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經典小說《西游記》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的經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奇異構思最終寫成的。作品借助編撰的神話人物和神話故事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渴望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思想。
《西游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可謂熱鬧非凡。第九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后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到真經,修成正果。其中,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最為人熟知。
《西游記》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起來,開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這一特點直接影響著明朝以后諷刺小說的發展。整部小說想象大膽、構思新奇、令人拍案叫絕。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采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藝術形象;結構上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上生動活潑,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有生活氣息;主題上減少了原有故事的宗教色彩,大大強化了作品的現實意義,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色。
《西游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力作。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小故事,相互串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表現了僧徒、神佛、妖魔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在這無數充滿斗法的幻想情節中,寄寓了人民懲惡揚善的殷殷期望。
【閱讀指南】
一、讀:1.初讀,了解書中的情節和人物。了解書中講的是什么故事,人物是誰。2.再讀,欣賞精彩篇章。進入角色,感受作品的精妙,特別是扣動你的心弦的那些篇章,可以一讀再讀。3.三讀,要走出作品,來領會書中深刻的內涵,感悟作者的創作意圖。4.四讀,想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你會怎樣去寫,用什么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思。“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再讀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每讀一次,給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都會有新的收獲和感悟。
二、看:看影視,比較一下,影視與原著有何區別?影視直觀、形象,有聲有色,深受同學們喜愛,但它不能代替原著。因為文學原著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原汁原味,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個無限想象的平臺。比如,名著中的詩詞歌賦的藝術魅力,影視作品難于再現出來。
三、評:1.品評人物形象,交流學習體會。2.用自己的話講故事,述情節。
【名家點評】
《西游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并無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游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清代學者)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游記》,里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
——魯迅
《西游記》其想象情節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皆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北大教授)白化文
沒讀過《西游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
【讀后一思】
1.《西游記》,長篇_______小說,是中國成就最高、最受喜愛的_______小說。作者是_______。他的號是_______,_______朝人。
2.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最能體現孫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舉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經歷的種種磨難,舉四個即可。
5.談談你對這部小說所反映的主題的理解。
6.結合相關情節,說說孫悟空的性格特點和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所在。
7.結合具體情節,說說唐僧的性格特點以及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