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當年在錦江河中得到一塊文彩如畫的奇石時寫道“蜀道多花草,江間饒奇石。”
今年我在眉山市彭山縣錦江鄉天庫村奇石苑見到一件奇石,深有感觸,也不禁描繪了巨石那“眾竅胸中空,千秋凌勁風”的形象。
早就從報刊上見過報道,說天府奇石苑為“奇石之最”,“西部奇觀”;而我慕名已久難酬夙愿,沒能前去觀覽。幸有貴人相助而得如愿以償。
初冬,文友辜兄電話相邀往天府奇石苑觀光,瞬間即駕車來接。山口河谷間白霧迷蒙,車速只控制在40碼。經彭山過錦江橋走半邊街,無驚無險一路順風便到達目的地。
天府奇石苑位于錦江鄉天庫村,建在錦江左畔一小丘山腰,坐北朝南,人氣頗旺。一條水泥車道從門前經過,越小丘向東而去。苑門前建有賓館和停車場。但見奇石苑門楣嵌著“天府奇石苑”一排金色字,到也很有氣派。進苑門,內院里有一巍巍然凌空、連座有七八米高的巨型太湖石矗立中庭。那雄渾而頂天立地的形象,活脫脫一位獨立崖岸,雄視天下的巨人。看他威嚴莊重而胸懷若谷,腹背洞見,毫無隱私,正是我夢寐以求的高度透明、王者之風的人物形象!我在巨人石前肅然起敬。
在巨人石斜對面右側還有一墩高約3米的太湖石。默然敬守在一塊如幾如案的平臺中央。不方不圓,無孔無竅,有人為之標名日:“古瀑留痕”。我左右環視應改“瀑”字為“印”字。因其形狀似一印盒,暢想內中也許儲著王者之印,所以改名“古印留痕”好。
苑主倪成學是老辜的熟人。他聽說我們到了,不知他放下了手中的什么活計,親自來迎請;他那紅光閃耀著的額角還掛著晶瑩汗珠兒。一眼看便是地道的實干能人。
苑池水域有品茗軒。品茶寒暄中得知,苑主是龔嘴電站退休工人,在大渡河工作了幾十年。這片奇石苑占地僅50余畝,原是集體的荒坡地。因上世紀60年代末在荒坡上種有百株梨樹,落實責任制時不好劃分便提留集體所有。苑內高大的喬木梨樹也有40余年的歷史了。
奇石苑的創建。是把荒坡改造成臺階,依勢布局,參差不齊分為6級。無論布局設計及展館和收藏的廳室,都是苑主自己設計。他會木工,懂建筑,又是駕駛員。一應施工自行操辦,雖日不甚“洋氣”到也古樸適宜。階梯壁壘,曲折迂回,之字路道,亭臺相望,到也與凝沉渾重的展品太湖奇石相得益彰。他用租賃土地方式與天庫村成交,于是天府奇石苑誕生了。
奇石苑以太湖奇石展件為主,輔以各種翠竹,盆景花卉,樹木蔽虧日月十分靜謐,大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之美妙。一路行來,從苑主倪成學解說里,我學到了課堂上無法想象的知識,令人真有。吾不如老圃”之慨。我們從蓮池上紫竹林到別有洞天館,又從悟石亭到水晶柱藏室,然后看石趣堂;又欣賞他那一盆一景物,一盆一山水的檳榔盆景區,金桔盆景區,銀杏筍盆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最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對于銀杏筍盆景區中銀杏筍的來歷與培養。
但凡百年銀杏樹根處大都能生長銀杏筍子。掘開根頭尋到筍芽從根上連皮切下,把筍尖朝天根朝地育入盆中,待新根扎穩后,筍梢根部即綻新芽苞漸漸發出新枝,筍塊亦隨之茁壯成長。如種倒槐一樣,“以天作地地作天,易乾為坤坤為乾”。我聽了只有點頭了。
在金桔盆景園,他指著存放在地還未安排展館的36個紅砂巖圓石球說:這叫“龍寶石”傳說是古代蟒蛇修煉成龍之前的修煉物,至少修煉幾千年才能成這樣子。當然傳說不足信。其實是石核。是炸巖時,從巖中心滾出來的,有石球處,那巖石就有一個很大的圓孔。這全憑大自然天生。
最令我流連的是幾百塊露天展館的太湖奇石,有高3米重12噸以上的,有重半噸的,以高2米左右,寬1.5米厚0.8米的為數眾多。每塊石上都有渦洞石眼,四面玲瓏。彼此相通,滄潤岣嶙,峰巒相續;猶如重崖復嶺逶迤相連,深洞巨壑,澗溪相沖。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乾坤。巖巒洞穴無窮,石與石崗連埠接,人在石林中,咫尺相望,如在重山大壑之中,幽谷懸崖之底。被巨石的藝術形象熏蒸,精神化入抽象意境,聯想悠思,恍兮惚兮,物我兩忘,心靈得到充分凈化,“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悟石亭是苑中極幽靜處,梨木蔽日,修竹遮陰,特別適合中老年成功人士在此靜坐悟石,吸靈蘊,增智能。觀花,觀木,觀果,觀竹,看螭虬曲屈,盤根錯節,出神入化,默覺乾坤奧妙。當然更歡迎文藝家,小說家,詩人、畫家、音樂家,到此吸神韻,獲靈感;從仙蹤魔影圖上取靈性,在神諭佛偈思悟中獲真諦。即使是中小學師生游后,思緒亦能長出飛翔的翅膀。異想天開,讓思維更新而升華為創造。
我從悟石亭出來,遍體輕松,心曠神怡。那水晶館里晶瑩明潔高達2.5米的鐘乳石筍三峰和那石趣堂里數百件來自黃河,三峽,大渡,青衣,岷江,的五彩文圖石的如詩如畫的形象更清晰在目。我想,如果把那些未能展出的小巧玲瓏的太湖石與那幾千年石破天驚誕生出的龍珠石聯姻,新辟一個“八陣圖”館,請諸葛孔明上座,擺起他生平絕學“八陣圖”,不更增添出奇石苑的奇趣嗎?
我佇立巨人石前,凝視他那虛懷若谷的偉大胸襟,驀然悟出奇石苑里物質奇多綽綽有余,既名“天府奇石苑”,便是中國西部創建的唯一的,具有嶄新格局的大自然藝術之寶庫。人們審美特征發展的趨向是美與奇并存,要從更廣闊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里去發現新鮮的美,多樣的美,從雄、新,博、文、秀、悟、玄、趣等領域去做美的大文章。
仰望巍峨巨人,我不由感到宇宙之偉大和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