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是詩人生命和情感的再現,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泉水。冬青先生的詩正是如此,他不為紅袖添香,也不為風暴海洋。這些詩,是他的心靈之歌,是他生命的旋律。他用詩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情感歷程、生活步履,在文字的調遣和藝術的想象中,讓生命獲得了快感,同時也表達了他的一份社會責任心。
關鍵詞:冬青;詩集;《愛的旋律》
在影視和網絡文化日益發展和繁榮的今天,我不知什么原因,往往無端地生出一些悲哀。我為文學悲哀,主要是我們曾經無限尊敬和崇拜的紙質文學,它是那么的寂寥,猶如廣寒宮中的月桂,當人們需要或者為了進行某種懷念的時候,才想起它,才仰頭看看它。小說、散文如此,一向無人問津的詩歌更是如此。但是,正如生命和愛永不熄滅一樣,文學尤其是最不被人看好的詩歌,依然青春勃發,依然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年輕人喜歡,中年人喜歡,老年人也喜歡。冬青先生的詩集《愛的旋律》即是最好的佐證。
冬青先生本名陳顯洲,重慶市江津區人,早年就讀于青海農業學校。離開書聲瑯瑯的校園,踏入物欲橫流、人頭攢動的社會。在中國社會剛進入改革開放的年代,他丟掉了旱澇保收的鐵飯碗,滿懷熱情投身商海。幾度商海沉浮,潮起潮落,云聚云散。一路上有春天的陽光,花團錦簇;也有冬天的雨雪,冰凍三尺。即使泥沙迷蒙了雙眼,激流沖垮了堤壩;即使心力交瘁,傷痕累累;他也從來不失望不氣餒,摔倒了再站起來,堅強的意志與生命同在,終于成就了他今天人生的圓滿。支撐著他在人生之路上不斷前行的除了超出常人的意志力,還有他對詩歌由衷的熱愛?!拔覠嶂詫懺?像火山把熾熱的感情釋放/我深愛著詩/哪怕‘窮困潦倒’”(《有感而發》)。
冬青先生寫詩,完全沒有功利性,因為他愛詩,愛的是詩本身。詩能排遣釋放他憂愁悲傷的情緒,抒發他刻骨銘心的情感。即使生活跌跌撞撞,他也義無反顧,帶著他一生鐘情的詩歌。
從文學即人學這個意義上說,《愛的旋律》是冬青先生一生的寫照和剪影,是其人生之路的見證。冬青先生從舊時代走來,經歷了共和國的歷次重大事件和社會變革。無論命運把他拋向何方,在波譎云詭中他仍然充滿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愛。作者在《不敢忘卻》中以充滿豪情的語言,熱烈地歌頌了清末抗日英雄鄧世昌與敵同歸于盡的英雄氣概?!赌赣H身邊的搖籃》讓我們在回到夢幻般的童年時又感受到了祖國母親的親切與溫暖:“母親身邊的搖籃/搖啊搖/搖出了黎明的燦爛”。作者在寫勞動者的詩歌中,表現出的不僅僅是同情,而是熱烈的贊美:“他們一身污水/他們雙手污泥/他們一臉骯臟神情疲累/出現在衣冠楚楚的人群里/多么不協調/‘好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人’”(《清理下水道的工人》),“希望變成現實/人們搬進新居/帶著滿臉的喜悅/道一聲向你致敬/辛勞的建筑工人”(《建筑工人》)。這種愛,常常體現在他對故鄉念念不忘的情懷之中:“啊長江/兒時的我/常枕在你的身旁/做著許多許多/金色的夢”(《兒時的記憶》)。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關心是廣泛的,視野是開闊的,社會生活中的每一次律動,都深深地吸引著他熱情的目光?!队駱涞卣稹芬辉姼潜憩F了作者的大愛精神:“我的親人們/流離失所/我的親人們/傷痕累累/我的親人們被埋進了瓦礫中/我的親人們/被死神奪取了生命”。
在冬青詩集《愛的旋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描寫和吟詠愛情的詩篇。愛情是美麗的,讓人熱血奔涌心靈戰栗;愛情又是古老而年輕的,不斷撥動我們生命的琴弦。冬青先生的愛情詩情感真摯,纏綿婉轉,在深情而年輕的歌唱中略帶感傷憂郁的情調。如《初戀》《你和我》《情緣》等。現舉《愛的旋律》一詩為例:“啊,姑娘/我看見你正在流淚/你的眼淚就像那滴滴露珠/滴在片片翠綠的嫩葉上/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珍珠/我多么想把這顆顆珍珠拾起/讓它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
面對這些詩句,我仿佛又走進了汪靜之的《蕙的風》《芭蕉姑娘》《伊底眼》那些美妙的意境之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把愛情詩寫得如此真情而優美,實在難能可貴,令人感動。
詩是詩人生命和情感的再現,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泉水。冬青先生的詩正是如此。他不為紅袖添香,也不為風暴海洋。這些詩,是他的心靈之歌,是他生命的旋律。他用詩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情感歷程,生活步履,在文字的調遣和藝術的想象中,讓生命獲得了快感,同時也表達了他的一份社會責任心。這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愛。這份對生活的愛,對詩歌的愛,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美滿,讓我們的生命永遠年輕,永遠健康美麗。
王應槐,文藝評論家,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已發表評論及各類文學作品近四百篇(首)。主編《審美大辭典·教育科學審美》,出版文學評論集《文學的真諦》,美學文集《 走進美學 》《美學風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