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鵬李福勤王翠
(1.河北工程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河北 邯鄲 056038;2.邯鄲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河北 邯鄲 056004)
目前國內外工業應用的除鹽方法主要有膜分離法(電滲析和反滲透)、離子交換和蒸餾法等,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優缺點,因此,新的除鹽方法在不斷的開發中。電吸附就是一種新型的除鹽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在外加電場作用下,溶液和電極的交界面上形成一雙電層,通過靜電力作用將溶液中的離子儲存在雙電層中,而電場一旦撤銷,被吸附的離子又會返回到溶液中,使電極得到再生[1-3]。電吸附除鹽與現行的除鹽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與電滲析和反滲透相比,電吸附不需要膜,更容易操作[4];與離子交換相比,電極不需要酸、堿再生,所以減少了二次污染[5];與蒸餾相比,電吸附所需要的能耗更低[6]。所以電吸附技術被廣泛關注,并開展了諸多領域的應用研究[7-9]。
1.1 活性炭纖維電極的制備
采用遼寧森鑫活性炭纖維廠生產活性炭纖維,厚度1mm,首先將活性炭纖維剪成31cm*12cm大小,放入純水中煮沸2小時,以去除其水溶性和揮發性物質,然后在純水中浸泡24小時,擠干水,在烘箱中120℃烘24小時以除表面雜質,即得活性炭纖維電極。
1.2 實驗裝置及分析方法
取兩塊活性炭纖維電極,中間由塑料網格隔開后一同置入用硅膠板做成的密封圈內,電極兩頭用導線與直流穩壓電源連接,電極外側加設如同電滲析的塑料電極極框,在極框兩端開設進出水孔,再由兩塊不銹鋼板壓緊,由此組成電吸附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試驗裝置結構圖
實驗用水為邯鄲自來水(電導率680-730μS/cm),試驗中采用DDS-11電導率儀測定產水電導率,電壓和電流分別在儀表上直接讀取。
2.1 電壓對電吸附除鹽效果的影響。電極間距1mm,流速為0.56m/min,改變電壓,測定不同電壓對電吸附除鹽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2。從圖2中可知,隨著電壓的升高,電極對水中離子的吸附速率呈上升趨勢,在試壓范圍內,電壓6V時出水電導率最低,但是電壓過高時,水解離加劇,產生氧氣和氫氣,使電流效率下降,綜合考慮,電壓在2V時為最佳。

圖2 不同電壓下出水電導率隨時間的變化
2.2 電極間距對電吸附除鹽的影響。采用電壓為2V,流速為0.56m/min,改變電極間距,測定不同電極間距對電吸附除鹽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當電極間距為1mm時出水電導率最低降至465μS/cm,而間距為3mm和4mm時出水電導率下降緩慢,這表明電極間距越小,離子遷移到雙電層的距離縮短,吸附速率加快,但過短的電極間距不利于水的流動,還可能導致電極短路,增加能耗,因此1mm為最佳。

圖3 不同間距下出水電導率的變化曲線
2.3 流速對電吸附除鹽的影響。采用電壓為2V,電極間距1mm,改變運行流速,實驗結果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流速越小,出水電導率越低,這是因為水力停留時間長,可保證足夠的時間使得離子向雙電層遷移而不被水流帶走,而流速過快,大量離子來不及被吸附就被水流帶走,電吸附脫鹽效果差。雖然流速為0.35m/min可達到較高脫鹽效率,但是流速小時,電極間水力擾動小,傳質速度慢,吸附速率減慢,同時處理量也小,不經濟。綜合考慮,流速為0.56m/min較佳。

圖4 不同流速下平均出水電導率的變化曲線
2.4 流程長度對電吸附除鹽的影響。不同流程長度對電吸附除鹽的影響,可以轉化為循環次數對電吸附除鹽的影響,即每循環一次,流程增加30cm,采用的實驗條件為:電壓為2V,間距1mm,流速為0.56m/min,實驗結果見圖5。圖5中,隨著流程長度的增加,出水電導率降低,脫鹽效果越好,流程長度為210cm時,脫鹽效率接近80%,流程長度為330cm時,脫鹽率達到90%,此后繼續增加流程長度,除鹽率增加緩慢,說明流程長度在210-330cm較為合理。

圖5 不同流程長度下的除鹽率
結論。(1)自制活性炭纖維電極電吸附除鹽,最佳電壓為2V。(2)電極間距越小,離子遷移到雙電層的距離短,電吸附效果好,考慮水流阻力,1mm的間距較合適。(3)流速越小,水力停留時間越長,可以保證離子向雙電層遷移而不被水流帶走,脫鹽效果好,考慮經濟性,流速為0.56m/min最佳。(4)流程越長,出水電導率越低,當流程長度330cm時除鹽率達到90%以上,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1] Park K K,Lee J B,Park P Y,et al.Development ofa carbon sheet electrode for electrosorptionDesalination [J].Desalination,2007,206:86-91.
[2] Zou L D,LI L X,Song H H ,et al.Usingmesoporous carbon electrodes for brackishwaterDesalination [J].Water Resarch,2008,42 (8 -9):2340-2348.
[3]孫曉慰,朱國富.電吸附水處理技術(EST)的原理及構成[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2,33(4):18-20.
[4]尹廣軍,陳福明.電容去離子研究進展[J].水處理技術,2003,29(2):63-66.
[5]Ahn H J, Lee J K, Jeong Y, et al. Nanostructuredcarbon cloth electrode for desalination fromaqueous solutions [J].Mater Sci Eng,2007,25:841-845.
[6]范麗,周艷偉,楊鳳林.碳材料用作電吸附劑的研究與進展[J].新型碳材料,2004,19(2):145-150.
[7]郭亞萍,全燮,陳碩,等.水中氯仿的活性炭電增強吸附[J].環境科學學報,2003,23(1):84-87.
[8]Chen R,Hu X E.Electrosorption of thiocyanateanions on active carbon felt electrode in dilutesolution [J].Journal of Cobbiud and InterfaceScience,2005,290:190-195.
[9]Kitous O,Cheikh A,Lounici H, et al. Applicationof the electrosorption technique to removeMetribuzin pesticide [J].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2009,161:1035-1039.