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崔銀娜
追蹤“建筑終身負責制”
□ 本刊記者 崔銀娜
2010年的上海倒樓事件至今仍讓人們對不合格建筑心有余悸。圖/CFP
有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的一位老人買了一個輪椅,由于質量問題,老人在使用該輪椅時受傷。于是,老人起訴到廠家,獲賠數萬美元。產品質量出了問題,由廠家負責賠償,那么房屋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
近日來,包括錢江三橋在內的橋梁垮塌新聞不時出現,伴隨于此的是各地保障性住房工程質量問題頻發。
6月23日,南京江寧區空港工業園內的拆遷安置房小區永欣新寓業主投訴,小區剛剛入住,即出現天花板混凝土掉落現象;河南鄭州長江路代莊街交叉口的京沙快速路安置房小區“匯景嘉園”因大量使用各種偽劣材料,遭市民舉報,7月17日早晨,該小區8棟樓整體拆除;2010年10月,北京舊宮三角地保障房項目——明悅灣因該項目住宅工程部分建筑混凝土試塊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被責令拆除……
建筑質量安全事關民生大計,拆除危險建筑物是為了防患于未然,但是沒被拆除的“豆腐渣”建筑物又有多少?事故發生后能否追責呢?又該如何保障建筑安全,減少建筑事故的發生?近日,“建筑終身負責制”被再次提出。
建筑終身負責制不是字面上的對建筑終身負責,而是如同商品有一定的保修期限。建設方包括建筑的規劃方、勘察方、施工方、監理方等,在該建筑的設計年限內對建筑的使用安全負責。
建筑終身負責制的提法由來已久。在國外,建筑終身負責已成為行業慣例。上世紀60、70年代,中國引入此法。北京地鐵一、二號線修建完成后,在醒目位置標示了主要負責單位以及人員名稱。北京建工集團原總經理、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楊嗣信表示,建筑終身負責制旨在提高建筑人員對質量安全的責任心,以此保證建筑質量。
去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進一步強化住宅工程質量管理和責任的通知》,明確要求住宅工程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
《通知》要求,住宅工程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項目負責人、工程技術負責人、注冊執業人員,要按各自職責,對所承擔的住宅工程質量負終身責任。住宅建成后,建設單位須在每棟建筑物明顯部位永久標注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名稱及主要責任人的姓名,接受社會監督。
近日來,保障性住房質量問題多次被曝光,各地建委加強對保障性住房質量的監督。
6月29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的東亞瑞晶苑限價房小區交用入住。在該小區的綠地中,樹立著一塊銅牌,引人注目。上面刻著該項目開發商、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名稱和責任人姓名。這是北京的保障房項目首次設立工程質量終身責任牌。
日前,甘肅省建設廳也發布通知規定,從今年7月1日起,該省建筑物終身負責制將全面推行,凡在該省行政區域內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要在建筑工程明顯部位設置永久性標牌,工程參建各方對工程質量承擔永久責任。安徽、湖北等地也紛紛就保障性住房終身負責制頒布通知并提出要求。
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副主任王鋼介紹,設立工程質量的終身責任牌,落實了保障房質量的責任,而且是終身責任。對于參建各方來說,如果干得好,這是永久的榮譽牌,但干得不好,也是責任追究的基礎。
設立終身責任牌,能否實現建筑終身負責制? 能否有力遏制建筑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呢?
一個名叫卡恩的德國設計師的故事似乎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卡恩出身建筑世家,柏林很多有名的建筑都出自他祖上和他的手筆。有一天,柏林郊區有一座修建了一百年的別墅,正好到了它的設計年限。這幢別墅是卡恩的爺爺設計的,爺爺臨死之前,把他所有設計過的建筑都詳細地記錄了下來,超過使用年限的,就要卡恩去提醒住戶,其中有不少都是幾易主人。
在常人看來那幢別墅美麗氣派,寬敞結實,完全不像百年建筑,再用30年都沒問題。
卡恩堅決地說不行,“它的設計壽命到了,就不能再這樣使用了。”由于大門緊鎖,卡恩長按門鈴無人應答,卡恩只好把自己寫的通知貼到了大門口:此樓設計壽命已到,請搬家或修繕,后面留下了卡恩的聯系電話和EMAIL。
這是一位建筑界人士講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表示,建筑終身負責制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句空話。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在技術上,更多是在思維和理念上。
住房乃民生之一大要素,百姓生活幸福與否直接與住房相關。在房價高企的今天,往往是一個家庭舉全家之力購置一個“安居之所”,如果這個“安居之所”不能實現“安居”,百姓的幸福生活則無從談起。
百姓安居工程出了問題誰來負責呢?楊嗣信表示,應該從頭一查到底。建設方、規劃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等都不能免責,而且各方要明確責任,防止互相推諉。
此外,對于近日頻現的橋梁垮塌事故,鐵道部橋梁隧道專家王夢恕表示,在道路橋梁方面,運營維修方的責任也要追究。
“建筑質量出現問題大家習慣于把矛頭指向施工方,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在建筑業中的不合理造價所導致的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問題。”楊嗣信說,要從根本上改變建筑投標標底數額低于成本價的不正常現象,保證施工單位的成本以及利潤。
此外,楊嗣信還表示,要減少施工方在建筑過程中的墊資問題。他坦言,如果墊資問題不解決,施工方面的偷工減料現象將無法杜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單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建筑成本預算透明化,由于建設方(甲方)的投資金額有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常常出現低價競標的情況。在施工中,就不得不在很多方面降低成本,以保證利潤。
其次,從長遠和宏觀角度來看,楊嗣信提出,要保證工程質量,還要保證建筑工程的工期。不違背自然規律,不搶工期。
施工方負責人還表示,因為工期問題,很多施工單位不得不在短時間內完成指定工程任務。而在這一時期內,由于時間、氣候、溫度等客觀因素,造成很多人為的建筑質量問題,施工單位對此也是頭痛不已。
除此之外,楊嗣信還對現在的工人素質表示出擔心。他認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筑工人較為專業,有8級之分,然而在今天,“農民工”常常不培訓就能上崗,邊學邊干,也成為建筑質量出現問題的一個因素。他表示,要加強工人的熟練度,提高建筑技術,最后他表示,要監督建筑材料,保證建筑材料安全、達標。
在管理方面,王夢恕則提出,中國應借鑒國外建設工程大BT(Building—Tansfer)的管理模式。即一個大項目不再分包給各個建筑公司,而是承包給一個實力強的公司,由該公司進行融資、建設等,最后,再由政府進行回購,投資人對在質保期內的工程質量負責。他表示,在國外很多大的基礎工程建設項目都是通過BT模式管理,而我國很多大的建筑公司已經具備了承攬BT項目的資質和實力。
□ 編輯于俊霞□ 美編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