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非公企業的發展也是如虎添翼,如何在迅猛發展的非公企業中繼續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做好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發展工人黨員工作,充分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工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為當前的一大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時期 發展 黨員
【中圖分類號】F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5-00-02
1 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云陽鎮共有非公有制企業1000多家,其中,工業企業486家,規模企業106家,工人3萬多名。建立黨組織的有56個,其中,黨委1個,黨總支3個,共有黨員687名。2010年,共發展非公有制企業黨員30名,占全年發展指標的41.7%。其中,生產技術能手和業務骨干黨員20名,占66.7%,35歲以下17名,占56.7%,大專以上文化13名,占43.3%。全年實現工業銷售106億元、工業增加值2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43%、30.11%。
2 主要做法
為切實做好非公企業黨員發展工作,進一步壯大非公企業黨員隊伍,我們做到了“四個突出”:
2.1 突出宣傳引導
積極發揮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的作用,主動與企業業主進行溝通,贏得業主對發展黨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等對企業發展黨員的目的、意義及黨的基本方針、政策進行宣傳,引導企業業主和員工正確理解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關系、思想進步與自身發展的關系,并通過廣泛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創先爭優”等黨性實踐活動,不斷擴大黨的影響,激發企業員工的政治熱情,增強廣大員工爭做一名共產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為他們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創造必要的條件。支部黨員陳宏芳、徐成海等積極推行“生產綠色產品,實施節能減排”工程,實現企業廢水達標排放,為企業節省數萬元。
2.2 突出跟蹤培養
通過建立工作臺帳和檔案,對入黨積極分子實行跟蹤管理,著力構建在學習上幫、工作上扶、實踐中帶的全方位教育培養體系。一是在學習中,為入黨積極分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參與企業黨支部理論學習活動。二是在工作中,讓積極分子擔任生產骨干助手,由幫扶人員做示范,指導他們如何發揮帶頭作用、提高技術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三是在實踐中,通過黨員議事會、黨員民主生活會等渠道,幫助企業搞好生產經營,真正發揮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黨組織對積極分子的吸引力。同時,采取黨員領導干部、黨員和人才“結對子”,進行“一幫一”跟蹤聯系和教育引導,把人才隊伍中的先進分子吸引到黨組織的周圍。恒寶公司黨支部注重入黨積極分子的管理和培養,一是把入黨積極分子登記造冊,編入各黨小組,并按照活動制度,嚴格進行管理;二是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訓,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知識、形勢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教育;三是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工作和學習情況,動態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
2.3 突出發展重點
按照“培養與發展并重”的思路,在企業黨組織發展黨員時突出三個側重點,即側重在企業業主中發展黨員,側重在生產技術能手和業務骨干中發展黨員,側重在優秀青年人才中發展黨員,以此改善黨員結構,壯大黨員隊伍。如鑫豐源公司黨支部在發展黨員過程中,著眼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堅持質量重于數量的原則,積極實施“紅領”培養工程,開展“雙培養雙發揮”活動:把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人才。恒寶公司黨支部堅持二項原則:一是堅持質量第一,防止突擊發展。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真正從思想上入黨;二是堅持黨性原則,嚴格入黨程序,嚴把“二關”,即把好支部大會討論表決關和把好預備黨員轉正關;堅持“三個不發展”:沒有經過一年以上培養考察的不發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成績不突出的不發展,群眾反映的問題沒有查清或黨內外意見不一致有爭議的暫不發展,確保黨員發展質量。
2.4 突出制度建設
在堅持發展黨員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群團組織“推優”制、入黨積極分子動態培養制、發展黨員公示制、票決制和入黨后跟蹤考察制度,確保“發展一名黨員、樹立一面旗幟、帶動一方群眾”。如鑫豐源公司黨支部實行“三推一選”制度(即企業工會、黨員、員工向黨支部推薦優秀分子,黨支部“選優”),抓好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拔,真正把思想上要求進步,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各類人才及時吸收到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來。
3 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調查發現,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發展黨員,存在以下“三難”:
3.1 教育管理難
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許多工人的政治熱情淡漠,對黨的認識不到位,入黨動機不純,功利性較強。有的想通過入黨來提高社會地位,有的想通過入黨來尋求精神上的寄托,也有的是為了個人和企業的名譽等。正式提出入黨要求的少,其中認識深刻、要求強烈的更少。有的甚至有這樣那樣的疑慮,給教育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3.2 跟蹤培養難
有的苗子剛剛選定或培養到中途,因為工作流動而前功盡棄。有的培養對象處在相對獨立的企業環境中,與聯系人和黨組織聯系不夠密切,給定向跟蹤培養帶來困難。還有的由于企業黨組織不夠健全,預備黨員不愿或無法把組織關系轉入所在企業,難以對其進行預備期的考察而影響正常轉正。
3.3 調查政審難
由于工作的不穩定和流動性較大,發展對象的外調政審和公示難度增大,甚至很難操作,無法掌握其全面、真實情況,外調政審也流于形式。探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3.1 思想觀念轉變,政治工作不到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非公企業工人作為新的社會階層,因自身職業限制,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與教育跟不上、不到位。特別是在暫無條件建立黨組織的非公經濟組織中,員工基本上沒有條件和機會學習黨的基本知識等政治理論。
3.3.2 工作流動頻繁,工人隊伍不穩定。
經濟體制改革導致了在非公經濟組織中員工的流動性加大,人們的擇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與員工都是雙向選擇,大多數員工都不會在一個企業呆很長時間,有的員工甚至連考察期未滿就離開了,這給考察培養和發展黨員帶來了難度。
3.3.3 支部組建困難,黨建覆蓋面不廣。
目前,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的數量與非公經濟組織的數量相比有很大差距。從整體上看,在非公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還存在一些困難:一是企業中的黨員分布零星分散,部分黨員由于在原戶籍所在村的待遇福利較好或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大等原因,不愿把組織關系轉入企業,使黨員數量達不到建黨組織的要求,盡管建立了聯合支部也難以奏效;二是部分非公企業業主不是黨員或忙于搞經營,不重視黨建工作,對建立黨組織不支持,存在顧慮,怕受限制、約束而不愿建黨組織。
3.3.4 政治宣傳滯后,黨群聯系不緊密。
由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生產管理的特殊性,業主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工人追求的是勞動極限報酬,相對外界來說幾乎是一個半封閉的圈子,成了政治宣傳教育的空白點,工人根本沒有途徑、時間和精力去了解黨的知識,從而疏遠了黨組織,淡化了黨群關系,致使黨組織無法在企業員工中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 方法與對策
4.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政治思想素質
在企業業主和員工中深入持久地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增強其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和教育的主動性。引導業主、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為發展黨員企業業主、員工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重點加強企業業主的政治思想教育,引起企業業主足夠重視,以更好地支持和開展黨建工作。
4.2 強化組織領導,把握正確方向
把非公有制經濟黨的建設當作實施固本強基工程的重要內容來抓建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領導機構,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完善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系會議制度,明確了聯系會議和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明確各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為發展黨員第一責任人,并在各非公企業下派黨建指導員,具體指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通過自上而下地建立領導機構,形成專人分管、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4.3 加大組建力度,擴大組織覆蓋面
本著“積極、堅決、穩妥、靈活”的原則,在原有基礎上合理增設黨組織:一是獨建。對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按規定單獨建立黨支部,由黨員非公企業業主擔任黨支部書記。企業業主為非黨的盡快發展為黨員,并培養成黨支部書記;二是聯建。對企業相對穩定,黨員人數不足3人或雖有3名以上黨員,但無合適的黨支部書記人選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由上級黨委牽頭,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近和黨員自愿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三是掛靠。對經營規模小、穩定性差、只有個別黨員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關系掛靠在所在地有關單位;四是統管。對僅有個別黨員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中的黨員的教育管理,由工商部門黨組織(個體協會)把對其業務管理和黨的工作統一管理,通過健全的黨組織來培養、吸納、發展優秀青年黨員;五是在沒有黨員和暫不具備條件建立黨組織的大型企業建立工會和共青團等群眾組織。
4.4 加大指導力度,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層層簽定責任狀,將組織發展工作任務落實到各單位和個人;抓好干部隊伍,尤其是聯絡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整體素質,通過選舉、培訓、考核,鍛造出一批敢管善管、積極肯干、樂于奉獻的基層黨務干部和義務工作者。并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考察制度,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做到思想上有人幫、組織上有人管、作風上有人帶,確保發展質量。
4.5 加大創新力度,統一操作規程
結合非公企業黨員的流動實際,創新工作方式,嚴把“五關”:一是入口關。通過廣泛了解、重點調查、定位跟蹤、定期交心、民主評議、綜合考核等步驟,選出好苗子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并做到“三個結合”,即選苗工作與企業崗位工作和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與群團推優工作相結合、與群眾公推工作相結合;二是培育關。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采取“三位一體”的培育方式,即由非公企業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培養聯系人三級共同培育;堅持每年舉辦一次非公有制企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并進行測試,測試成績存入考察檔案;教育內容堅持政治理論教育和思想信念教育、典型教育和實際工作相結合的模式;三是審查關。運用內查外調和查閱考察記錄等方法,重點對發展對象的政治背景、入黨動機、思想覺悟、作風品質等方面進行審查;四是公示關。堅持對擬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和擬轉正的預備黨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單位和戶籍所在村(居)的“兩地公示”制,接受群眾監督;五是程序關。做到“四個堅持”:堅持較長時間考驗原則,在本企業工作連續滿二年的員工方可考慮發展;堅持對未經過組織培訓和測試的不發展;堅持未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檔案的不發展;堅持未經過政治審查或政治審查不清的不發展。
4.6 加大管理力度,發揮黨員作用
一是抓好黨員的思想教育。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員所處的特殊環境,著重抓好黨性原則和組織紀律教育,提高他們的先鋒模范意識,使他們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二是強化黨員管理。凡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3個月以上的黨員,都應接轉臨時黨組織關系;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都應接轉正式黨組織關系;屬于經常異地流動的黨員,統一辦理流動黨員證。同時,按有關規定認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三是樹立典型。充分挖掘、培育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影響教育周圍員工,提升組織形象,增強黨組織職工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7 加大渲染力度,改進活動方式
一是在時間安排上,堅持每月一次黨日活動制度,盡量不占用生產時間,遇有特殊情況主動爭取企業經營者的理解和支持;在活動內容上,抓大放小,對黨和國家出臺的重大方針政策,上級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必須認真學習和堅決貫徹執行。除此之外,其它活動內容則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黨員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二是在活動方式上,堅持自主靈活,講求實效。結合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的自身實際,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開展獻計獻策、技能比武、安全生產競賽、黨員示范崗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