性差。
眾多企業無法及時獲得外部信息,由于旅游涉及的企業數量大、差異性大,人員的流動性強,所以對于信息的獲取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傳統的運行模式無法及時為各方提供及時信息。
4.1.4 旅行社核心地位不穩固。
供應鏈需要一個核心企業,在我國傳統的旅游供應鏈中基本上是以旅行社為核心企業的。因為在我國無論是完整的旅行社產品,還是單項旅游服務項目的提供,旅行社都是在整個旅游服務過程中擔負著一個中介組織者的角色[8]。但是,在我國,旅行社的規模小、實力弱。不能起到良好的中介作用,不能及時全面聯系消費者和各個服務企業。在旅游供應鏈中,旅行社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其核心地位不穩固。這也是旅行社到目前沒有完全實現電子商務化的原因。景區無法通過電子商務與其他企業實現對接,因而現在也不能完全實現電子商務化。
4.2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我國電子商務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2010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4.5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34.3%。截止到2011年3月底我國的網民數量已經增長到了4.77億,這一現象極大促進了我國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通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逐步走向了規模化和規范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絡購物用戶年增長48.6%,是用戶增長最快的應用,這預示著更多的經濟活動步入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類互聯網應用則成為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軍。
5 利用電子商務促進旅游供應鏈的發展的啟示
本文通過對四位被訪者的深度訪談,了解了電子商務環境下旅游供應鏈發展的不足,也對如何利用電子商務促進旅游供應鏈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示。
目前我國的旅游電子商務主要表現為旅游網站,如芒果網、攜程網、華夏旅游網等,均是比較成功的網站。但是目前旅游網站是不能完全取代旅行社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網上訂購一切旅行活動所需,而且旅游網站基本上提供的是單項的服務,如單純提供機票預訂或者是酒店的預訂,相對而言更適合散客游,對于團隊游,還是有諸多弊端,無法提供完備的旅游所需資源。因而,將旅行社與旅游電子商務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得旅行社的規模和實力增強,進一步加強旅行社在旅游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地位,充分發揮協調、組織其他與旅游者旅游相關的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得與旅游相關各企業充分享受旅游供應鏈帶來的協調合作效益。
供應鏈的流程包括物資流通、信息流通、商業流通、資金流通四個方面,由于旅游供應鏈中涉及的是“人流”而非“物流”,因而物資流通相對沒有其他三個方面的重要。旅行社應當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的信息來源廣泛、時效性強的特點,協調旅游者和旅游相關各部門的信息、資金的關系。對于食(飯店預訂)住(酒店、旅店預訂)行(交通部門的預訂協商)游(景區、旅游景點的設計和預訂)購(與銀行協商網上支付等)娛(娛樂項目的時間安排)均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進行商業流通,利用電子商務接受預訂、簽訂合同等。
信息流通。過去,人們把重點放在實物上,因而信息流通被人們所忽視,但是現在如果信息被忽視,就會造成反應的滯后,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和資金的浪費,使得提供服務的旅游企業和旅游者遭受不必要的損失,一方面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也降低了旅游企業和旅游者的滿意度。在電子商務發展的今天,利用本旅行社的專業電子商務系統不但可以及時得到信息的反饋和統計,還可以及時將這些信息傳遞給準備出游的消費者,充分掌握信息的旅行社在旅游者進行咨詢時,可以更加明確及時給予旅游者答復。提高了旅行社的服務質量,更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提升旅游者的滿意度。更重要的是便于進行各種數據統計,這些數據的及時有效采集,對于旅游產業上下游企業和政策制定者都將是一個重要的決策依據。不需要大量人工進行處理,準確率高,效率高,及時性好。
資金流通。為了保證相關旅游各企業的正常運轉,必須確保資金的及時回收。資金流通在旅游供應鏈中也顯得比較重要。對于資金流的回收,如果旅游者當面交付費用,需要本旅行社的人力投入,對于費用的結算需要與各個企業和銀行進行聯系,這樣就造成了旅行社人員的負擔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隨著電子商務發展,各旅游企業與銀行進行合作,利用信用卡,網銀等電子支付方式,使得資金流通更加快捷、方便、及時、省時省力。
商業流通。在旅游供應鏈中旅游者作為消費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旅游者需要的是個性化的旅游服務,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旅游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旅行方案,直接在網上進行咨詢和預訂。這樣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間,也節省了往返于旅行社的時間和費用。同時,旅行社也降低了人力、時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旅游者、旅行社、各相關旅游企業的信息流通、商業流通、資金流通更加順暢,充分發揮出旅游供應鏈的優勢:跨越企業界限,從擴展企業的新思維出發,并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考慮旅游產品經營的競爭力,旅游企業增加了經濟效益;旅游者的滿意度得到提高。
6 結論
在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旅游供應鏈的發展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雖然發展迅猛,但是存在著很多漏洞和弊端,同時現階段我國旅行社規模小,實力弱的特點,無法充分發揮其核心企業的作用,旅游供應鏈應當借助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進一步完善。從而真正發揮旅游供應鏈對于旅游業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盧偉紅.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旅游供應鏈管理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10:2.
[2]劉宇青,徐虹.旅游目的地供應鏈整合研究[J].產業經濟,2010:33-35.
[3]李萬立,燕浩鵬,馬慶斌. 以旅行社為主體的供應鏈模式分析[J]. 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35-238.
[4]楊麗,李幫義. 以旅行社為核心的旅游供應鏈構建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8:101-105.
[5]黃丹霞,張俐俐. 構建以旅行社為核心的綠色旅游供應鏈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5):2232-2233,2237.
[6]張壹 可持續消費:基于消費者行為的微觀解讀[D].西南財經大學,2009.
[7]王昭鳳.供應鏈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3-5.
[8]黃立國 我國旅游供應鏈的協調研究[J].商業時代2010:38-39.
[9]戴斌,杜江.旅行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