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方業
公路收費需公開透明
□ 瞿方業
公路之于經濟如同血液循環之于人體,高昂的收費讓公路得了嚴重的血痊,不治療,經濟不可能有健康的未來。
6月20日起,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等5部門開展為期一年的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將清理公路超期收費、通行費過高以及不合理收費,撤銷收費期滿收費項目,取消間距不符合規定的收費站。(6月20日人民網)
收費公路密如蛛網,早已天怒人怨,政府的清理行動自然會為民眾高度期待,這是民眾的宿愿,也是現實之必須:收費路推高物流成本,影響大眾自由出行,阻礙經濟健康運行,抬高民眾生存壓力,甚至影響行車安全,當下的違法超載大都與高昂路橋費直接相關。
去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GDP18%,致商品價格畸高,這是公路不合理收費的經濟學表述;而菜農自殺事件、農田菜價高出城市菜價十幾倍幾十倍這種簡單的數學題、中國制造國外比國內便宜這類現象,更是收費公路之惡的具體表現。這些現象背后的共同根源之一是:中國運輸成本世界最貴,中國收費公路世上最多。
但是,盡管5部門的清理行動意義重大,民眾和社會非常期待,清理行動能不能見效,卻難以讓大眾產生堅定的信心。6月20日有網絡調查顯示,65%以上的民眾不相信5部委的治理能見效。民眾的懷疑不無道理,政府在此類問題上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的情形比比皆是,治理公車濫、治違法強拆、治違法建設高爾夫球場,哪個不是如此?政策、禁令失效的次數多了,過場走得多了,民眾自然就沒了信心。
許多事情之所以久拖不決,關鍵是缺乏透明度,民眾無法監督之果。那么,為了讓民眾相信政府治理收費公路的決心,也為了促使收費公路治理取得成功,這一次的治理行動必須“全程”公開透明,對于國內到底有多少收費公路,由私人經營還是公家經營,收費年限和經營情況如何,已經收了多少費,都要全方位地公開。
只有先弄清楚收費公路的規模,再步步推進,方可取得客觀真實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邀請各種媒體全程跟蹤監督,實時報道治理的進展情況,以便于群策群力。
對于清理不利的地方政府及相關領導,要制訂具體而嚴厲的問責措施。只有政府有這樣的決心,治理效果才會彰顯。否則,治理行動很可能在既得利益者的公關游說下流于形式,就像當初取消二級公路收費一樣。據說取消了9萬公里,民眾卻感受不到取消的效果,倒是聽到有些二級公路被升格成其他收費路了。
治理收費公路能不能做到全程公開透明呢?應當看到,地方政府正是經營性公路的主要推手和獲利者,每一條收費公路的背后,都有“公路財政”的影子。因此,治理公路收費亂象,不光要治理依附在收費公路上的特權食利者,更需要政府自斷手臂,斬斷依靠公路獲取巨額財政資金的念想。
公路之于經濟如同血液循環之于人體,高昂的收費讓公路得了嚴重的血痊,不治療,經濟不可能有健康的未來。而國內的收費公路除了制造出一個國內最大暴利行業,已經造成運輸效率世界最低、成本最高的公路,被世人形象地稱為“印鈔機”——《證券日報》曾評比過2009年三大暴利行業,路橋收費業榮登榜首,金融保險業位居次席,房地產業只能敬陪末座。
總有人批評房地產業綁架了中國經濟,實際上高速公路何嘗沒有綁架中國經濟?因此,治理收費公路,讓它回歸到公益性的軌道,變成真正的公共產品,是到了該下決心的時候了。
□ 編輯 潘 陽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