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樹義
以人為本 立法為民
——訪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申聯彬
□ 趙樹義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
2011年3月10日,吳邦國委員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鄭重宣布: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成為出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熱議的話題。
為了更好地解讀這一重大成果,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申聯彬。
記者:到2010年底,我國已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立法工作成績斐然。您是全國人大代表,還主持制定了多部地方法規,感受一定會更深吧?
申聯彬:是的,聽到吳邦國委員長鄭重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我很振奮。我感到,吳邦國委員長作的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和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和愿望,是一個科學務實、凝聚共識,充分彰顯依法治國理念的好報告。
大家知道,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大成果,是我們國家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我認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后,如何在這個新的起點上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
因此,我建議:要按照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科學和諧統一的要求,抓緊修改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法律;要抓緊做好現行法律的法規配套工作,及時出臺相關的配套法規;要抓緊研究制定推進轉變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記者:如果說立法工作是一項奠基工程的話,那么,執法工作則是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大廈的根本保障。為了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進程,當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什么?
申聯彬:我認為,始終抓緊抓好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非常重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如何在此基礎上,實現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顯得更為突出和緊迫。所以,要站在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的高度,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貫徹實施。要嚴格監督國家行政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依法行政,嚴格監督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公正司法,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真正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記者:要貫徹實施法律法規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
申聯彬:抓好法制宣傳教育對于貫徹實施法律法規具有重要意義。要廣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重大意義和基本經驗,廣泛宣傳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教育,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帶頭依法辦事,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解決矛盾糾紛、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全社會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從而有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局面。
記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國家各方面、各層次、各領域全部現行立法的集大成者,當然,也包括山西制定的地方法規。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在地方立法方面有哪些特色?
申聯彬:山西人大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本著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提高質量和立、改、廢相結合的原則,運用法律手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概括起來,有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把我省改革開放和轉型跨越發展的具體實踐作為立法基礎,科學選擇立法項目,編制立法計劃,力求制定的法規有特色、好操作。
二是把開展調查研究貫穿于立法工作全過程,掌握真實情況,深入研究問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確保立法決策有堅實的基礎。
三是把創新工作方式作為提高立法質量的重要方面,積極推進法規起草主體多元化,加強與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聯系,切實防止和克服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傾向。
四是把每件法規草案放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審議和修改,認真聽取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各方面的意見,保證制定的法規符合實際、切實可行。
五是把開門立法作為拓展民主立法渠道的有效途徑,廣泛征求省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使立法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去年,我們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向全社會公布《山西省消防條例》和《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法規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收到良好效果。
六是把法規清理作為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務,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關于做好地方性法規清理工作的意見》,對我省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進行了清理。
記者:吳邦國委員長在常委會工作報告中談到五條重要的立法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堅持社會主義法制統一。這五條經驗也為地方的民主法制建設、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請您結合山西今年立法工作安排,談談地方的立法工作好嗎?
申聯彬:山西今年的立法工作要進一步增強特色、不斷提高立法質量。按照中央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確定的立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著眼于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一手抓法規制定、一手抓法規完善,努力推動解決影響我省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以及涉及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的問題,為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法律保障。
今年,常委會圍繞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特別是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著重就發展循環經濟、加強“三農”工作、加強生態建設、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科技創新、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等重點工作,確定了18件立法項目,其中正式項目12件、預備項目6件。12件正式項目中,一方面,要制定循環經濟促進條例、突發事件應對條例、抗旱條例、水路交通管理條例、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地方志工作條例等6件法規;另一方面,要修改建筑工程質量和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節約能源條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會計管理條例、律師執業條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等6件法規。
常委會要把提高立法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立法調研、論證,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立法需求和人大代表的立法建議,努力擴大人大代表、人民群眾對立法工作的有序參與,增強法規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繼續做好法規草案的統一審議,加強對現行法規的修訂完善,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
□ 編輯 尹麗麗 □ 美編 王 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