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鄧凌原
特崗教師的“特色人生”
□本刊記者 鄧凌原

“80后”女黨員特崗教師愛在鄉村 。
2011年7月5日,湖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設崗位計劃教師(以下簡稱特崗教師),3620名應屆畢業生經過筆試、面試,順利進入到體檢階段。
2006年,為解決農村地區師資緊缺,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聯合實施“特崗教師計劃”,由中央財政支持,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農村學校任教。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特崗計劃”實施以來,共招聘特崗教師23.7萬名,占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總數的5.3%。其中,中央“特崗計劃”招聘18.5萬名,地方“特崗計劃”招聘5.2萬名。共分布22個省區、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87%的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后選擇留任當地。
位于湖南歷史文化名城的邵陽學院,是一所省屬多科性本科院校。
杜超雄是該校數學學院07級的班主任老師。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隨著“大學生村官計劃”、“西部志愿者計劃”和“特崗計劃”等項目的啟動,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到基層就業。杜超雄所帶領的07級數學系共有四十多個人,有的考上了“大學生村官”,有的去了西部,其中有六七個學生選擇了特崗,去基層教學。
何丹梅和徐婷都是杜超雄班里的學生,初見記者,這兩位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年輕女孩有些羞澀。
“去的地方可能很偏僻,很艱苦,你們有心理準備么?”記者問道。
何丹梅報考的是新邵縣潭府鄉車峙學校初中數學老師,她十分從容:“農村缺老師啊,在那里也許能更好地運用我的專業知識。”原來,她從小在農村長大,家中有三姐妹,父母含辛茹苦送她念完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我不想離家太遠了,況且大城市的生活壓力也很大”,至于條件的艱苦,她早有心理準備,“難道還能比我小時候更難嗎?”
“只要自己努力,我想特崗教師的生活也一樣精彩吧。”徐婷個子嬌小,皮膚白皙,兩個月后,這個漂亮的女孩將成為新邵縣坪上老山學校的數學教師。此前,她剛剛拒絕了新邵縣一家私立中學。雖然去的是一個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地方,但她覺得,“作為一名本科畢業生,我必須務實,基層工作經驗是縣里的私立學校花錢也買不到的。”
越來越多像何丹梅和徐婷這樣的大學生,在即將走出校門時,不再緊盯著城市里的就業崗位,而是選擇到更加艱苦的偏僻農村,到基層去找尋人生的價值。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指出,“特崗計劃”實施四年以來,不僅增強了農村教育的生機活力,改善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老化的狀況,還打破了一些地區因財力影響長期不補充新教師的局面。
在湖南,這群有著本科學歷、持有教師資格證書、整體素質較強、思維活躍的年輕特崗教師們,受到了鄉鎮學校和農村學生們的一致歡迎。
暑假到來,23歲的劉四純剛剛過完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年,這一年他顯得特別忙碌。作為湖南省隆回縣鴨田鎮中心小學的特崗教師,他不僅擔任了一個班的語文、兩個班的英語、三個不同年級、班別的美術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是三年級一個班級的班主任老師,每天至少有6節課,工作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
“班里的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家庭的教育和關愛,在管理上和教學上有一定難度。”劉四純畢業于湖南省邵陽學院英語專業,有著專業八級證書的他在教學方面游刃有余。學校里的老師告訴記者,劉四純喜歡小孩,工作特別認真負責,“小劉上課的班級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的第一、二名”。
鴨田鎮離隆回縣城有160公里,共3個小時的車程。剛來的時候,劉四純覺得自己簡直適應不了,這里的教學設施、生活環境與大學校園有著天壤之別,連回一趟家都很不容易。孩子們的天真純樸、同事的理解、領導的關心,逐漸讓他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動力。沒有備課的地方,他在自己的小屋里搭起了簡易寫字臺;沒有多媒體教室,他領著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學生們都很喜歡他,把他當成親密無間的“知心大哥哥”。
劉四純告訴記者,他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是886.8元,此外每年有12000的績效工資,而且績效工資并不是全額的,要根據每個特崗教師的具體教學情況進行發放。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特崗教師聘期為3年,聘任期間,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標準。2006年,中央補助特崗教師的工資標準是人均每年1.5萬元,2007年調整為18960元,財政部等部門最近決定,將標準提高至20540元。聘期結束且三年年度考核合格的特崗教師可留在當地任教并納入當地教師編制內管理。
按照《2011年湖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設崗位計劃教師招聘公告》,今年湖南省特崗教師招聘崗位共5213個,其中初中崗位1730個,小學崗位3483個。據統計,通過報考資格現場確認的共10796人,但最終確認的體檢名額中卻只有3620人。到目前為止,尚有1593個崗位空缺。對此,湖南省特崗計劃工作辦公室已于7月12日前后組織開展征集應聘志愿網上報名。
杜超雄老師告訴記者,隨著畢業季的臨近和就業工作的繼續開展,應屆生中途放棄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現象并不少見,“有些學生來自城市,擔心農村條件差,所以中途退縮了;有的學生覺得特崗教師是個新事物,不知道三年后何去何從,一旦有了別的就業機會,也就打了退堂鼓。”
何丹梅也表示,當時班里報考特崗的同學有十幾個,“堅持到最后,也就我們六七個人了。”
“去年畢業的一個學生,考上了湖南省隆回縣一個偏僻山村的特崗教師,但去了之后才發現條件太差了,當地沒有煤球,只能燒柴,中午還要給學生熱飯,結果不到三個月那個女生就走了。”杜超雄顯得有些無奈。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工資待遇、住房條件、三年后的去向等,是應屆生在選擇報考特崗教師時最為困惑的問題。即使是已經明確了工作意向的特崗教師,心中也難免沒有這種擔憂。
“三年后我想考研究生,有什么優惠政策嗎?”、“特崗期間可以報考公務員嗎?”、“會不會拖欠教師的工資?”、“聽說特崗教師特別辛苦,是不是一個人要上好幾門課?”這些問題的背后,是這些即將走向講臺的特崗教師們共同的心聲,他們希望特崗教師政策能夠延續并日益完善。
按照教育部的相關政策,特崗教師聘任期間,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標準。中央財政按人均年20540元的標準撥付。凡特崗教師工資性年收入水平高于20540萬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擔工資支出。
而特崗教師的津貼補則由各地根據當地同等條件公辦教師收入和中央補助水平綜合確定。同時提供必要的交通補助、體檢費和按規定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享受相應社會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業保險 。
“特崗教師聘任期滿后,鼓勵他們繼續扎根基層從事農村教育事業,留在當地任教。重新擇業的,各地要為其重新選擇工作崗位提供方便條件和必要幫助,也可以報考公務員。此外,按照教育部的‘碩師計劃’,一些特崗教師可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湖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崗教師在享受國家和省級規定的優惠待遇方面,是非常有保證的。
吉林省教育社區一位關注“特崗計劃”的學者則指出:“特崗教師是農村中學緩解師資不足的重要手段。培養一名優秀教師很難,學校應該發揮特崗教師的優勢,把‘特’真正發揮出來,用無微不至的關心,來打動他們,讓他們在特崗的三年中生活好、工作好;用學校的真誠來感動他們三年后能留下來,為農村的教育事業服務。”
□ 編輯潘陽□ 美編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