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版民生服務中心
綏化市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實行鄉鎮與民政局共同管理,以鄉鎮管理為主,民政局具體負責業務監督和指導管理模式。
在人員編制上,各鄉鎮和街道辦民生服務中心,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鄉鎮長、街道辦副主任擔任民生中心主任,民政助理任專職常務副主任。具體工作人員采取從鄉鎮和街道辦在編干部、教師及鄉鎮站所人員中擇優選調,從事業編制中擇優調劑,從大學畢業生中擇優招聘等辦法,充實民生服務中心工作隊伍,使每個民生服務中心都有專職工作人員3—5人,各民生服務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2人。
在財力保障上,由縣(市、區)民政局為每個中心安排10萬元資金進行基礎建設,達到有桌椅、有微機、有卷柜、有電話、有耗材的“五有”標準。并由民政部門出面協調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為每個服務中心落實每年2萬元左右的辦公經費,保障中心的正常運轉。
各鄉鎮和街道辦都騰出2至4間辦公室作為服務中心的辦事處,并確立“五個一”工作模式。即設立一條救助熱線,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設立一處民生服務信箱,及時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建立一個民生接待站,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走訪一次鄉下,每周由民生服務中心主任帶隊走訪,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設立一名村級民生聯絡員,及時反映群眾的意愿和呼聲。
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鄉鎮民生服務中心的職能,各服務中心一方面加強培訓。在市民政局統一規劃設計下,抽調基層業務骨干,分別就基礎業務、民政政策、信訪疑難問題處理、臺帳報表的方法等,重點對中心主任、副主任進行了培訓。并指導各縣(市、區)利用兩個月的時間,集中對中心所有工作人員進行了分期培訓,合格者持證上崗,使他們盡快進入了工作角色。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建設。統一研究制定了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在日常管理、崗位職責、信訪接待、資金管理等6個方面15項制度,包括《城鄉低保管理制度》、《信訪接待處理制度》、《深入基層走訪回訪制度》、《民生服務中心(站)日常工作制度》等規章制度,并將民生服務中心(站)領導分工、工作職責和各項規章制度制成圖版、懸掛上墻。
此外,還建立了激勵約束機制。制訂了《全市低保系統內部監督管理辦法》,明確了“十必須”、“十不準”規定。并針對民生服務中心,專門制定了工作考核及獎懲辦法。在各鄉鎮及民政局設立了監督網頁和舉報電話,確保各種問題及時得到查處。
總之,綏化市民生服務中心建設,不但在中心領導配備上體現了民政的行政主體地位,還在服務內容上突出低保、醫療救助、五保、優撫、救災救濟等民政業務內容,體現了民政的主體地位和核心職能。
辦公大廳式民生服務中心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構建了以鄉鎮(辦事處)民生服務中心為載體,以服務窗口為主體,以村級服務代辦點為網點的民生服務體系,在全縣22個鄉鎮(辦事處)設立高標準民生服務中心,將計生、養老、醫保、就業創業等8種農村最需要的民生服務統一起來,限時辦理。還適度下放了部分登記、審批權力,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鄉鎮民生服務中心隸屬于鄉鎮政府管轄,實行“首問負責”和“零距離”服務。其機構人員設置為4—5人,包括主任、會計各一人,服務人員一人。
民生服務中心定期發布群眾關注的惠農補貼、低保、社區服務、救災救助、村務等各項涉農政策,切實解決好廣大群眾的吃、穿、住、醫、教等民生問題。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他們還積極推行“統一受理+全程服務+全程代理”的模式,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咨詢答復。
為確保民生服務信息化建設標準化,該縣嚴格執行一套高檔辦公硬件設備、一套便民設施、一套服務臺賬、一套服務資料、一個群眾意見箱、一部服務熱線電話“六個一”標準。同時,建立健全了民生服務中心管理、服務、監督檢查、績效考核等制度和工作流程。
為進一步發揮民生服務中心服務效能,方便群眾辦事和監督,單縣還將全縣鄉鎮(街道辦事處)民生服務中心的“為民服務熱線電話”號碼及負責人名單全部公之于眾。如有反映民政業務范圍內的求助事項,咨詢民政政策法規和辦事程序,反映工作人員在工作作風、工作質量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等相關事項,可以隨時撥打。
專員式民生服務中心
河南省新鄉市牧野區民生服務中心從“為民、惠民、便民”的服務理念出發,通過整合公共資源,進一步搭建社區(村)服務工作平臺,以基層黨(工)委為單位,牽頭做好民生服務中心的創建,同時輻射到各社區(村),建立民生服務站(點)。
每個服務中心明確1名專職工作人員,社區(村)確立1名民生事務聯絡員,做好涉及民生事物的收集、上報、落實、反饋工作,為群眾提供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務。嚴格落實一套辦公設備、一本服務臺帳、一個告示牌、一部服務熱線電話工作措施,加強服務中心建設。并詳細規定了服務宗旨、工作職能、工作原則、服務承諾、服務范圍、受理程序、工作流程、工作職責、工作權限、時限要求等方面的要求,確保民生服務中心便民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民生服務中心本著解決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重點解決低保戶、邊緣低保戶、重殘家庭、空巢老人以及各類特困群眾和家庭在生活、就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他們的生活。服務項目涉及水電安裝、土建維修、管道疏通、法律咨詢等上門免費或優惠的便捷服務,并為廣大下崗失業人員崗位培訓和再就業提供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