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著名語言學家格萊斯所提出的合作原則為基準,旨在分析趙本山小品《火炬手》中語言的幽默效果。作者得出了兩條結論:(1)趙氏小品語言的幽默多源自對合作原則中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的蓄意違反和對某些修辭的特別變異化而達成的效果;(2)通過對此文本進行研究發現,中國式幽默獨特之處在于它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以及與本土文化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小品;《火炬手》;變異修辭法;合作原則
一、小品的來源
“小品”一詞,源自對佛經篇幅的框定,是指一種文體。我國古代四大譯經家之一的西秦高僧鳩摩羅什在翻譯《摩訶般若波羅密經》的過程中,將較詳的二十七卷譯本稱《大品般若》,較略的七卷譯本稱《小品般若》,“小品”一詞開始出現。它也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較短,多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夾敘夾議地說明一些道理,或生動活潑地記述事實,抒發情懷。[1]
二、趙本山喜劇小品的特征
首先,趙本山小品根植于生活,與現實緊密結合,具有濃厚的草根氣息。
其次,趙本山小品的藝術表現特點是以殘缺、丑陋、怪狀、不協調和不完整的肢體動作與面部造型,配以簡單、原始、直白和惡意嫁接的語言表達來形成滑稽和幽默的藝術效果。這正是他善于發現人性的弱點和利用人性的癖好的高明之處。趙本山能夠出人意料地搔到人性的陰暗癢處,從而一步步地誘導觀眾盡情地釋放“人生的郁悶”,如魚得水地把現實的問題和人物的心理赤裸裸地表現出來,觀眾在視覺、聽覺和心理感受上,領略到了從未有過的“新奇”和“暢快”。
三、運用合作原則和變異修辭學
分析《火炬手》文本
在言語交際的信息傳遞過程中,合作原則對于言語交際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語言運用中,人們常可見到違反合作原則的言語現象,許多以漢語修辭格的方式體現出來。違反量的準則的閃避、同語、歧疑、精細,通過提供不足或多余的信息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乏幽默意味;違反質的準則的反語、夸張、比擬或正話反說或言過其實,諷刺效果不言而喻;違反相關準則的移就、拈連、比喻使得言語表達異常生動形象;違反明了準則的反復、折繞則故意讓語句羅嗦重復以達到強調、突出的目的。[2]它們或聲東擊西,或含蓄蘊籍,雖違反合作原則,卻很好地完成了交際任務,從而彌補了對合作原則的違反。
小品是一門表演藝術,同時更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趙氏小品在中國小品界獨樹一幟,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從語言學角度看,它大量運用了修辭學中的偏離理論,使語言離開人們所習慣的軌道,突破人們慣有的思維模式,能夠產生積極的修辭效果。這種超常規的偏離[3]是一種成功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試圖通過運用語言偏離理論來分析趙氏小品語言的偏離現象,從而揭示趙氏小品如此火爆的深層原因。
(一)關系準則
(a)宋:錯,這是一條奧運火炬手的腿!
趙:哦,火腿啊!
(b)趙:我再給你揉揉肚子,再來盤火腿腸。
以例句(a)來闡述,白云(宋丹丹飾)本意是想炫耀自己即將當選的奧運火炬手身份,并借機強調自己“尊貴”的腿,然而黑土因為迫于她的“威懾”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靈機一動就靠自己的詼諧,反面諷刺了白云的自恃清高。其實,“火腿”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意義早就不言而喻,但它的擴大版本就很少人能夠立馬明白,超乎人們的一般想象力范圍就達到了詼諧幽默的效果。
同時,這里也運用了語音偏離[4],借助“聽文生義”這種方法,對自己不熟悉而觀眾熟悉的詞語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來解釋,與原來意思發生了巨大偏離,這些話語表面上遵從了合作原則,實際上是對合作原則的偏離,偏離了人們正常的思維軌道,但這種偏離是成功的,它因牛頭不對馬嘴而使人覺得滑稽可笑,又能表現小品人物的憨厚樸實。
(c)歷史上誰跑最快?——曹操!說曹操,曹操到。
(d)什么運動以鑼鼓聲開頭和結束,有一定危險性?——耍猴!
(e)齊得龍!齊冬強!——齊得龍冬強!
宋丹丹根據諺語認為曹操是歷史上跑得最快的人,趙本山把主持人的太極表演理解為打麻將,也是由于同一句話或同一個動作的不同涵義的“相互干涉”而產生的喜劇性,以及讓后來的“包袱”都故意地去曲解它原本的意思來達到喜劇的效果。
通過以上一系列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趙本山小品所有的不一致性都通過語言的不一致體現出來。如果借用柏格森的話,那么歧義就是“相互干涉”的情形在語言層面的體現,語言的歧義就是一句話或一個詞語。同時,也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并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釋,當聽話者理解的語義與說話者的初衷不符,兩種意思就產生了相互的干涉,從而引起滑稽效果。
(二)質量和數量準則
(f)英語中“茶“怎么說?——Tea
綠茶呢? ——綠Tea
(g)誰要是敢跟你爭這個奧運火炬手的位置,我跟你爹就把他帶走!
在喜劇表演中,演員常常會有意提供一些非真實的甚至是錯得很離譜的信息,它們通常與現實相沖突,因而缺乏邏輯性。黑土因為急切搶答而鬧出的笑話,從另一方面說,卻是創造性地把兩種語言融合在一起,這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一種噴之欲出的笑料。然而,從合作原則的角度看,質量準則要求我們在講話中要提供真實、可靠、充足的信息,小品選段靠有意違反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云本意是想“威脅”黑土放棄與她爭奧運火炬手的機會,于是在獲獎感言中故意提到自己已故的母親,語體的顛倒使用恰恰制造了幽默的氛圍,“帶走”本是一個很普遍的口語詞匯,然而用“帶走”來置換“死亡”的意義,讓人聽起來確實忍俊不禁。
(三)方式準則
(h)趙:(猛地閉上眼大喝一聲!) 好!!(猛拍手)感謝……T……威, 哦不……感謝所有TV……感謝廣播兒……好!!(大喝一聲,猛拍手!)……今天,這里……蓬蓽生輝,人山人海,海枯石爛,……我做夢都沒有想會成為火炬手, 我……謝謝,我其實不是火命, 我是水貨……
黑土的這番獲獎感言毫無疑問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把劇情推向了高潮。他很緊張:“今天,這里蓬蓽生輝,人山人海,海枯石爛”,“感謝政府給了我重新做人的機會”,舉止與情境很不一致,甚至他還“無意間”詆毀了自己的形象, 讓一場原本為獲獎感言的榮譽演講淪落成“罪犯”自白,再加上他不分場合地亂拍手以及話語突然的岔接,把整個氣氛推向頂點。當目的和手段完全相反[5],卻還要竭盡全力地追求一種毫無實體性價值的目的或者戲謔式地追求一種嚴肅的目標時是可笑的。爭當火炬手的目的是崇高的,但爭取的手段卻是逗樂式的搶答問題,爭取的過程極其不嚴肅,這就是目的和手段的不一致。
通過以上論述,趙氏小品以其獨特的詼諧幽默,生動真實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社會現實,深受大眾贊賞,堪稱中國文藝界的“國粹”。
注釋:
[1] 參見小品,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89507)。
[2] 參見黃文曉《英語幽默中合作原則的運用》,《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
[3] 參見張月芹、鄭陽《趙氏小品語言偏離現象分析》,《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4] 參見高勝林《音形趨同語義偏離——幽默的結構模式之一》,《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5] 參見李志榮《英語幽默小品中的“合作原則”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作者單位:四川外語學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