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高波濤
范縣村務還權于民
□ 本刊記者 高波濤
房繼文算了下,自己從2007年到2008年,兩年低保“吃”下來,少說也有兩千多元。
“國家補助的,相當于每年白得這么多錢。”房繼文淺笑了下。“他們就把你篩選下去,不讓你繼續‘吃’低保,沒有怨恨?”記者直問。
“是的,他們一上來,就斷了我的‘財路’。”房繼文笑著說道,“當時心里肯定有一點怨恨,但是我很服氣,或者說是敬佩。因為他們公平的很。”房繼文轉而嚴肅。
“他們”斷了房繼文的“財路”,為什么反受敬佩?房繼文說的“公平”又指什么呢?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的“村級民政議事委員會”的成員們正在接受村民們關于民政業務的申請。
房繼文所說的“財路”是其所享受的國家低保補助,以前,能否取得補助資格一般都是村委會或者村支書選定,而現在掌握這項“權力”的是房繼文口中的“他們”。
“咱這些人,還就人家小周是‘官’啊。”王繼剛半開玩笑道。
“會長就不要拿我開玩笑了,我得多向你們學習呢。”王繼剛嘴里的小周名叫周友信,聽到這句話,他明顯有點矜持。
“你可是我們這兒最有文化的人啊。”董繼生一邊續著煙一邊笑道。
韓章記和董廣平坐在一邊,看著他們和這個大學生“村官”開著玩笑,時不時也迎合幾句。
王繼剛止住了笑,咳嗽了幾下,幾個人也掐滅了煙,身子略微坐正了些。
“這幾個人的情況大家應該都調查清楚了,也都一個村的,大家伙心里也都有數,咱們先評議房繼文吧。”
“這幾年,房繼文和他兒子開的飯店很紅火,每年少說也有幾萬元錢,加上地里的收入,他在村里算富裕的。”
“我的意見是取消他的資格。”
“我也同意。”
很快周友信統計好了意見,五個人一致同意取消房繼文領取低保的資格。
“這兩戶怎么辦,家庭狀況差不多啊,讓誰來獲得這個資格呢?”周友信瞪著眼瞅著這幾個大叔大伯。
“都很困難啊,也都需要這個資格啊!”王繼剛心想要是再多一個名額多好,可是也不能沒了規矩。
“讓老陳獲得這資格吧,我知道他兩口子都有病,都得吃藥。”董繼生說道。
“老董還能干活,身體也好,就把名額給老陳吧。”韓章記附和道。
董廣平磕了磕煙灰,“我也同意(名額)給老陳更合適些。”
“取消”、“評選”,五個男人每年都要行使數次這樣的權力,他們的真實身份是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的“村級民政議事委員會(以下簡稱‘村民委’)”成員,以上就是他們在負責受理村民各項民政業務申請,救災、救濟、優撫、低保、五保人員的資格初評、監督等公推公選活動。
這項工作為什么要讓他們五個人來做?他們又有著多大的權力?
“原先我的電池用不了一天就沒電了。”說這話的是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民政局局長孫愛民。
“為什么呢?”記者還沒有提問,孫愛民就讓記者產生疑惑。
“打爆的。”孫愛民接著說道。
“找你辦事的?”記者問。
“是的。”孫愛民回答很干脆。“我在這里生活,親戚、朋友、同學、同事有很多,都知道民政上掌握著國家一些補貼,都想爭取。”
“那怎么辦?”記者質疑道。
“想法解釋。”
“要是領導呢?”記者追問道。
“解釋不通,能躲就躲。”
孫愛民知道有時候自己是解釋不清楚的,有時候自己也是躲不過去的。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告訴他,不僅自己遇到這些情況,從他的下屬直到最基層申報的村級兩委,只要涉及到這項業務的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孫愛民更清楚,如果不解決這種狀況,權力就會大打折扣,百姓就會相信腐敗會難以避免。
“低保執行中,村里干部內定、暗箱操作、講人情等,這就造成關系保、權利保、人情保發生,群眾會為此上訪,直接造成干群關系的矛盾。”孫愛民分析道。
近年來,國家救助力度不斷加大,然而,由于救助出現的不公平現象,矛盾也越來越嚴重,甚至成為新時期農村主要矛盾的根源、信訪源。如何化解這些矛盾?“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孫愛民接著說道,“關鍵是要公開化、民主參與。”
如何讓群眾敢于監督?如何讓村干部允許監督?成為擺在這些地方父母官面前的一個難題。
“權為民賦,權為民用。”孫愛民告訴記者這就是破解之道。“只有還權于民,讓群眾參與決策、監督,才能促進政務公開。有什么比直接參與更好的監督呢?”
在深入走訪調研后,范縣民政局決定,把民政部門社會救助工作分解為縣、鄉、村三個層級,分別設立“村級民政議事委員會”、“鄉級民政監督委員會”和“縣級民政審查委員會”。
據記者了解,村民委由5到7人組成,并規定小組成員應該由“責任心強、威望較高、有一定議事辦事能力的村民、黨員、退休干部”等擔任,且原則上有一名民政救助對象和大學生村官。為避免民主流于形式,還限定村兩委干部及近親屬不得擔任村民委成員。村民委成員主要負責受理村民各項民政業務申請等。
另據了解,“鄉級民政監督委員會”和“縣級民政審查委員會”成員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政領導及紀檢、公安、財政、金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領導、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人員組成,并由相關部門會議選舉或推舉產生。
“村民委是‘三級民委’中最基層的單位,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孫愛民神情嚴肅地說道,“這些村民委成員不是村級干部指定的,也不是哪級機關指定的,而是老百姓公推公選出來的,為了讓他們權利得到尊重不受干擾,局里專門制定了《村級民委章程》,確立村民委的性質和地位,界定與村兩委的關系和職責。并規定未經村民委評議的、村兩委會議研究民政事項時未有村民委正副會長參加的、村兩委上報的民政事物擬辦報告單未有民委代表簽章的,均不得啟動下級辦理程序,不準上報,不予審批。”
“也就是村級按照‘黨支部領導、村民委參議、村委會落實’這樣一個三方分權制衡、協同推進的新型社會救助機制開展工作。”孫愛民說道。
據悉,從2009年三級民委管理新機制實施以來,范縣目前已建立574個村級民政議事委員會、12個鄉級民政監督委員會和1個縣級民政審查委員會。2009年符合認定工作開展以來,范縣農村低保對象21287人,城鎮低保對象5684人,五保對象2608人,其中核退4816人,新增13670人。全縣無一人因此而上訪。
“其實這里面還有很多事,我剛才只是給你概括地說了下。”
“還有什么?”記者追問。
“你比如對村民委的監督,我們規定:凡涉及民委的環節和相關資料, 要作為重中之重核查。鄉鎮要逐戶入村查訪, 并查看民委和村委會議記錄, 核實民委正副會長是否列席參加村兩委會議。”另據孫愛民介紹,為了達到公開公示,他們還實行縣、鄉、村“三級公示”、“三級審定” 的運行模式。村民委員會核查結果公示和鄉鎮民政事務辦審查結果公示在村進行, 縣民政局審批結果統一在鄉鎮進行公示, 均不得少于7天。經公示無異議后, 才能納入救助范圍。
“只有規則透明、選舉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孫愛民認真地說道。
另據記者了解,范縣民政局還建立五項措施,分別為:統一規范檔案管理、部門協作聯動救助、分類施保動態管理、重點事項稽核督察和信訪接待機制,以此完善配套制度,保證政策落到實處。
“工作好干了,省心了,就可以干更多的事,為群眾解決更加需要解決的事情。”孫愛民補充道。
房繼文最后笑答記者:“以前咱窮,國家照顧咱,現在有比咱更窮的,就應該讓更需要的人去享受低保。我沒意見,家里人也沒意見,因為咱現在生活富裕了。”
(范縣縣委宣傳部程瑞啟對本文亦有貢獻)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