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動車追尾警示錄

2011年7月28日,浙江溫州“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現場的獻花。當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抵達溫州看望慰問“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傷員和傷亡人員家屬,并向遇難人員獻花表示哀悼。圖/CFP
2011年7月23日20時34分,發生在溫市雙嶼路路段的“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引發了舉國上下乃至海內外的高度關切及熱議。從事故發生到搶險救援,從現場清理到善后賠償,每一個細節處理都牽動著國人的敏感神經,同時也考驗著政府在面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時的應變能力。目前,此次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192人受傷。
“求救!動車D301現在脫軌!距離溫州南站不遠處!現在車廂里孩子們的哭聲一片!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出來!快點救我們!”20時47分,距事故發生時間僅10分鐘,網友“羊圈圈羊”發出了一條求救微博,并被網友迅速轉發94125次。
距離現場只有50米的路人張宜武,事發后兩分鐘就沖到現場,救出一名女子。隨后,有微博網友第一時間發帖希望市民開車到現場參與救援。許多溫州人立即行動起來,其中有一位市民開了一輛七座的面包車,來回開了四趟,救出許多人。一位姓彭的市民驅車經過事發地段,立刻加入救援,一共抬出了4個人,其中一個已無生命體征,還有一個受傷比較嚴重。
20時30分45秒,溫州市公安局在接到110報警電話后,立即啟動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陸續共有2400余名公安民警被迅速調集到事發地投入救災工作。20時33分,22輛120中心急救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另有市區6家省市級醫院、民營醫院所有救護車輛以及樂清、瑞安、永嘉、蒼南等地總共31輛救護車趕赴現場搶救傷員。武警溫州支隊接到命令后20分鐘即到達事發現場,110名武警官兵迅速有序地投入緊張救援。很快,在動車事故現場救援的消防官兵、武警戰士、醫務人員已經達到數千人。
然而最令全國人民感動的是,在事發的第一時間,許多溫州市民紛紛趕赴災難現場。而在坊間更是流傳著這樣的贊嘆,“溫州的富二代開著名牌跑車去醫院獻血”,一改長期以來社會上對于“富二代”的偏見。顯然,整個溫州城正在舉全城之力來營救身陷災難之中的同胞,彰顯了人性大愛。
甬溫線“7·23”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的發生,牽動了無數中國人民的心。事故發生后,胡錦濤、溫家寶、周永康、張德江等中央領導分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第一位的任務是救人。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率有關部門負責人迅速趕赴溫州,駐軍、武警緊急出動,各個單位、各級組織自覺行動。此外,當地黨委政府相關領導也及時做出了指揮安排。
7月24日傍晚17時15分許,所有關注這次災難的人們共同見證了一次生命的奇跡。一名兩歲半的女孩項煒伊在溫州動車事故發生20小時之后,被現場搜救的消防戰士從車廂中成功救出,整個救援過程大約持續了10多分鐘。與此同時,針對伊伊的網上愛心捐助活動也在民間大范圍開展起來。 7月26日10點50分,一篇內容為“凡本微博被轉發一次,就捐獻一元給小伊伊!”的博文被網友紛紛轉載。活動結束時,“愛心微博”共被轉發907382次。據醫生介紹,伊伊目前情況很好,但左下肢有嚴重的擠壓傷。
7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并強調 ,要堅決守住安全生產這條紅線,要求嚴肅認真地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給人民群眾一個真誠負責的交代。對受傷人員和傷亡人員家屬表示親切慰問,采取堅決措施,以交通、煤礦、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全面加強安全生產。
在事發第二天,鐵道部對發生“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并進行調查。
7月28日,溫家寶總理抵達溫州并召開中外記者會,向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溫家寶表示,不要忘記這起事故,不要忘記在這起事故中死難的人。它讓我們更警醒地認識到,發展和建設都是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它也讓我們認識到一個政府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護人的生命安全。
目前,記載著造成此次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真相”的“黑匣子”已經移交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盡管上海鐵路局調查稱,事故原因為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出現問題所致,但在真相全角度地浮出水面之前,媒體和坊間流傳著各種對于事故原因的猜測,其間不乏各種議論和說法。而幾大疑問的解答將有助于公眾進一步接近事實真相,推動事故原因的進一步調查。
疑問一:雷擊何以導致動車停駛?
7月2 4日,鐵道部在溫州就“7·23”事故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言人王勇平表示,初步了解,事故原因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的。而鐵科院專家表示:“中國的動車號稱是全天候的。雷擊導致動車動力系統失靈,可以說概率非常非常小。如果說存在雷擊因素,與之相比,人的因素大得多。”
疑問二:后車為何先到, 兩車何不通信?
根據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的列車時刻表,在臺州至溫州南段,D3115應該開在D301的后面。為何D3115跑到了D301的前面,是不是調度出了問題?以動車的速度、站點和目前所知的狀況分析,很可能是錯誤信號信息使D3115和D301次列車司機及調度沒有使用人工電話通知對方。
疑問三:兩車相撞前信號是否起作用?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院長彭其淵稱,“按照規定,兩個信號機之間的這個空間,絕對不允許同時存在兩輛列車。” 鐵四院通信信號研究設計處原副總工程師楊繼祥認為,“也可能是后車的ATP車載設備遭受雷擊后出現故障,在前方有列車緊急停車占用區間后不能正確檢測出前方或列控中心傳來的信號,造成追尾。”

7月23日23時許,在溫州市雙嶼鎮動車脫軌事故現場,救援人員把受傷人員從車廂窗口抬出。
疑問四:為何掩埋車頭?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稱,現場掩埋墜落車頭是為了給后續救援車輛提供方便的地形條件。現場工作人員解釋,并非為了“毀滅證據”而掩埋車頭,而是因為當時的現場情況特別復雜,需要把車頭埋進泥潭里,鋪上土“墊腳”,后續的救援裝備才能進入現場核心進行施救。
盡管諸多疑問還沒有答案,但值得注意的是,疑問的產生更多的是為了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對于這些一次次用生命換來的教訓,我們絕不能忽視。逝者已去,而生者應更加珍惜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平安歲月,以更為嚴謹的態度捍衛民“生”的尊嚴。
民生大事,安全第一。
(本刊記者郭鐵綜合整理)
□ 編輯于俊霞□ 美編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