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許蘭武
“指路人”李大發
□ 本刊記者 許蘭武
當過效益很好的飼料廠廠長,也曾做過10多年的律師,但他都放棄了。他編寫了《北京乘車速查手冊》,曾暢銷首都各大書店。經過精心鉆研,他又發明了“字典式公交站牌”,并獲得國家專利;最終,他立志做專業的指路人。

李大發在濟南的“字典式公交站牌”前給乘客解釋。圖/許蘭武
7月15日,入伏頭天,天氣悶熱。北京西火車站的北廣場上,人頭攢動,再加上暑運高峰,人數比前些天更多了。
北廣場的公交站牌前,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他們都試圖從公交站牌上找到最佳乘車路線,以順利到達目的地,然而紛繁復雜的公交線路讓眾多尋路人一臉茫然、無所適從。
十年前,就是在這個地方,李大發帶著妻兒一樣徘徊過,為難過。
2001年,李大發從山東魯西南的小城鎮領著一家三口來北京旅游。北京西站下車后,想乘公交車去北京動物園,面對川流不息的公交車和密密麻麻的公交站牌,李大發暈了。
“那么多站牌,哪趟車能到動物園呢?況且站牌又不集中,真的很難找到合適的線路,公交車是不少,但乘哪趟,我很著急?!崩畲蟀l回憶起當年第一次到京的情景,“媳婦和孩子還埋怨自己沒本事,不得不打車前往,想想就頭疼。”
當一家游玩結束,從動物園門口出來發現,竟有北京西站與北京動物園之間的直達公交車——65路。原因是門口的站牌少了些,比在西站北廣場查找起來容易了些。
北京西站遇到的這次尷尬,對他觸動很大。后來,他發現幾乎每個外出的人都曾有類似經歷,一個超乎尋常的想法正在醞釀,一種越來越強的欲望和使命感正在萌發。李大發暗地里發誓,要給所有出行人“指路”。
有了這個看似天真的想法,李大發開始細致思考并具體操作了。
沒有任何經驗的李大發沖破家庭親友的種種勸阻,于2003年帶著滿腔的熱情和美好的愿望,只身來到北京,開始摸索他心目中的“指路”事業……
2003年,李大發以每月2000元在北京朝陽區租了一間房子。炎炎夏日,他沿著公交路線天南地北地跑,跑得汗流夾背,人瘦了一圈,鞋子也磨破了。妻子打電話讓他回家,他死活不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歷了8個月的艱辛付出,2003年9月,他完成了《北京乘車速查手冊》的手稿,像拿著寶貝一樣找到了人民交通出版社。結果讓他激動不已——出版社非常欣賞,決定出版。首次10000多冊出版后,銷售量一度達到了同類書的榜首。
但書對“指路”來說有其局限性:首先要買這本書,可是問路人每天可能有幾十萬、上百萬。李大發想,如果滿足所有在外出行的人那該多好啊,他決定繼續把“指路事業”干下去!但李大發從濟南老家帶來的錢和出版社給的稿酬很快讓他花光了,家人、親戚朋友的質疑聲也來了。為了降低一些成本,他決心由北京轉到濟南,為了不留退路,2005年他辭職并把妻子和兒子也帶到濟南,全身心研究“指路”。
在濟南的工作并不順利,直到2006年底,李大發的思路才逐漸清晰起來,最終制作出了“字典式公交站牌”。
每個公交車站上,可以到達的所有目的地的資料都屬于搜集之列,然后整理制作在他的“字典式公交站牌”上,按照漢語拼音字母排序,出行者只要知道目的地的第一個字母就好,可以像查字典一樣,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公交站名,站名后面就是直達公交車次。
會查字典就會用,非常方便。方便的背后,是他的艱辛付出,光搜集打印的資料,就堆了有近兩米高,厚厚的書稿上遍布他修改的密密麻麻的痕跡。
李大發帶著“字典式公交站牌”的材料找到了濟南公交總公司,公司總經理薛興海對該查詢方式很認可。很快,濟南市區的1000多個公交車站上有了“字典式公交站牌”,李大發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幾年來,濟南“字典式公交站牌”一共服務了多少人,李大發不知道。但他的成就感很強,特別是去年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期間,每當在公交車站看到人們在使用“字典式公交站牌”查找公交車次時,他內心就非常愉悅。
李大發把自己的發明申報了2項國家專利和20多本“字典式公交站牌”的版權證書??粗@一摞證書,李大發的臉上曾露出過笑容,但他現在仍高興不起來,原因是他深知推廣遠比研究難得多。他要把“字典式公交站牌”推廣到全國的各大中城市去,打造中國式“指路墻”,服務于全國人民。
除了濟南以外,北京是李大發推行“字典式公交站牌”的第二個陣地。從北京公交集團官方網站上獲悉,2010年北京公交集團公司行駛里程超18億公里,運送乘客達50億人次。李大發分析,北京具備裝備“字典式公交站牌”處約2000處。保守估算,按能服務公交乘客的1%來算,就是5000萬人次,按每人次節約5分鐘來計算,就是每年節約416.6萬小時(約475年)。
為了能做成這個事,他來北京近百次。天道酬勤,2009年他的“字典式公交路線圖”在北京西站的北廣場樹立起來了。位置就在奧運“藍立方”(志愿者服務的藍色小屋)北墻上。字典式幕墻前,人流不斷,數不清的人因此受益。當時《新京報》、《北京晚報》、北京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均予報道,使李大發很有成就感。
李大發想從北京西站“出發”,把指路的事推廣出去。全國地市級城市以上的火車站、汽車站、旅游景點、重大活動現場(比如大型運動會、會展)等,計劃設立一個類似于北京奧運會期間的藍立方的指路屋,實行人工指路和自助查詢相結合的方式。
勤儉節約一直是李大發的性格,生活如是,“作品”亦如是?!霸诒本┦谢蚱渌邆錀l件的城市,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優化一下即可,這樣也不會增加市政投資?!?/p>
鉆研“字典式公交站牌”,李大發用了8個月,可是推廣到目前,他用了8年,直到現在還沒大面積推廣開來,李大發有時候又感到很失敗。
與職能部門的溝通是李大發的弱項?;鶎拥念I導熱情接待,但說了不算。有決策權的領導很忙,門衛、秘書好幾關擋著。李大發的北京普及推廣遭遇到了瓶頸。
溫總理曾說過“發展城市交通,應該公交先行”,發展公交,應該是軟、硬件同時發展,李大發感覺自己的研究屬于公交的軟件,與增加公交車,增加公交線路的硬件同樣重要。
8年間艱苦推廣“指路”,李大發從未放棄過,他說,“在最擁擠的公交站牌前,你們還會看到我。”
□ 編輯于俊霞□ 美編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