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高波濤
打擊侵權專項整治
北京在行動
□本刊記者高波濤

北京知識產權局關于維權熱線的宣傳展板。圖/CFP
近日,記者在北京各大電子賣場內發現:原本眾多手機數碼設備的經銷商都在門店上粘貼有“蘋果、iPhone、Htc、谷歌”等漢字或公司標志,但近日卻發生了變化:有的把半個“蘋果”的葉子給遮擋,有的干脆拿擋板糊上,有的則已經拆除。一位業務員告訴記者,今年7月,有媒體報道,云南省昆明市出現了與真正蘋果零售店一模一樣的“高仿”“山寨”蘋果零售店,當地政府調查后,類似“山寨”店被查處關閉,這也引起了北京市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且受到了嚴格的排查。
王德道最近一直忙碌著。“北京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重點就是那些大的商場和電子賣場。”這位剛上任不久的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執法處處長告訴記者。
“很多電子賣場都是租用攤位,租攤位的形式太多了,不好管理,這里面主要存在的侵犯知識產權問題包括:濫用商標、水貨、仿冒。”王德道向記者講述道,“所以要打擊經營環節的侵權行為,保護企業(知識產權)。”
從2010年10月開始,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身為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執法處處長的王德道對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的許多案例都印象深刻,其中以“仿冒瑞士軍刀案”最為突出。
許多人對瑞士軍刀再熟悉不過了,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具有多種功能。它的生產廠家是世界知名的維氏股份有限公司,而在北京,該企業同樣碰上了“山寨”產品。
作為瑞士軍刀類產品的設計者、制造商和銷售商,該公司已向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名稱為“多功能工具”“具有組合扳手的袖珍工具”及“功能部件收貯體,特別是工具插板或多用小折刀”三個發明專利,并分別獲得授權。
在第10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維氏股份有限公司發現,第二期15.3館某展位許諾銷售、銷售的一種帶黑色把手的多功能工具及帶有紅色透明外殼的多功能小刀涉嫌侵犯了維氏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權,其中帶有紅色透明外殼的多功能小刀涉嫌侵犯兩項專利權。參展商為注冊地在北京的某公司。
去年,維氏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同時提出三件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處理請求,要求該參展商停止侵權行為并進行賠償。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對三件專利侵權糾紛進行了口頭審理。審理過程中,該參展方主要以“現有技術”抗辯,并否認自己涉嫌侵權。
專項行動開始后,北京知識產權局繼續深入細致地開展調解工作。日前,雙方已達成調解協議,被請求方承認本公司在展會上許諾銷售的帶黑色把手的多功能工具及帶有紅色透明外殼的小折刀侵犯了維氏股份有限公司專利權,承諾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對維氏股份有限公司給予人民幣4萬元的賠償。
“瑞士軍刀”侵權糾紛最終以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而結案。此案不僅為眾多“山寨”產品敲響了警鐘,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對外國企業在中國專利權的尊重和保護。
每一次執法之后都要分析、總結,研究如何有效規范和管理,王德道和同事們的忙碌只有一個初衷: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
“下一步要建立防御體系,建設知識產權制度,對商場、零售企業出臺意見,制定合同文本,規范知識產權保護行為。”王德道認真地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截至今年5月,北京市累計共出動工作人員1500余人次,進駐巡查展會13次,檢查商業場所600多家,檢查專利商品10000余件,發放宣傳材料累計超過10000份,主辦了8個影響較大的集會活動;立案49件,結案41件,其中行政處罰假冒專利案件立案5件,結案7件,處罰金額12000元。
這次專項行動讓王德道和他的同事們清醒地意識到,知識產權工作仍然面臨著復雜的形勢。一是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還有待提升;二是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還不高;三是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有待于進一步優化。另外,網絡購物、電視購物,電子商務、報紙等媒體內容的監管是新形勢、新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探索解決新問題的工作途徑勢在必行。
“我們主要是負責知識產權保護、舉報投訴、維權援助以及構不成投訴的事宜。”李建榮向記者說道。
作為北京市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北京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熱線:12330)的副主任,他用數字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工作。
“(電話)咨詢量很大,去年有2600多件,單今年上半年就達到2000多件。”
據李建榮介紹,這些電話主要集中在商標權、著作權,其中63%是個人,37%是企業,據此可以看出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要遠低于個人。
透過數據和日常的企業援助,李建榮總結了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維權的幾個困境。

對偽造、“山寨”等侵權行為說“不”。圖/CFP
一是企業維權成本高,可以高達幾十萬元。“西城有一家企業控告對方侵犯商業秘密,在公安局提交證據花掉100余萬,如果是涉外案件,就更高,一般企業都無法承受。”李建榮感嘆道。
二是過程比較復雜。知識產權本身是很專業的知識,更不要說取證、鑒證等。
“有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消防企業,在國內市場就遭到惡意侵權,一個案子僅調查取證就兩三年,高昂的成本,艱難的過程,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李建榮面露難色道。
另外企業專業人才的缺乏、政府救濟的力量有限都是影響企業知識產權維權困難的原因。
面對困境,李建榮和他的同事們也在尋找破解之道。
“首先,我們完善了工作體系。不僅上門服務、走訪,了解企業需求,而且定期對某一企業進行專訪,還定期對企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李建榮稍微停頓了下,又補充道:“其次,建設專門的志愿者隊伍。”
根據李建榮的說法,志愿者隊伍需要建立兩支,一支由500多名高校學生組成,另一支則是社區知識產權保護志愿者以及志愿者專家。
“去年開始做這項工作,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建立了一支60多名專家組成的高效、專業志愿者隊伍。”李建榮說。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國共設立71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大力推廣12330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公益服務電話,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公共服務,逐步成為專項行動舉報投訴的重要渠道。專項行動期間,12330電話的接聽量大幅提升,成效顯著。
“人們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已經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們再忙碌也是值得的。”李建榮認真地說。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宣傳教育處杜中、李瓊芳對本文亦有貢獻)
□ 編輯劉文婷□ 美編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