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劇《白毛女》是一部創世之作,拉開了歌劇表演藝術更新改革的序幕,而且是中國歌劇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中國民族歌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重要標志,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白毛女》;民族歌?。粚徝纼r值
民族歌劇《白毛女》以女主人公喜兒坎坷悲慘的命運作為線索展開講述,劇情曲折動人、富有傳奇色彩。這部歌劇由延安魯迅學院集體創作,馬可、張魯、翟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作曲,1945年初寫于延安,并于同年4月首演。這部歌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的基本矛盾——廣大貧農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它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主題?!栋酌肥且徊縿撌乐?,拉開了歌劇表演藝術更新改革的序幕,而且成為中國歌劇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中國民族歌劇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國民族歌劇發展中第一部真正建立在自己民族音調基礎上的,深刻反映當時社會嚴重的階級矛盾和斗爭的大型的現實主義歌劇。它是中國民族歌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重要標志,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民族歌劇《白毛女》以感人的故事情節與形象貼切的藝術表演,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社會中,農民受盡地主的剝削壓迫和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運用對比手法,更加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強烈思想感情。隨著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人民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演遍了全中國的歌劇《白毛女》,對爭取新解放區的群眾、激勵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的革命斗志,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民族歌劇《白毛女》不僅在當時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悉和熱愛,時至今日仍然深受國內外眾多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它作為一部成功的歌劇作品,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中國歌劇歷史長河中具有其他作品所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白毛女》作為中國民族歌劇的一部成功之作,擁有這樣大的成就與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息息相關。
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回首過去,民族歌劇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為培養中國人民的文化素質、革命精神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大眾文化盛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似乎都很崇尚流行音樂等一些非主流音樂,而一些高雅藝術卻越來越被人們所遺忘、所忽視,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我們更加要重視精神建設,更需要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重視中國民族歌劇這種作為民族文化形式出現的高雅藝術。政府部門也應對其發展給以重視和支持,多舉辦一些演唱大賽,這樣更有利于讓人們發現中國民族藝術這一燦爛瑰寶的神奇魅力。
民族歌劇的發展創新,首先應處理好中西方歌劇之間的關系。西方歌劇出現的較早,經驗較豐富,有人說應該像西方歌劇靠攏,越學習西洋的藝術越能與世界接軌,但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跟著別人走是永遠也走不出來的,我們只有把中國民族歌劇與西方歌劇中的精華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加注重中國民族特色的東西,學會開拓創新,努力創作出精品,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這樣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走出一條屬于中國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次,處理好繼承和發展之間的關系。中國民族歌劇是一種建立在中華民間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的藝術形式,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同時,還和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戲曲、歷史、文學等姊妹藝術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中國民族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果脫離了民族藝術這方沃土,也就沒有所謂的中國民族歌劇了。我們應當在借鑒的時候有所選擇,而不是盲目地照抄照搬,把一些歌曲完整地拿來使用,重要的是要領會中國民族藝術的精髓,并且對其進行深度的挖掘,熟練各種表現手法。在這方面我們應該遵循著名音樂家馬可先生的一句話:“繼承和發展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發展必須繼承,真正的繼承也必須發展、突破?!边@樣才能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中國民族歌劇從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開始,至今已經有八十余年的歷史了。就像任何新生物發展一樣只有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才能求得發展。在其坎坷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探索過,彷徨過,遭受過嚴重的破壞與摧殘,但是我們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終于迎來了那備受矚目的輝煌。當今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大眾的欣賞模式也趨向多元化發展,中國民族歌劇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因此,我們一定要在保持中國民族風格的前提下,緊跟時代的腳步,在新一代歌劇創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地探索、創新,形成屬于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特色,讓這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并且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心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關注中國民族藝術的發展。
(作者單位:保定學院音樂系)
本欄責編:詩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